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守则心得体会

如题所述

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大多还能背出几条他们当年遵守的《中(小)学生守则》。这些简单、朴素的条文,如“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在无数人的学生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今年秋季开学起,《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经过多年使命后,首次被更新。新《守则》和《规范》中出现了许多新词汇,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新《守则》和《规范》的更新缘由在于以孩子为本,与时俱进,切实可行。例如,《守则》中增加了“珍爱生命”的要求,体现了自尊自爱;针对网络发展,《规范》中提出了“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这些修改贴近学生实际,顺应时代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守则》和《规范》是针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修订《守则》和《规范》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的要求,也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措施。修订过程中,教育部组织多地专家和学生代表进行研讨。
新《守则》将原《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二为一,主要因为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新《守则》和现行《守则》相比,保留了一些内容,如热爱祖国、锻炼身体等,调整了一些内容,如将“遵守国家法令”改为“遵守法律法规”,增加了一些内容,如“增强法律意识”、“热爱科学”等。
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变化包括删除了一些简单的内容,如使用尊称、不直呼姓名等;调整了一些内容,如将“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改为“尊重残疾人”等;增加了一些内容,如与老师交流、同学间友好相处等。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变化包括删除了一些内容,如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等;调整了一些内容,如将“不进营业性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厅、酒吧和音乐茶座等不适宜中学生活动的场所”改为“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及场所”等;增加了一些内容,如不染发、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