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暴跌在哪几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10-08

中国人口暴跌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东汉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1、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据史料统计,夏立国400余年,鼎盛时期人口约300万。商立国600余年,鼎盛时期人口约1000万。周分两朝,前后800余年。西周时人口约1000万人口,春秋约2000万人口,战国鼎盛时人口约3000万。

据《春秋》记载,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战国末期,中国人口下降到约2000万人。整整约1000万人或死于战乱、饥饿、奴役等等,人口消失了三分之一,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衰退期。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约2000万,但是短短的秦朝,不但没有休养生息,反而继续战乱频发,再加上秦朝的徭役沉重,到西汉初期,人口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以及相关政策的延续,到西汉末年人口爆发式的增加到约6000万。

但是西汉末年的政治动荡,王莽篡位等大规模内乱,人口骤降至约2500万。短短几十年间,西安的人口从68万减到28万,大荔从91万减到14万,兴平县从83万减到9万,绥远县从69万减到2万。全国人口损失达60%,许多地方变的荒无人烟,这也是历史上第二次人口大衰退期。

3、东汉三国时期。公元25年,刘秀登基称帝,随后颁布各种休养生息政策,史称“光武中兴”。至公元156年时,全国人口恢复到5000万左右,但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和三国鼎立时,人口下降到3000万左右,加上百年不遇的大灾,史书里用“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来描述当时的场景。

史料记载,蜀亡时,户28万,人口94万,内带甲将士10万2千。吴亡时,户53万,人口230万,内兵23万,吏3万2千,后宫5千。魏平蜀时,户66万,人口440万。三国合计约得,户140万,人口767万。从鼎盛5000万到不足1000万人口,短短百余年时间,全国80%的人口消失了,这是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大衰退期。

4、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史称西晋,西晋统一全国,人口快速恢复至2000多万。但公元291年开始,汝南王、楚王、赵王、齐王、长沙王、河间王、东海王及成都王等八王为争夺皇位,在洛阳相互攻杀,战乱历时16年之久,死亡人口达数十万,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使西晋初年并不十分发达的经济,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关东地区又爆发了罕见的蝗灾和瘟疫,史书记载“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

5、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隋朝作为历史寿命较短的朝代之一,它的贡献却是巨大的。在隋朝初期,人口快速攀升至5000万,国家蒸蒸日上,史称开皇之治。可是隋炀帝登基后,国内徭役大增。史料记载,修建大运河时,使用役夫达543万余人,昼夜开掘,男人不足,女人充数,死者过半。其后又大肆对外用兵,亡者不计其数。

从公元611到628年18年间,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次,有50多位称帝称王者,均统兵15万以上,各据一方,相互混战。全国户数由890万减至290万,人口由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6年)的4602万人,减到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的1235万,全国人口损失率达73%。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五代十国百度百科-南北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