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有公司有实力收购华为吗?如果华为愿意被收购,你认为值多少?

如题所述

华为估值2400亿美元,168万亿人民币,要看国内有没有公司有实力能够收购华为,那么首先就要看华为的估值是多少,关于华为的估值笔者做过两次粗略的分析,最近一次对华为的估值水平大概是2500美元-3000亿美元,华为的业绩屡屡出人意料,华为的半年报也出来了,我们根据最新的业绩再来对华为进行一次简单估值。

1、华为最新的业绩11、华为过去3年的业绩情况2016年华为的营收是5216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是371亿元,同比增长04%;2016年华为的营收仍然是较大的增长,不过净利润增长几乎停滞,不过在研发上的投入当年达到了764亿元,占到销售额的146%,这个研发投入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

2017年华为的营收是6036亿元,同比增长157%,净利润是475亿元,增长28%;2017年的营收增长虽然同比上年放缓的一半,不过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上来了。研发投入811亿元,相当于104亿欧元,研发投入规模在全球排名第六位,在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一;

研发投入全球排名第一位的是德国大众,研发投入137亿欧元,其次是谷歌、三星、微软、英特尔、华为和苹果。

2018年华为的营收是7311亿元,同比增长195%;净利润为593亿元,同比增长25%;研发投入101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4%。华为在营收上能够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得益于其产品在技术上的领先性,而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得益于其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2019年上半年华为的营收为4013亿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349亿元。全年如果都按照23%的增速完成,那么2019年华为的营收将达到8992亿元,净利润是729亿元。

2、华为的估值是多少?这个是比价有争议的问题,最大的争议其实是很多华为的粉丝认为华为的市值就应该是第一,比所有企业都强,所以只要是比其他的企业估值低,就决定不能接受。喜欢华为公司、喜欢华为的任正非、喜欢华为的产品和愿意给华为估值多少其实是没有多少关系的,对于企业的估值有其自身的投资逻辑

因为都需要投资者的认可,投资是需要回报的,你爱华为可能会购买他的产品,但是如果真的给与华为100倍的估值的股票给你,你未必会花钱去买的,因为你也知道这个 太贵了。估值的方法有很多种,有资产法,也有收益法,这两个都尤其缺陷,而且比价复杂,我们就用市场法就好,市场法有有两个,第一是市盈率法则,第二个是同同类的企业做比较,看他们的估值是多少。

21、市盈率法这个简单,对于这种稳定增长的企业,比较公认的估值方法就是PEG=1,这样估值比较合理,当前华为的增长率是23%,那么我们就可以给与华为23倍的估值,按照前面分析的业绩数据,如果2019年实现了729亿元的利润,又给与23倍的估值,那么华为的市值就是168亿元,大概是2400亿美元。市场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所以在18倍估到30倍估值都有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估值范围就可以达到13万亿-22万亿,也就是1860亿美元-3140亿美元。这个大概就是华为的估值,这是从市盈率的角度来估值的。如果这个估值再按照市销率的估值来计算,其范围大概是144倍-244倍,这个就是华为的市销率。当然了,我的这个估值是非常粗略的,不过虽然粗略,但是这个量级范围基本就是如此,有读者可能不认同,那么我们看看国内外的同行的估值水平是如何的。

21、可比法苹果:动态市盈率18倍,市销率37倍;营收2600亿美元,净利润590亿美元,估值1万亿美元;增长率为零;高通:动态市盈率27倍,市销率36倍;营收260亿美元,净利润52亿美元,估值930亿美元;爱立信:动态市盈率1200倍,市销率21倍;营收128亿美元,净利润4亿美元,估值276亿美元;诺基亚:动态市盈率:亏损,市销率12倍;营收249亿美元,净利润:亏损,估值296亿美元;

中兴通讯:动态市盈率48倍,市销率145倍;营收968亿人民币,净利润39亿人民币,估值1400亿人民币;小米手机:动态市盈率19倍,市销率107倍;营收2102亿人民币,净利润112亿人民币,估值2260亿人民币;

备注:上述公司多是手机领域或者是通信领域的龙头企业,有较强的参考性,2019年的营收和净利润都是按照上半年的业绩增速当中全年的增速作出的推断,可能与到时候的整年的数据有较大出入。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是按照市盈率还是市销率的估值方式,从可以参考的对象来看,笔者之前对华为的估值都是比较合理的范围。

3、有公司能收购华为吗?刚才上面已经对华为作出估值分析,大概是2400亿美元,168万亿人民币,如果要给出一个范围的话就是13万亿人民币-22万亿人民币,也就是1860亿美元-3140亿美元;目前A股市场上市值超过1万亿人民币的企业共有六家企业,如果华为按照168万亿的估值,大概能排名第二,仅次于工商银行的188万亿。当然华为也有可能成为市值最大的股票。

2400亿美元的估值在美股市场大概能够排名到底20位,如果是3000亿美元,大概能够排名到第15位。华为的股权结构是由工会持股的,任正非是唯一的自然人股东,持股大概1%,如果要收购华为,起码要收购超过50%的股份

按照华为目前168万亿人民币的估值,无论是现金支付,还是现金+股份支付,国内还真没有什么企业能够干得了这个事情,168万亿的市值,需要8400亿的现金才能够购买50%的股份,即便用股份支付,也只有工商银行的市值和华为相当,如果用股份支付了,还不知道到底谁控股谁了。

华为的股份太集中,要收购华为,即便是华为全方位的配合,也几乎不可能,体量太大了。我们还是看着华为继续前行吧,按照当前的速度,看到华为走向目的地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亚马逊的市盈率为什么这么高

图为OLED显示屏

8月11日有消息称,京东方拿下了苹果公司的Mac book和Mini led显示屏订单,这是京东方首次拿到苹果的高端产品订单,这不仅可以提高京东方在高端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经验,同时还能为京东方带来更多的同类型产品订单。

京东方拿下苹果显示屏订单

在京东方这个利好消息出现以后,当天的股价也出现了比较大的涨幅,最高点达到了595元。

聚焦这次苹果的产品,MAC book air的定价相比较于苹果的其他产品低一些,这意味着这款产品的出货量会有一定的提升,原定的600万左右的产量或许会增加到800万左右,这对京东方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这个消息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一直在做低端的市场,在高端产品领域基本上插不上手,这一次京东方和韩国LG联手生产苹果的这个产品,意味着京东方参与到了苹果的供应链,这件事也给京东方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可以预见,其他同类型的高端产品也会陆续找到京东方加工。

图为京东方营收

京东方经营现状

通过以往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京东方的出货量正在减少,不过业绩和利润却在增长,这里面的关键就出在公司的战略方向的变化,以往出货量很大的都是不赚钱的低价产品,而现在京东方正在向高端显示屏的产品路线倾斜,获利能力更加强。

2022年,京东方将会生产2000万到2500万片的苹果OLED显示屏,增速达到15倍,所谓的OLED显示屏有软,薄,可折叠,大视角等特点,技术难度比较高。

拿到苹果外屏订单,将会让京东方占有OLED市场10%以上的市场份额,或将表明京东方在手机小尺寸显示屏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加入到了苹果手机的供应链之中,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环。

图为企业专利授权数量排行

京东方还将拿下Windows笔记本显示屏订单,公司的业绩有望在2022年再上一个台阶。

同时京东方在大尺寸显示屏方面的出货量也有提升,电视显示屏的单价和产能都有增长,对京东方来说也是好消息,不仅如此,明年苹果电视的显示屏订单也有希望落在京东方,这种高端产品生产难度大,对企业的要求也更高,如果拿下的话,也能让京东方在高端显示屏市场拿下一定的份额。

京东方实际价值被低估

目前京东方的市盈率只有98倍,按照公司的经营情况和未来的盈利预期,它现在的估值还是偏低。

而从京东方加工苹果高端产品这个消息看来,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能够进入苹果的产业链,说明京东方的产品和技术都是同类行业中的翘楚。

同时,京东方的企业运营理念也是大陆企业所要学习的,只专业于低端产品市场,盈利能力有限,开拓高端市场才能让企业营收有一个阶级性的跨越。

股票软件中的PE(动) 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信任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怀疑的时代。

这可以拿来描述苹果粉丝们的感受。每个财季,他们最爱的公司都被放到显微镜下考察,而另一个科技巨头,亚马逊,却靠微弱的利润拿到资本市场通行证。

这一双重标准让苹果粉丝感到抓狂,因为苹果第四财季的运营利润同比上涨了35%,而经过亚马逊“精心修饰过的”财报中所体现出的该公司第三季度运营利润的同比涨幅仅为2%。

更加令人不可接受的是,减去它手上的1220亿美元现金,苹果的市盈率仅为10倍左右;而亚马逊的动态市盈率却高达100倍!

在苹果一派的抱怨背后,有如下这么一些事实存在。

两家公司给人的预期不一样

两家公司的净利润数字可谓有天壤之别,但所引受到的待遇却与其利润差别不匹配,原因在于,分析师考虑的出发点与倾向不同。

以亚马逊为例,该公司正在重新塑造零售市场,而且并没有遇到真正的竞争对手。虽然亚马逊在该市场的年营收增幅仅为两位数,但另一大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年营收增幅却只有5%到7%。整个零售业的净利润率已经变得非常低,毛利像刀片一样薄,沃尔玛运营收入在其总营收的占比仅为5%,因此如果亚马逊采取加大投资以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在外界看来也是靠谱的。

而另一方面,苹果被普遍视为是一家硬件企业,而硬件行业在大家看来,利润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下降趋势。因为iPhone和iPad,市场已经给苹果打上了时尚的标签,而时尚的特性就是变化无常,所以苹果也将受到这种风气的伤害。

这种差别在两家公司于本周公布最近一个季度财报后反映得尤其突出。本周四,亚马逊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连续第五个季度低于分析师的预期,但该公司股价随后却出现了上涨趋势。

两家公司的股价哲学不同

亚马逊

近几年里,亚马逊净利润占营收的比例一直非常低,按照通用会计准则计算,该公司去年净利润占营收的比例仅为18%。投资机构Piper Jaffray的分析师基尼•蒙斯特预计,这一比例将会在今年降至仅为04%,但蒙斯特将亚马逊股票评为“增持”级。

更糟糕的是,按照通用会计准则计算,亚马逊第三季度的运营亏损达到2800万美元,原因是该公司增加了配送成本、市场营销和其他运营支出。但糟糕的业绩并未给亚马逊股价带来大的影响,截至周五收盘,该公司股价上涨7%,报收于每股23824美元。

与此同时,苹果的财季营收却一直远超分析师预期,但却在一些重要指标上令分析师感到失望。在截至9月底的2012财年第四财季,苹果的毛利润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8%至40%,该公司预计本财季的毛利润率可能将继续下跌至36%。

这增加了市场的担忧情绪,担心苹果会追随多数硬件公司长期发展后的下行趋势。由于计算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因此多数硬件公司的净利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截至周五收盘,苹果股价在纳斯达克股市的常规交易中下跌近1%,报收于每股604美元,该公司股价已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下跌了11%。

亚马逊股价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就是该公司在零售市场拥有绝对的统治力。The Street网站指出,配送成本、市场营销和诸如建设新配送中心等事宜都属于亚马逊的市场拓展战略。该公司正在依靠投资获得业绩增长。

按照华尔街专业人士的行话来说,这是一种机会。尤其考虑到,亚马逊曾经表示,该公司的部分巨额支出都被用来在海外市场开设实体零售店。目前,亚马逊有44%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

实际上,来自亚马逊的哪怕一点点业绩改善都会让分析师感到高兴。亚马逊的配送成本占毛利润的比例实际上已经下降,而该公司的净运输费用占全部营收的比例也在下降。

于是,亚马逊驾驭着“不那么糟糕的零售业”的理论,一季又一季。

苹果

只要考虑到库克曾说:苹果的某些新品的成本将显著提升,那么苹果即便在上周五(10月26日)的股价上扬也透露出不安的气息。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苹果一直在大范围地对其每一件产品进行全面升级,并在本周同时推出了iPhone 5和iPad Mini。而后者更被视为是苹果针对谷歌和亚马逊推出的低价平板电脑所做出的反击。然而,iPad Mini的起售价为329美元,仍远远高于市场上其他平板电脑159美元的最低起售价。

问题就在这儿:苹果表示,该公司并不是通过牺牲利润率来刺激营收增长,苹果牺牲利润率是不得已而为之。市场对苹果做出的最佳反应于是是降低业绩预期。

其实,市场对苹果净利润率的担忧有些夸张。在截至9月底的2012财年,苹果的毛利润率已经上升至439%,而该公司2010财年的毛利润率则为394%。苹果预计下一财季利润率下降可能只是该公司近期利润率上涨的必然结果。但问题在于,苹果的净利润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但增速却一直在放缓。

虽然亚马逊股价在年内的累计涨幅高达38%,但苹果股价在年内的累计涨幅却几乎达到50%。两家公司的追随者和投资者都有足够的理由在今年庆贺,而没什么理由抱怨。

PE(动)=现在的股价 x 总股本数 / 本年度累计净利润 / 4 x n\x0d\反映了企业目前的股价与盈利能力的比值\x0d\\x0d = 1, 2, 3, 4 \x0d\使用第一个季度的净利润时, n = 1\x0d\使用前两个季度的净利润时, n = 2\x0d\使用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时, n = 3\x0d\使用全年四个季度的净利润时, n = 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