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黄埔一期学生的恩怨情仇

如题所述



蒋介石在历史上担任过许多重要的职务。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主席、中国国民党主席等。不过黄埔军校校长这个职位是他最喜欢的。姜在这个位置上干了20多年,学生很多。第一学期的学生,无疑是他最依赖的群体,也是对他感情最深的群体。这个群体,既让他们快乐骄傲,又让他们无奈愤怒,也让他们后悔悲痛。一个真正的味道,比如鸭和水,是冷暖的。


1924年5月3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两天后,学校第一期在招生,两天后,120名候补生入学。从那时起,江校长就开始教导这一时期的学生。据不完全统计,从1924年5月8日至1924年底,江亲自给第一期学员讲课近30次。内容涉及办学宗旨、教育方针、学生责任、关爱人民、秩序与纪律、牺牲精神、吃苦耐劳、团结服务、枪支的意义与效用、军饷的意义与来源、官兵关系、军校与党的关系、三民主义等等。这其中,既有学生“把人民从泥潭中解救出来,登上人类的阶梯”的期待,也有“为社会主义而死,为国家而死,虽死犹荣”的鼓励。


据许回忆,“军校开学后,江每周都来学校,找十几个学员见见面,聊几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和蒋介石单独见过面,谈过话。当然,见面和谈话的时间有长有短。坐在他的办公室里,他让学生们站在他的门外,把他们一个一个叫进来问话。我们十个人都在山西,蒋介石单独谈话。他总是尽力赢得人心。”


蒋经常给学生打电话,联络师生感情,考察学生的思想、兴趣、优缺点,为以后的任用做参考。学生选择高枝生活,老师必须找到锋利的工具使用。胡宗南、何、陈赓等一批批优秀学生逐渐印在江主席的脑海里。


1925年2月,黄埔军校教导一团东征。淡水战役中,该营党代表、一期学员蔡光举壮烈牺牲。深知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江亲笔写下公告纪念蔡光举:“若只是把生命献给一个高尚的人,如长途跋涉回到故乡,可以从容去义,为党牺牲生命,以求仁得仁。没有遗憾。但是,我们学校的同志应该怎样奋斗,怎样坚持下去,才能实现他们未完成的目标,洗刷我们党无尽的耻辱?使其近坟,尽死之责。”对逝者的评价极高,对后逝者的期待更大。


然而,在这次服役中,他教第二团第七连长孙临阵脱逃。虽然蒋琳然在士兵大会上说要按“革命军坐法”对孙处以死刑,但却没有下文,孙如同凭空消失。后来,我在日军士官学校的教室里见到了孙。


一次东征后,时任连长的桂永清擅自将没收的敌人财物邮寄回江西贵溪老家。事情败露后,姜判桂死刑。后来,学生们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请念桂的战功,从宽处理。江平稳地推着船。1925年4月8日,获得批准。桂不仅救了自己的脑袋,还救了被江孜派往德国学习军务的吴沙乃至每云都有一线希望。以后高官坐,好马骑。他们先后担任教导总队总队长、第27军军长和纳海军总司令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被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第一次逼下台。他没想到,他手下的第一军军长秦英竟然与桂系勾结。他不仅下令解散以黄埔一期学员为首的七个补充团,还命令第一军与李、白的第七军作不利变动。消息传来,蒋深恶痛绝,指示黄埔同学会书记、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朱绍良召集黄埔一期军官20余人在沪秘密开会,一致表示坚决反抗何的命令,武力抗命。会上,时任第一师副师长的胡宗南发言最多,态度最为慷慨激昂:“校长的智慧在中国无与伦比。虽然现在出了场,但很快又会出山收拾残局。所以我们黄埔同学带领的团队,绝对不能脱离领导。”胡宗南坚决支持蒋介石,得到与会者一致同意。这是胡此后一直受到江重视和信任的重要原因。看来蒋介石的苦心没有白费。


1948年底,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失败日益明显,蒋介石急了。他紧急召时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十四兵团司令的宋希濂到南京,当面训话。在南京,宋,我与江见过七八次面。看到姜,我常常感到压抑、疲惫、焦虑,完全失去信心,悲观失望。12月8日下午6时30分,江邀请从双堆集战场飞来南京报到的宋和参谋长顾、参谋长林伟、空军副总司令王树明、第12兵团副司令员、等共进晚餐。饭后,姜意味深长地吩咐放映电影《文天祥》。在三个多小时的晚餐和观看后,姜几乎没说什么。宋被这种悲伤感动了,几乎流下了眼泪。他默默走出姜的官邸,坐在车上一路想:“这老头多可怜啊!”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支配,这种情感的缠绵,使得1949年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畔被解放军围困时,有了举枪自尽,忠于党和国家的意图。





陈赓进黄埔前是党员,中国共产党,讨伐时救过蒋。蒋介石对此印象深刻。虽然知道自己是共产党员的身份,但也没有太尴尬。他希望自己“悔过自新”,却屡屡失望。土地革命时期,陈被捕,江命令投降,徐陈封大官高俸,陈笑斥不为所动,邓走了回来。江亲自出马,为陈做了一切,但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虽然陈很“顽固”,但姜并没有杀陈。他不得不杀了他,但他不想杀他。事实上,他对陈心慈手软,含有“宽恕”的成分。


黄是一期六队的学生,原籍党员,黄埔毕业后被中国共产党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目睹国内政局的剧变,政治上的摇摆和犹豫,我给蒋介石发了一封密函,不仅向蒋介石表示真诚的忏悔,还把共产党的重要情报作为礼物赠送。蒋接到信后,立即赦免了黄,并命令国民党中央党务调查部部长陈立夫与黄联系,保护他。陈立夫的通讯员杨登瀛是共产党内部人士。得知黄叛变后,他准备把这一消息向中共中央告密,于是派了一支红队去处决黄。


1929年8月24日,由于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白昕的背叛,在中共中央军委工作、时任上海工会联合会工人纠察队副司令的张际春


1932年2月,时任中央军事学院研究生调查部主任的一年级学生肖赞郁向蒋介石建议:“现在南京有许多黄埔同学参加了国共改组。他们对自己过去的政治选择表示了悔恨,他们想重新开始。希望校长下令开办短期训练班,训练这些人,经考试合格后,让他们加入复兴社或其外围组织,壮大革命力量。”江采纳了这一建议,并要求复兴社宣传部部长成立中央军事学院专题研究班,由康任主任,肖赞郁任副主任。这个班有270多名学生,其中有几位是第一阶段的厕所学生,如、刘明霞、陈烈、徐慧芝和韩军。他非常热情和关心姜的班级。只要他在南京,每周六上午都会去听课,一个小时的讲座。据现场旁听的说,江的讲座对学员有很大的吸引力:“你们都是犯过政治错误的人。我现在不怪你。我责备我自己。我领导不好,让你误入歧途。只要你洗把脸,将来回到革命阵营,我也会同样对待你,同样信任你。”但说白了,大部分刚改过自新的学生,在后期的第一段生活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重用。他们只从事政治训练或军事教育研究等工作,很少有像胡宗南、宋希濂、关、杜这样的军人。





对于黄埔学生,尤其是一期学生,蒋介石始终是偏袒和原谅的,甚至对那些“离经叛道”的人也是如此。但反过来说,如果这些人软硬兼施,顽固不化,死不悔改,还是他们的敌人,他们就会被杀,或者被下命令,或者被允许,他们就会想快点走。


1930年5月,刘芸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回到中国,先后任中共长江局和中央军委长江办委员兼参谋长。9月2日,刘在汉口被捕。蒋1921年就读于巴黎法曼飞机厂附属飞行学校,1925年1月黄埔军校毕业后,任广东大元帅府航空管理局军事飞行学校党代表兼教务主任。之后,他到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担任中国学员班班长,并被调到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之后他觉得人才难得,渴望造反。为此,他前往汉口提审雄辩、宽厚、仁慈的刘芸,但遭到刘军的拒绝,最后自杀,并于9月6日下令处死刘芸。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兵团团长刘畴西在江西怀玉山被捕。消息传来,姜高兴极了。刘的余积时、黄维等同学被鼓动起来反对刘,但刘一直不为所动,直到八月,蒋见希望渺茫,山穷水尽,下令将刘在南昌百花洲处死。


1928年2月6日,“中山舰事件”中的风云人物、中共党员李之龙经香港返回广州时被捕。2月8日在广州红花岗也因不肯为姜所用而被杀。


1949年,蒋政权变色,山崩地裂。逃离台湾后,蒋介石心情恶劣,决策疯狂,行动疯狂。那些拥护共产党、投票支持共产党和反对蒋介石的人,一经发现和逮捕就被杀害。1951年2月5日,时任海南防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兼32军军长的李玉堂,因共享共同证据,被清逮捕押解回台,与其妾陈伯兰一同被处决。李玉堂,山东广饶人,黄埔一期与李延年、李并称“广饶”号,抗日战争中有不俗表现。


还有一个是徐慧芝,黄埔一期第一组的学生,文化程度很高。他追随邓,于1928年4月与同学、刘明霞、陈烈等组织了黄埔革命同学会。他还担任过宣传科科长和该会华北分会会长,致力于反蒋活动。在邓被蒋介石杀害后,徐被捕,不久就“悔过自新”,投靠了蒋介石。历任65师政治训练处处长,国民政府军委政治训练处处长,军委西安行营、保定行营、武汉行营政治训练处处长,川鄂湘黔边区绥靖公署政治部主任,第五战区政治部副主任,第四战区政治部主任、军政二厅厅长徐擅长政治工作,与何、袁守谦并称国民革命军政治训练系统“四大指挥员”
1949年初,徐出任总统府资政并参军,后赴台湾省。1951年11月,因涉嫌与共产党交往,被蒋介石处死。


除了共产党阵营的第一批学生和同共阵营的第一批学生之外,蒋介石还经常对国民党阵营中那些不服从、无法无天、危害人民、制造混乱等后果严重的人痛哭流涕、斩首示众。


1934年,国民革命军第26师第1独立旅旅长徐永祥在率部平定“福建事变”时,因贻误战机,指挥不当,导致战争失败,被处决。


1938年1月20日,长沙警备司令匈奴因长沙大火被蒋钦枪决。负责人是他的同学余吉时。


1938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85军第88师师长韩牧,因在兰峰战役中指挥不力,导致日寇在土肥原成功突围,被蒋介石以军法处决。


1938年8月15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167师师长薛因对日指挥不力,导致要塞失陷,被军法处决。


1944年8月,93军军长陈慕农在桂柳战役中擅自放弃全州守备,致使全局被蒋介石被动射杀。


、邓文仪、何都曾是江主席的得意之作。


1927年4月15日黄埔军校“清党”,时年22岁的邓文仪被任命为军校政治部代理主任。后历任蒋介石的贴身秘书、复兴学会理事兼秘书、南昌行营调查科科长、驻苏使馆武官等要职。


曾扩情,四川威远人。生于1897年的他,因为年龄原因,在黄埔一期学员中被称为“放大哥”。历任蒋介石随行秘书、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黄埔同学会秘书、南京中央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北平军事分院政治训练处处长、西北“剿总司令部”政治训练处处长。


何,湖南岳阳人,曾任南昌行营、武汉行营及鄂豫皖三省政治训练处处长,国民政府军委政治训练处处长,复兴社书记,军委政治部第一馆馆长。


Xi事变期间,为了保护蒋介石的生命,曾扩情对南京发表广播讲话,主张和平解决。蒋回到南京后,看到曾的广播讲话记录,大怒。他谴责他是“无耻的”,并把他送上军事法庭。


与此同时,他韩中,复兴社的书记兼政治训练主任


所谓“差”,就是虽然是同一个群体,但是成绩不一样。事实上,虽然同为黄埔一期学生,但在蒋介石心中,却有厚薄和亲疏之别。对于浙江一期的学生,蒋介石是特别喜欢他们的。例如,所有的史料,如俞济时、王士和、宣、史祖德、蒋孝先等。都是浙江人。被称为黄埔一期第一人的胡宗南也是浙江人。难怪宋希濂曾说:“由于蒋逐渐把军权集中在少数他喜欢并认为可靠的人手中,黄埔军中也出现了派系。围绕着职位的晋升和部队的不平等待遇,经常发生分歧和内讧。”


众所周知,除了蒋,他这个贵州人,是黄埔军校里最有权威的人。江很清楚自己对黄埔的生活有什么影响。1927年秋,李宗仁、白崇禧逼蒋介石下台,让他袖手旁观。蒋愤恨异常,痛定思痛,要他投降,既能为他所驱使,又能防止他自我否定。他不得不放弃他的翅膀和幻想。因此,1928年初蒋回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位后,贵州黄埔一期学员中已担任军官职务的、牟、刘、宋思毅等,或被提拔,或投降,或逃避现实。因此,陈铁对蒋介石怀有强烈的怨恨,这成为他后来起义反蒋的最初动机。


江很欣赏曾国藩这种以面相识人的做法,并多次效仿。由于他高大的身材和英俊的外表,孙是一个绅士,姜喜欢他。另一期说的是人,智商很高,个子矮小,长得像只猴子,谈吐举止不稳,姜不喜欢他。1932年,“复兴社”在南京秘密召开成立大会时,冷欣不知从哪里听到消息,前去参加,蒋介石亲自将他赶出会场。然而就是这个冷欣后来大放异彩。抗战胜利后,他帮助何和萧一肃顺利完成了向枝江和南京投降的艰巨谈判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