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辩论会啊!观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求具体事例以及有说服力的辩词! 好的加分!

如题所述

谢谢大家!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一屋不扫能扫天下。所谓正本必先清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我们今天晚上的辩题出自一千多年前的东汉,而一千多年后,我们再次以此为题展开辩论。其意义就在于新的时代赋予这个古老的命题于新的内涵,而这个新的时代内涵就是:一屋不扫能扫天下!

我方认为:“一屋”,指的是琐事,是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扫一屋”即是解决次要矛盾,而“天下”指的是大事业,“扫天下”即是在事业上获得公众认同的成功。
我方认为,一屋与扫天下之间存在着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是必然的联系。在解决主要矛盾以达到扫天下这个最终目标的过程之中,如果能把次要矛盾一并解决,那当然最好。但是是不是说不解决次要矛盾就一定不能扫天下呢,又是不是能由此推出只有解决次要矛盾才能扫天下呢?这显然是荒谬的。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人要处理的事务与古代社会相比何止增加百倍,如果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次要矛盾;如果我们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最终只会走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老路,君不见终日头发乱糟糟的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院起火的林肯成为美国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不会打枪的毛主席照样解放全中国!
现代社会分工了达,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的琐事都可以交给专门的从业者去做。这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分工合作精神的嘛。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没有事必躬亲的必要了。我们总不可能要求现代人自己养蚕、织布吧?我们 看到无数能扫天下的人身上的衣服都是别人做的呀!他们不一样扫天下?
最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扫天下”的眼界与理想。如果我们过分拘泥于“扫一屋”而错过“扫天下”的机会,那将是我们的遗憾,祖国的遗憾,更是中华民族的遗憾;如果我们能不拘于“扫一屋”而成就“扫天下”的大事,那么,我们的成功便是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幸福,更是中华民族的幸福。
谢谢

对方辩友:
大家好!各位评委,
我方观点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切事物需要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想必大家也一定知道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说的:一个在小事上做不好的人在大事上也不值得信赖。就凭这点,使他兢兢业业,用化学周期表成为俄国化学之父。林觉民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妻吾妻,以及人之妻。就是这些细小之事,使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虽魂落黄花岗,名却留天下。鲁迅为他的学生修鞋子,难道他忘却了天下,忘却写震撼中国的《呐喊》等作品么?扫天下者未必真英豪,扫一屋者如何不丈夫。
对方辩友也一定会疑问:有人就是不扫一屋呀?
推本溯源,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本人乱乱的,可生活上却井然有序,在此他的妻子功不可没,当记者问她是否明白相对论时,她精妙的回答:我知道他吃什么要比我知道相对论更重要。当年毛主席不拘小节,是在餐桌上用指挥作战图么,但谁见到他的指挥台是杂乱的么?是多个警卫员帮他整理的。才使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战局。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些伟大的事,平凡的人之所以平凡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些平凡的事。就是因为平凡的人才缔造伟人不平凡的业绩。而对方硬说没扫,或没意义。岂不知一屋已扫,才使伟人尽扫天下。扫者之多,令人惊叹。难道对方要轻蔑平凡,轻蔑我们的劳动人民么?轻蔑在非碘时期的打扫一屋一角的作用么?不要只在关乎自家性命时才想起扫一屋,不是后悔不迭,就是抱恨终身,防微杜渐,居安思危。从上古传至到今,又定会传至到千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仍会被传至久远。
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29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古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此言曾经一时成为了经典言论,为一方先生父母教书育子所常用;而古训是否能为今用,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不少仁人志士有了质疑,就有了所谓的一屋不扫照扫天下的豪气,和着甚多!

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小事做不好大事更难成,道理不必我多说,而有人也拿古训“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来标榜自己一屋不扫照扫天下的观点,一时也让很多人点头认可。

其实扫屋的古训针对的多数应是人生观价值观没定型的青年人,年轻就是资本,有冲劲有胆量,可是往往走到最后都是事与愿违;有理想有抱负固然可贵,可理想抱负的实现却是要以自身的素质为基础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以修身为先,齐家为本,后则立业成事,扫一屋的能耐人人都有,扫天下的抱负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俗语有处处留心皆学问,从身边从小事做起;记得我的老师说过一句话,“一屋不扫的惰性是年轻人的通病,关键在思想上要认识他克服他”;所谓成大事不拘小节,是你有成"大事"的能力和机会,你可以专注与你的"大事"而把无关的事情放下,主次轻重关系!而年轻时不扫一屋,难有扫天下的机会呀!

还有这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5179060.html?si=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