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十岁的别称

我知道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六十花甲可是剩下的是什么呢?谁能详细的说说 最好有每个的解释

外傅之年:指10岁儿童。

桃李年华:指女子20岁的年龄,比喻人的青春年少。

弱冠之年: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时要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表示已经成人。弱冠之年又称为及冠,因为20岁的男子还没达到壮年,身体还比较单薄,所以叫做弱冠,后来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之年:指男子30岁。这是孔子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得出的经验。孔子从15岁开始就广泛学习,到30岁时学有所成,创立了以仁为本的学说,因而称三十为而立之年。后来人们一般理解为,一个人,特别是男子到了30岁,应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能够离开父母独立立足于社会,并开拓自己的事业。

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孔子的不惑是指在40岁时,能正确地区别君子与小人,使君子之道的学说与其他学说区别开来,不至于使人疑惑。后指人们在这个年龄段的学识、社会经验比较丰富,对于人情世故和学业上的事情不再感到疑惑。

知天命之年:指50岁。50岁时,明白了天命,即自然规律,知道一切事物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了。同时也明白了社会规律,即君子之道必将通行于天下,上天赋予“我”行君子道的使命,让“我”去挽救弑父弑君的非君子之道,匡正世风,替天行道。因此人们把50岁称作知天命之年。

花甲之年:指60岁。60岁时,耳朵听到的都是肯定的话语,自己的言行已不会再招致批评。说明这个年龄,已熟谙人情世故,知道怎样去应对它们而不会让人产生不满。

古稀之年:指70岁,源于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自古以来人能活到70岁的太少了。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耄耋之年泛指老年。“耋”是老至,意思是人变老的时候到来了,“耄”是老毛,意思是八九十岁时连身上的头发、眉毛、胡须、汗毛等等的体毛都枯干变老了。人已是老态龙钟,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期颐:指100岁的老人,又称人瑞。

扩展资料

孩提时代:指1-6岁的儿童。

“孩提”其实是一种语言上的倒装形式,正常语序应是“提孩”,“提”即“抱”的意
思。因为小孩子天真可爱,人人见了都想抱一抱、逗一逗。所以孩提时代应该是指小孩儿从1岁左右到6岁这个年龄段。

狗嫌之年:指7-8岁的儿童。

俗话说“七岁八岁狗也嫌”,意思是说小孩儿到了七八岁这个年龄非常淘气,常做出一些让大人十分讨厌的事情,就是狗也不能忍耐他们
的讨厌行为,因此也叫狗嫌之年。但有时这种说法也带有喜爱的成分,意思是小孩儿毕竟是小孩儿,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

豆蔻年华:指13-14岁的女孩。

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黄色,果实为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味,果实和种子均可入药。

十三四岁的女孩儿姿态美好,走路体态轻盈,如同杨柳随风摆动,就像二月初豆蔻梢头开
出的豆蔻花一样。

及笄之年:指15岁的女子。

笄是古代女子束发用的簪子。及笄,意思为女子到了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的时候了。古代的女子到了15岁,就要换发
玳簪,表示已经成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19
一十:幼年二十:弱年三十:强年四十:壮年五十:艾年六十:耆寿七十:稀寿八十:耋寿九十:耄寿百岁:期颐
第3个回答  2013-12-19
十岁别称幼学、总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