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晚熟的人》:我们都要倔强地活着,骄傲地成长

如题所述

算是跨年读完了莫言老师这本《晚熟的人》,最初看到封面诺贝尔文字奖授奖辞——“莫言的想象飞越于整个人类的存在状态之上”时不免有些惊讶,而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更深切地感到,他的目光洞察了所有人的灵魂深处。

书中《诗人金希普》《表弟宁赛叶》里的人物是一个个普通人,在平凡的世界里却有着不平凡的“成就”,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圆滑世故,抱着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曾有丝毫放松。

比如,《诗人金希普》中的金希普对莫言先生说“我知道您对我有很深的成见,您也许认为我就是一个骗子、混子、油子……我不解释,就像高山人从不解释,就像大海从不解释。……我必须实事求是地对您说:我是有才华的,我是会写诗的,我不仅能写新诗,我还能写古诗……”

《表弟宁赛叶》中宁赛叶严肃地说“我认为金希普的才华远远超过你,他之所以没你名气大,是他没赶上好时候,他如果逢上八十年代那文学的黄金时代,哪里轮得上你猖狂!不说金希普,就说我,三哥,你说良心话,我的才华,在你之下吗?”

读到这两段时,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许多壮志未酬、庸庸碌碌的人,在他们抱怨生不逢时或者嫉妒别人只是运气好时,那不甘、嫌弃或者无奈的表情里,总能看到鲁迅先生笔下阿Q说出“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时瞪着眼睛的神情和“心满意足<typo id="typo-551" data-origin="的" ignoretag="true">的</typo>得胜走了”的姿态,虽然过去了了很多年,民族的姿态、国家的面貌、人民的生活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东西,却总有几分惊人的相似。

《红唇绿嘴》中的覃桂英文革时剪掉老师李圣洁的辫子,和谷文雨抽打侮辱李老师导致其跳井自杀;为逃避计划生育跑到中俄边境的一个山村,归来后无法落户分地,搞出了政府门前卖儿女的闹剧;自媒体时代,上演了卖谣言的经典场面,给莫言先生的“这两条谣言一字千金,但咱是要紧的亲戚,又是青梅竹马的同学,所以只收成本价,每条两万”的微信消息,从她孩提时代到耄耋之年的经历,立即让人想起前些年碰磁盛行时网上流传很广的那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

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自媒体的兴起也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不少创作者关注成长、分享干货、共同交流,但我们也不可避免地看到,这个世界里也同样隐藏着类似于覃桂英这样的存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让我们更加自信和包容,但一条谣言引起大流量的关注,甚至是个人被网暴,似乎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谣言的散布就是人性某一面的发酵。

“长大成人是件漫长的、痛苦的事,如今跟过去一样艰难”,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有些过于悲观,随着阅历的积累越来越认同。

在《火把与口哨》中,作者写到三叔三婶结婚后,三叔“遇矿难丧青春命归黄泉”,虽然可惜,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即使是今天,每年也有生命因为不安全生产而离去。而后续三叔的儿子清泉被狼叼走、女儿清灵因农村的闲言碎语而服毒自杀时,觉得这简直就是把一个家庭撕碎给人看,而三婶夜闯狼窝、杀狼复仇后安静地死去,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只留下一个坟堆。

我们应当承认有的人生来就具备了一些人一生都奋斗不到的东西,可即使任何一个普通人也必须直面生活、直面现实,可有些时候却让人难以承受。

现实远比文学作品要残酷,生活远比任何想象都艰难。可即便这样,我们依然要倔强地活着、骄傲地成长,勇敢一点、善良一点、简单一点,根植于现实土壤里的生活,每一天都让我们经历生命,哪怕一路艰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