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成了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

如题所述

  别林斯基曾说:“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是生就的,而不应当是造就的。这是一种天赋。”这说明儿童文学作家在天性上拥有童心,他们对孩子的热爱和描画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出于内心的需求。对于儿童文学作家来说,一方面他们儿童般独特的精神气质使其能够将自我的情感表达与儿童的阅读需求相融合,另一方面,他们来自作家个体生命的创作本能,又能够使其与功利化、社会化的现实利益拉开一定的距离,在某种非功利性快感的内在动机的驱使下寻求为儿童写作的真正快乐。事实上,我国有很多儿童文学作家,都是以儿童文学作为他们表达自我的最佳形式,而他们自己的创作感受也充分地证实着这一点。对此,我们不妨引用周锐、班马、郑渊洁、伍剑的创作感受以窥一斑:
  我写童话的动机不是要去哄孩子、教训孩子,而是试图用童话的形式述说我对这一世界的一些感受。就跟一般人一样,心里有话总想找个人说说。能用这个办法,让更多的人听我说,我会说得更起劲些。
  ——周锐《童话创作漫谈》
  我在已有的经历中,曾有好几次“脱离”儿童文学而进入别的领域的机会,但我确实几无冲动想要离开她,我不能,我只能干这。 ……
  所以,对于我这十年正式投入儿童文学来说,也主要就是为了一种适应自己心性的生活方式。
  ——班马《探索儿童文学的美学新边疆》 一起了要写童话的念头,我就觉得很兴奋,有一股压抑不住的创作欲望,好像就要见到一个久别的亲人似的……大概是童话又把我带回童年去了,引起我许多美好的联想。
  ——郑渊洁《童话属于孩子们》
  我长期生活在孩子们中间,我爱孩子,我更愿意和他们做朋友,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就是孩子。
  ——伍剑《回答“家长报”记者的提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22
社会环境
第2个回答  2010-09-21
现在的儿童都早熟
第3个回答  2015-06-03
对于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对他们非常适合,因为故事的每一页都有小量文字配衬著图画,使儿童不用明白文字的内容亦可以理解。在西方,图画故事书是课室里导读课的好帮手。
另外,儿歌和儿童戏曲、少年小说都可广义的列入儿童文学的范围,但单纯的儿歌旋律(如:婴儿催眠曲)或表演舞蹈不在文学范畴。
16至19岁的读者一般被称呼作“年青的成人”(Young Adult),他们的年岁已超越了儿童文学的范畴。然而,这个年纪的青成人的特有问题,在今时今日的社会已慢慢开始在青春期读者群的生活里出现:恋爱、欺凌、滥用药物、自杀、身份认同等问题现在也成为了以青春期读者为对象的儿童文学题材。香港作家君比的《叛逆岁月》系列户品就是这类型作品当中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而日本以似漫画包装的轻小说,又是一类试图把习惯了图像思考的青少年读者,拉回成年人抽象思考的作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