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1. 语文阅读《老山界》

(一)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1—6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

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

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

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

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

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

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

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12分)2.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16分)3.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

(16分)4.“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

你是如何理解的呢?(16分)5.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24分)6.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

(16分)参考答案:1.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从雷公岩艰难地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2分。

意思对即可)。2.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

(3分。意思对即可)。

3.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3分。意对即可)。

4.“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3分。

意思对即可)。5.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2分。意对即可)。

“我们”通过贴标语、喊口号、演说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动,激发红军指战员的斗志。(2分。

意对即可)。6.略。

如蟋蟀的鸣叫反衬出秋日夜晚的宁。

2. 《老山界》的原文是什么

原文:(1)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2)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

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

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

地势渐渐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3)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4)“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5)“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6)队伍还是极迟缓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7)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8)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汉人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

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9)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

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10)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11)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

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

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12)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

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13)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14)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15)“不要掉队呀!”(16)“不要落后做乌龟呀!”(17)“我们顶着天啦!”(18)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19)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20)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21)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22)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23)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24)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25)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

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

忙了一会,再向前进。(26)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27)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

3. 老山界的原文

作者:陆定一(1)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2)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

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

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

地势渐渐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3)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4)“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5)“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6)队伍还是极迟缓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7)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8)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汉人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

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9)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

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10)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11)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

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

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12)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

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13)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14)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15)“不要掉队呀!”(16)“不要落后做乌龟呀!”(17)“我们顶着天啦!”(18)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19)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20)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21)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22)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23)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24)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25)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

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

忙了一会,再向前进。(26)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27)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

4. 初二语文课本上老山界课文6个句赏析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和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这句话中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表明老山界山势的陡峭,山路的险峻,爬山的艰难;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指战员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这句话理解的时候可以这样想: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醒半睡之中,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

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来在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3.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抢在这里没有贬义的意思,形象的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任务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