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忌讳“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岁数有道理吗

如题所述

在民间,人们认为在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的这两年,老人容易出事,容易被阎王爷带走。这两个岁数是孔子和孟子的寿命,古代儒教影响非常大,人们就觉得这孔圣人和孟亚圣都死在这一年,普通人就更难熬过去了。当然,这是迷信,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01.孔子73岁寿终

孔子死于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当时的孔子用半生传授仁德、礼乐,却始终没有被鲁国统治者接纳,晚年回到鲁国的家里,专心著作或者修订《春秋》。但是在这段时期内,孔子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身体逐渐衰弱。

先是68岁时,孔子的独子孔鲤病逝,不过还好给孔子留下了一个孙子。孔鲤到了50岁,也就是临终前才有了孔伋这个孩子,但孔子总算有一份寄托。但是70岁时,爱徒颜回病逝。先丧爱子,继丧爱徒,孔子悲痛欲绝。在72岁时,另一个爱徒子路被剁成肉酱,孔子大受刺激,从此一病不起,终于在73岁的四月去世。如果不是最后子路这个打击,孔子或许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这样“73岁容易死“一说也就不成立了。

02.孟子84岁寿终

孟子在古代是真的高龄,哪怕放在现代也是长寿了。不过关于孟子的真实寿命,是不能完全确认的,因为关于孟子生于何时是不确定的,包括此后他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之类的时间也很模糊,不如孔子那样清晰明确。只是现在普遍认为他是生于公元前372年。所以他的寿命是不是84岁有待考据,“84岁是个坎”这个说法,比73岁还不靠谱。

孟子的地位在唐宋年代才提上来,之前并不受儒家的重视。距离他所在年代较近的西汉,司马迁也是把他和荀子、邹衍、淳于髡等诸子百家放在同一列传中,没有提及他何时生何时死。可见孟子当时的地位之低。

03.古代人的寿命短,活到古稀的不多,所以这个思想一直流传

说到俗语,总有人说,这是老祖宗用经验证明的,还能有错吗。但是这“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确实是不正确的。我们假设经验主义是正确的,那么古人死在这两个岁数上的真的多吗?并不是,绝大多数在73岁前就去世了。所以按照经验来看,人的“坎”也不是73和84,而应该是更低的五十几六十几。

古时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均寿命很短,活到70岁以上的是少数。那么70岁以上的老人,岁数也长短不一,没有证据说明死在73岁与84岁的占大多数。只是人们先有了这个意识,所以对这两年特别在意,觉得老人常会在这两年生重病。但是人上了年纪,年年生病都是常事,只是其他岁数不如这两年注重罢了。

并且我也在上文解释了,孟子不一定是在84岁去世的,所以这个理由完全站不住脚。对于老人,我们一定要多关心一下他们,不要等到他们73岁或84岁了才忙着去求神拜佛。亲人的关怀,比什么都有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其实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在七十三和八十四后面有一句话是“阎王不请自己去”。它的意思就是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这两个年纪其实是很重要的,碰到这两个年级就要小心,很容易就是你人生中的一道坎,老人很容易就去世了。阎文请的意思就是要被老天收走,命数已到。

虽然是迷信的说法,但是这两个数字并不是随便说的,他也是有出处的。它选择了孔子和孟子去世的年纪,孔子是在七十三岁去世的,而孟子是在八十四岁去世的。这两位可以算是儒家文化的大圣人。所以民间就用这两个人去世的年纪来提醒大家。

像孔子和孟子这样的大圣人都只活到了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那么普通人到了这样的年纪肯定就要多加小心啊。孔孟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可能比皇帝还要重要。但是古代的医疗水平很有限,所以当时人的寿命普遍都不是很长,孔子活到七十三岁,孟子活到八十岁岁,这样已经算是很长寿的了。

当然这句话出自民间,所以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一种迷信的表达。如果现在还在用这句俗语的话,只是为了提醒对方年纪大了要多注意身体,但是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数字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除了七十三和八十四,其实民间还有一句俗语叫做,活到六十六,阎王要吃肉。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活到六十六岁,这都是因为阎王没有收你,是对你的恩惠,你就需要买肉来孝敬阎王。阎王本来就是一个想象的神仙,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这句话都没有太多的意义。

第2个回答  2017-01-23
73我没搞懂,84巴死。这个岁数的老人特别忌讳问年龄。比如问71的,你后年多大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