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汉族王公八大姓前人分别都是谁?清代入关时有什么功绩?

八大姓是:尚、耿、石、李、佟、祖、蔡、王。
尚、耿、祖都比较有名,剩下五个都是谁啊?

  清代满汉关系论略—— 兼考曹雪芹母姓佟佳氏 近年来的影视片的情史题材十分风行,而观其水平质 量,大抵是无聊的“戏说”,庸俗的编造,还有不通清史之人妄行歪 曲历史人物与事实真相,影响巨大,而史学界对此不置一词,深感可 异□考论清史,满汉关系是一大课题。这种关系,包括族别、旗别、 血统、婚姻、政治等多个层次,它们错综交织,似可分而不可分,欲 合而又畏合,畏合而又倡合,纷纭矛盾,非一言可了□以佟氏为例而 考满汉关系,可谓之为具有典型代表性□曹寅之父名玺,祖名振彦, 曾祖名世选。本宋初武惠济阳王曹彬三子曹玮之后;其上祖因宦而落 户江西南昌,其后人一支于明永乐间北上卜居京东丰润。其后,迁来 兄弟二人之弟弟一支又迁往辽东铁岭卫 清代的满、汉关系十分复杂而又非常重要,应有专著论述;本文 只拟从一个侧面来观照这一课题的某些微妙内情与影响,而此影响是 应该得到正确学术认识与文艺表现的。篇幅有限,粗叙概略,举其著 例,取其易为人晓,不作太多的“学院派”征引的论证形式,读者鉴 之。 【一】考论清史,满汉关系是一大课题。这种关系,包括族别、 旗别、血统、婚姻、政治等多个层次,它们错综交织,似可分而不可 分,欲合而又畏合,畏合而又倡合,纷纭矛盾,非一言可了。是以考 史论事,切忌简单、概念化。 从实际看,从一开始,满汉即是不可分割的。明代建州女真(满 族),本来就是国家的一部分,封官授印,部落首领是以“为大明守 边”的身份职责自居自豪的。后来起而攻明,声言“七大恨”,则明 廷的腐败有以激怒之,也不能全以“借口”论事。但最早满军之陷城 据地,肆意烧、杀、淫、掠四大罪行,以致造成民族仇恨,又须由残 害汉人者负责。 再者,迫降、诱降的汉官明将,原为对敌一方效力,但努尔哈赤 之时待汉人十分苛酷轻贱,降金者难以忍受,多谋逃脱反正。稍读清史传,尤可看“二贝勒”阿敏,对略微进言诉说拟求公平 的降官,辄加辱骂,以“杀”为威胁之词,可窥一斑。 这种情况,直到皇太极(本名阿巴海)嗣“汗王”之位,即自“ 天聪”年为始,方才改善。皇太极不愧“英主”,知重汉人,否则难 成“大业”———此义已为历史证明不虚。因是方得“定鼎中原”。 【二】在这些汉人中,有一家佟氏,在研讨满汉关系中,首先要 注意这个氏族。章太炎先生早年作《满洲考》,同时就附有一篇《佟氏考》,即 此可知佟姓对清史的重要性如何了。 以佟氏为例而考满汉关系,可谓之为具有典型代表性。佟氏本辽 东旧旗,章先生的考证是:佟字虽不见于许慎的《说文解字》,但他 是古文字训诂大师,能于古韵书中找到此字,注为姓氏,又证明早在 这时,即有辽东佟万以能文著名;到了明代,佟氏服官者更非止一人。 即以《明实录》为例,佟姓事迹甚多,如天顺、成化年代之佟昱,官 至开原三万卫的指挥佥事,是为边防之要职。其他不能在此备举。总 之,佟氏本系汉族,已无疑义。 但到清初,佟氏却成了“满洲人”,其来由简叙亦可略明——— 明之佟氏一支,本居开原,后因经商,移于抚顺———明廷设市与女真贸易,号曰“马市”,实兼众货,以开、抚等处为边地入辽贸 易的要道与重地。此佟氏因之与满人接触交往,及努尔哈赤破辽,以 抚顺为突破点(守将李永芳出降,辽东形势由此大变),佟氏早即降 满,故于此役实亦有功。 明廷知佟氏之叛国,杀其族人甚众,成为当时大案,载在史册。 而降金(满人入关前曾建号曰金,史家称之以后金,以与宋时之金国 区别)之佟族中之最重要人物为佟养真(后因雍正嫌讳,官书皆改作“ 养正”)、佟养性。养真本为明之辽东总兵官。 养真之子佟盛年,在早即采满名曰“秃赖”,后雅化而书作“图 赖”。他有二子:国纲、国维;有女入宫,为顺治之后妃,遂生康熙 帝———佟妃尊为皇太后,是为史书上的孝康章皇后。 由是可知:康熙大帝本人已是满汉的婚配双重合一血统了。至于 康熙所生皇子、皇女多达数十人,其中生母为满、汉二族之女以外, 亦复有多位汉人之女———据史所载,康熙之“庶妃”之汉女甚多, 皆非旗籍例选“秀女”入室者,当时不知出于何途?恐是制度以外的 事情,如一名王氏,竟是“知县之女”。 至于后来佟家又有两位女儿入宫成为康熙的后妃(表兄妹式婚姻 );佟养性早即是额驸(俗称驸马者),等等,今不必详列。他们是 世代互为“儿女亲家”。所生子女,皆是满汉混合血统。 这就表明:清代皇室,早已打破了满汉族别的血统界限。 【三】除上述之外,就还有内务府“汉姓人”与满族的重要关系, 这一层更需要作研究。 如今以曹寅、曹雪芹这一支为例而说明这一课题,甚为相宜。 曹寅隶内务府正白旗,凡内务府包衣人,汉姓者,实皆汉人被俘 为奴者,在制度上属满洲旗内之“上三旗”,为皇家世仆,与明军降 清改编而成的“汉军”截然两义(但从雍、乾之际逐渐混称内务府汉 姓人为“汉军”,是一大淆误,而相沿直到清末),内务汉姓人家生 女,必须待选,选中入室者往往递升为贵人、贵妃、皇贵妃,生子者 则尊为皇子级,这类皇子、皇女也是满汉混血。 曹寅之父名玺,祖名振彦,曾祖名世选。本宋初武惠济阳王曹彬 三子曹玮之后;其上祖因宦而落户江西南昌,其后人一支于明永乐间 北上卜居京东丰润。其后,迁来兄弟二人之弟弟一支又迁往辽东铁岭 卫。近年考知,今铁铃西南郊有�河(范河、凡河)、腰堡、乌巴海 等处,皆有曹族后代居住。 河本为燕、秦、汉时的襄平县,乃辽东郡治所在。明正统四年 (1439)�河建城,为千户所,腰堡为百户所———“所”是卫级以 下的戍守点。曹氏来此,当与“马市”经商、军事职务有关。 至后金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率兵入侵辽东境,以正白旗 主将和硕额驸康果礼为首,攻陷铁铃卫南郊(抚顺以北,沈阳东北) 的十数堡,俘获分赏。此役,河有古庙碑确证“不料戊午,三韩【 铁铃南郊异称】竟。”因此,“丁壮漂零”,景色萧条,“极目千里, 泪洒边庭”(永宁盭,天命十年碑文)。可以推知,曹世选即于此役 被俘,成为正白旗奴仆。世选生子名振彦———他与“秃赖”同铸名 于天聪四年的《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阴;天聪八年,他已隶属多尔 衮正白旗下,征山西立功。 入关后,振彦由武改文,官至大同知府、浙江盐法道。顺治晚期,多尔衮(摄政王,皇叔、“皇父”)势败获罪,正白旗兵力始归太后 掌管(制度:上三旗,两皇旗由皇帝亲领,正白旗权归太后)。至康 熙八岁即位后,正白旗改归佟太后。 佟后生子(康熙,名玄烨),所挑重要保母(带养抚育教引的嬷 嬷)时,首选就是振彦的子媳,曹玺之妻孙氏。孙夫人鞠育之功极大, 日后封为一品夫人(唯一品夫人方能立碑,《红楼梦》中写宝玉向黛 玉谢罪,还说等你封了一品夫人……给你驮一辈子碑去!是曹家人的 传家观念之反映)。曹玺本人、子、孙,三代四人,得以在江南做钦 差织造要员,共达五、六十年之久,全由玺乃康熙的“嬷嬷爹”(俗 称奶公,不确)之故。 振彦:雪芹之高祖;玺为其曾祖;寅为祖父。 再看:曹寅之姊,嫁满洲名臣富察氏傅鼐;其女则嫁为平郡王讷 尔素之嫡福晋(正夫人);次女亦嫁某王子(皆皇族爱新觉罗也)。 至于雪芹本人,至友二人,敦敏、敦诚则又是多尔衮之兄“八王爷”英亲王阿济格的后代。 即此曹家一门的事例而观之,清代满汉两族的婚姻、政治、文化 ……等多方面的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已然至为明显。 此为治清史者不可忽略的一大史题。 【四】由抚顺、铁岭(包括开原)二地的佟、李、曹、金四家, 构成了明末清初的降清汉人交互联姻的著例。李且有二家,是御辽最 为威重的名镇帅李成梁(本朝鲜族)的后代与抚顺降努李永芳之子, 二李皆是铁岭人。金氏则是与曹家为姻亲,见于《楝亭诗集》中。今 据《李氏谱系》记载分明:佟、李、金、曹皆是李家历世的至亲。这 一点也证明了雪芹一支上世本为铁岭籍,毫无疑问。金氏是金玉和的 后代,也属内务府汉姓人,有金依仁,任畅春园总管,似为李煦的前 后同事。 康熙帝因一太子(嗣位人)出了大周折,终于废之。于是诸皇子 中野心大者觊觎皇位,胤�以阴谋政变手段篡登宝座,助他阴谋者外 有大将军年羹尧,以兵力控制镇守西北的暗定继位人胤祯;京城即是 佟。隆科多,身为国舅(康熙的表兄弟兼内兄弟)、步军统领、九门 提督———掌握京城九门启闭、保障帝座安全的重大兵权! 雍正为人阴险毒辣,夺位之后,一面折磨他的骨肉手足,一面芟 锄年、隆二位“知情者”“危险人物”。先将年大将军“赐自尽”, 随即以“四十一款大罪”将舅舅隆科多禁锢而至死! 在此可以证明:隆科多不仅是雍正的舅舅,也是“亲家翁”,因 为他的同母妹九公主,下嫁给了隆之子,名叫舜安颜者。世代多层的 至亲,在政权大事面前,就不能“照顾”了。 隆案大狱定于雍五年(1727)十二月,只隔一个月,便下令抄曹(雪芹之父)的家,逮京问“罪”! 此为何故?十分清楚:曹案是隆科多中的一页———虽然居于次 等地位,故主案一结,即逐治其下级“党羽”。 曹与隆何关?可以推考:因其妻乃佟佳氏,为隆科多家之女( 曹�与雍正为同辈份之人)。 证据何在?《石头记》中写王子腾家,是“京营节度使”,此即 步兵统领九门提督的隐词“假语”,王家是以佟家为“原型”的。 《甲戌本》于“护官符”又特注为“都太尉王公之后”,太尉乃 古时最高武职之称,亦指步兵统领———犹如后世的“首都卫戍总司 令”的性质是也。 《蒙府本石头记》第七回有一条侧批云:“……汉之功臣不得保 其首领者,吾知之矣!”亦正影射隆科多之如汉初之“狡兔死,走狗 烹”,尤为显证。 还有,古抄本《石头记》中的题诗,如“都中旺族首吾门,遗脉 谁知父祖恩”。“作者泪痕同我泪,燕山依旧窦公无。”等句,皆隐 寓佟家之事,我曾考论应出佟氏后辈子弟之手。(佟养真“真”下一 辈,有排“年”字者五人,应为丰年、瑞年、卜年、大年、盛年,符 合“窦燕山,有义方,生五子,名“俱扬”的典故。) 【小结】粗叙数端,已可证知清代满汉关系之种种事相,所系于 我国后来的政治、文化、生活、习俗、语言……等等方面者实深且巨。 然自辛亥革命以来,不少学者只强调“反满”一个导误的口号观念, 而抹杀了满汉两大民族的融会进展的共同关系,故特为短文以申此义, 或有失当之处。在此还应提出一个不小的文化问题,即近年来的影视 片的情史题材十分风行,而观其水平质量,大抵是无聊的“戏说”, 庸俗的编造,还有不通清史之人妄行歪曲历史人物与事实真相,影响 巨大,而史学界对此不置一词,深感可异。正确反映史实的片子,也 应注意满汉关系的这一课题。 (本文所据,主要有《清太祖实录》《清皇室谱》《清国史列传》 《清史稿》《李氏谱系》《曹雪芹祖籍铁岭考》《红楼梦新证》诸书, 篇幅有限,恕不作详细分注。)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7/2 13:49:15添加评论固定链接引用通告 (0)记录它
  固定链接http://potatohai.spaces.live.com/blog/cns!ACCB2ACD7CBE4E1B!144.entry
  若要向此共享空间发布评论,您必须使用 Windows Live ID™ 登录。
  没有 Windows Live ID? 立即注册

  添加评论您的姓名: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可选):

  您的网络日志网址(可选):

  评论(只有文本):

  添加取消
  引用通告此项的引用通告 URL 是:
  http://potatohai.spaces.live.com/blog/cns!ACCB2ACD7CBE4E1B!144.trak
  引用此项的网络日志
  无
  manchu surname:tong
  在中国佟姓分属于满洲族、汉族和某些穆斯林。以[[满洲]]佟姓而言,满族有佟、关、马、索、齐、富、那、郎“八大姓”之说,满语称姓氏为“哈拉”,比如“关姓”就叫“关尔佳哈拉”,佟姓就叫“佟尔佳哈拉”。而佟姓位列八大姓之首,包括皇后、嫔妃在内,佟氏在清廷任职者过百人,任知府、知县者更是多如牛毛。民间还有“[[佟半朝]]”一说,可见佟氏家族的发展隆盛。而大清的佟姓官员又以佟国维、隆科多两代尚书地位最为显赫,历史上佟国维是隆科多的父亲,不是电视剧里说的六叔。此二人又分别为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的亲舅舅,是大清皇帝的直系亲属,佟姓人对于当时政权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佟姓或童姓,不但是辽东的显著大姓,也是当时女真人的普遍姓氏。谁做了部落的酋长,谁与明朝发生关系,这人便以佟或童为姓,通过“四译馆”,转给明朝政府。 章炳麟的《清建国别记》中提到一种说法,佟姓原来是汉人的姓氏,后来常被夷人袭用,以假冒汉人,提高自己的身价。清朝皇室的祖先在名字前面冠以“佟”姓,也是因为羞于提起自己夷人的身份,于是假借汉人的姓氏。可见女真酋长,可以随时姓佟或童,佟姓或童姓,也就成为他们的公姓。 [[Category:满洲佟姓的历史由来 ]] 前文已经介绍,佟佳氏为满洲一姓。《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关于佟佳氏记载如下: "佟佳,本系地名,因以为姓。其族甚繁,散处于马察雅尔湖、加哈、佟佳及个地方。" 以地为氏是满族姓氏起源的最根本的途径,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镶白旗人佐领马德姓瑚锡哈理氏,瑚锡哈理,本系地名;新满文的创造者达海,世居觉尔察地方,即以觉尔察为姓氏;此外还有以山脉名称为姓氏,如洪鄂氏即得姓洪鄂山;以江河名称为姓氏,赫舍里氏源出河流名称赫舍里;整白旗人萨克慎,由于世居精奇里江附近,而以江水名称精奇里为氏。 而佟佳氏,显然是以佟佳江而得姓;除此之外还有:哈斯呼哩氏,意为左氏。还有以城市名称为姓氏者,如乌兰哈特氏,汉意为红色的城氏。满族以地命氏,据《清朝八旗通志》统计,计有马佳氏、瓦尔喀氏、栋鄂氏、宁古塔氏、呼尔哈氏、爱珲氏、喀喇沁氏、巴岳特氏等40个姓氏。 前文已经提到,佟佳氏世居在佟佳江。佟佳江在今天吉林省通化县境内,这里高山耸立,江河奔腾。西部有长白山脉的龙岗山系,东部有老岭山系,分别延伸至舟山群岛和日本海。佟佳江、富尔江、喇哈多布库河(喇蛄河)、额尔敏河(二密河)、哈尔敏河(哈尼河)、大罗圈沟河等两江八河,626条沟渠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最后注入鸭绿江。 满族佟氏究竟由何而来呢?根据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满学博士导师赵展先生说,满族佟姓源起于元代斡朵里万户府"童"姓(或者写作"佟"、"仝")后经明洪武五年、永乐九年、永乐二十二年和正统三年和五年的几次大规模迁徙,先后由依兰到图们江以南,再到方州(或写作奉州、房州等),最后到新宾、桓仁等地,再由新宾"从龙入关"分迁全国各地。 在元朝时候,佟氏主要居松花江下游,依兰的胡里改万户府、斡朵里万户府,当时的吾音会部和斡朵里部落,主要居住的是佟(童)姓女真人。 据考证,辽代的加古氏,到金代仍为夹(加)古氏,元代亦为夹古氏,而到了明代,则谐音为夹温氏、清代又演变为觉罗氏。据《金史》载,"夹俗曰仝",仝同佟音,这就是说,夹谷姓即佟姓,金代的夹谷清臣,即又名为佟清臣。元末明初,明廷实行对女真人招抚政策。 大约在明朝洪武年间,居于胡里改万户府的佟氏祖先随女真酋长(万户)阿哈出迁至奉州(辉发江上游)定居,永乐二十一年又随建州卫都指挥佥事释加奴南迁至婆猪江(今桓仁浑江),正统三年又迁入今新宾。而居住在斡朵里万户府的佟氏先人于洪武五年随猛哥帖木儿离开依兰迁于图们江以南的今朝鲜半岛的庆源一带,不久,又迁至斡木河。 猛哥帖木儿升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得已又于永乐八年随迁至建州卫地,但由于蒙古等的侵扰,不得已又迁回斡木河。后来,猛哥帖木儿死后,其弟凡察、子董山率建州左卫举族迁于新宾,佟氏亦随迁新宾。而胡里改部即建州卫亦迁新宾。至此,建州女真人全部迁居新宾。所以,佟氏族人至今仍以新宾、桓仁为其祖居之地。 今天,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佟氏后裔所供祭的祖先谱及祖先神位的对联,仍写"怀北(或我)家乡远,辽东是宅园","怀念族亲北方远,辽东桓仁是故乡"。在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等地佟氏所收藏的《佟氏宗谱》和《佟氏族谱》皆记载其始祖为巴虎特克慎。巴虎特克慎是明初之人,他生有七子: 长子屯(吞)图谋图,原随其父居于鄂谋豁索哩,"后会同西(四)姓人迁移在卜哈图非满"风水好的地方,再后又"移居佛隆吾花库萨勒扎"地方居住,但因此处地势窄小,又迁至"河内艾良福"地方。 次子坦(亦写作贪等)图谋图由鄂亦豁索哩移居今新宾夹河地方。 三子额和礼图谋图由鄂谋豁索哩移居通牙地方,通牙地方即今桓仁县的浑江。 四子嘎尔斡(亦写作喀拉哈、额尔哈)图谋图,在迁奔鄂蜜浑(即鄂谋豁、阿木河、斡木河)余中多经磨难,……即隐于茂林之中吹口哨唤来公狍,将其射杀而食,又捕鱼餐,因此地山高林密,河水多鱼,遂定居于此。其子达尔欢谋尔根长大成人后,"所使之弓在车轮之上方能倭弯上弦","箭头如兔头大",成为箭无虚发勇敢善战的英雄。 五子他尔翰(即达尔汉)图谋图与其六弟进开原"投入民籍"。在开原经商,抚顺设马市后,达尔汉又从开原迁居抚顺经商,后为抚顺首富,辽东旺族。清太祖起兵后,这支佟氏族人佟养性等举族投努尔哈赤,孝康章皇后及其家族即为达尔汉的后裔。 六子颜(亦写作彦、阳、洋)图谋图,同其五兄达尔汉一起由沈阳南入开原。 七子央加(亦写作洋涧、阳家)图谋图,因绝嗣无记。 可见,满族佟氏是的的道道的女真人,既后来的满族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佟佳氏是汉人的说法就大肆传扬,各种影视作品中提到孝康章皇后,总是说她是汉人,既然母亲是"汉人",那么康熙皇帝就有"汉族血统"了。其实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上面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 关于这个说法的起源,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佟佳氏隶属汉军旗的缘故吧。《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对佟养性、佟养真(正)兄弟的记载是"原系满洲,世居佟佳地方,其祖达尔汉图墨图于明时……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于开原,经迁抚顺。天命四年,大兵征明,克抚顺城,养正同弟养性及族众来归,隶汉军"。 提到"隶汉军",就不得不谈一谈清朝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初具有军事、生产和行政三方面的职能,对早期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之后,于1601年将女真人按每三百人编为一个牛录,作为八旗组织的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汉译为旗)。每个固山(旗)用一种专用的颜色作旗帜,最初只分四个固山,有黄、白、蓝、红四种颜色。分别为整黄旗、整白旗、整蓝旗、整红旗。后增设的四种镶边旗分别为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共为八旗。 《清史稿·列传十六》记载:"最初蒙古来附,即隶满洲;有自明至者,又入汉军。天聪九年,定蒙古旗制,先已籍满洲、汉军者,亦不复追改也。"可见,在各旗中满、蒙、汉共存杂居并不少见。八旗开始是一种军政合一的制度,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清军入关以后,八旗制度变为单纯的军事组织,变成了职业军队。 可见,八旗是一种军队的编制,并非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是严格按照民族来划分的。不仅如此,八旗中还编有其他少数民族如朝鲜、回、维吾尔、锡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羌和俄罗斯等民族。所以,隶属汉军并不意味着就是汉族人。 汉军八旗,满语为ujenchooha,读音为"乌真超哈"。其意思为"重军",也就是装备重型武器的军队。太祖时期的八旗兵,是一只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的军队。他们擅长在旷野进行宽纵深、大迂回的包围战,但是不擅长城市战和攻坚战,就和今天的装甲部队一样。装备的武器也主要是弓弩、马刀、长枪、藤牌等冷兵器。 与此同时,明朝后期为应付国家的内忧外患,花重金从葡萄牙进口先进的大炮,因葡萄牙人头发多为红色,故称之为"红夷大炮"。 太祖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就是被这种"红夷大炮"击伤的。太宗皇太极即位后,看到了重型武器,尤其是炮兵的重要性,于是从归降的汉族士兵中挑选擅长操炮者组成"乌真超哈",使用缴获的明军大炮,因为"红夷大炮"有污蔑少数民族的意思,故改称"红衣大炮"。 汉军八旗主要使用火炮、抬枪、鸟枪等火器,擅长围城、攻坚和水上作战,正好和擅长骑兵作战的满、蒙八旗互补。而佟养正一家从明朝属地归附,对汉族人的语言和风土人情非常了解,所以太宗皇帝派他们统领汉军八旗即八旗军的炮兵部队,姓氏依汉族习惯为"佟"。康熙登极后,因是皇帝生母家族的缘故,故下谕旨改皇太后家族的姓氏为佟佳氏,抬入满洲旗,开创了清代后妃抬旗的先例。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流传已久,姓氏中带佳的是汉族姓改的。其实"佳"满语为"giya",满族姓氏中除佟佳dunggiya外,带"佳"字的很多。比如瓜尔佳guuwalgiya、马佳magiya、昌佳tsanggiya等等。后来,许多加入八旗的汉族人为使自己的姓氏符合满语的语言习惯,就在汉族姓氏的后面加上giya,使之成为满族的姓氏,这种情况非常多,以至于后来根本分不清楚到底是满洲老姓还是汉姓改的。所以仅仅凭借姓氏中带"佳"字就认定是汉族人是毫无根据的。综上所述,满族佟氏为女真著姓,根本就不是汉族人。所以一切关于孝康章皇后是"汉族人",康熙皇帝有"汉族血统"全都不攻自破。 孝康章皇后英年早逝,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作为,但她最大的功绩就是生下玄烨,即后来的康熙皇帝,母以子贵,她生育了一代圣祖康熙大帝,可以说是一位英雄的母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18
他们都是汉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