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硬皮症吃什么药好

如题所述

1.毫针刺。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太阳经、足厥阳经与足太阴经为辅。选穴以面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主穴:地仓、颐中、下吴、颊车、合谷、瞳子髎、牵正、攒竹、二间、阳白、承浆、颧髎、列缺、太冲、行间、太白、三阴交、承泣。配穴:迎香,水沟、臣髎、睛明、内庭、头维、翳风、听会、风池、申脉、温溜、照海、廉泉、丝竹穴、偏历、四白、太渊。以上诸穴,每次治疗选主穴6-8个与配穴5-8个,交替使用。初期、中期患侧与健侧同取,比例为 3:1,补泄法并用。恢复期面部以患侧为主,健侧据病情取1-3穴,四肢双侧酌情取穴。每日每次取穴总数不超过30个。每次留针15-20分钟,第一日内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针刺5天后休息2天再刺。
2.耳针疗法。主穴:面颊区、肝、眼、口、皮质下。配穴:肾上腺、枕。每日每次选主穴3个,配穴1个。初期(初诊治疗3周内)以点刺放血法治疗,每穴一滴血,每日1次。中期用耳夹法,每次夹3分钟。耳针治疗均采取治4天休息3天的疗法。恢复期不用耳针治疗。
3.穴位敷贴法。将麝香追风膏用剪刀剪为1.5cm×1.5cm大小,将马钱子粉与肉桂粉各0.001g撒于麝香追风膏上。在针刺治疗5小时后贴地翳风、下关、牵正穴上。十二小时后撕掉。贴1次休息2天,共贴穴10次后停用。
4.内服中西药物。祛风邪、养血荣筋、通经脉为中药治则,方以牵正散合大秦艽汤为主加减。西药以营养神经肌肉为主,给予VitB130mg口服。 ATP60mg口服,3次/日,VitB121000mg口服,3次/日coenmyA200+Inosin200mgimpd.葡萄糖酸钙1g+5%葡萄糖氯化钠250ml静滴,早期1周1次,中期与恢复期3周1次。西药治疗用药一月停药一月。恢复期不用。
5.电针治疗。恢复期用6805-Ⅲ型电针综合治疗仪治疗。穴位同毫针刺,每日选4个主穴2个辅穴作电针治疗,断续波,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电针5天,休息2天,如此反复治疗到患者恢复正常。
疗效标准与结果
痊愈:面部萎缩肌肉生长到正常,面容及面部表清肌功能恢复正常,检查无何异常;显效:面部萎缩肌肉已部分生长,面容及面部表情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基本消失,但尚留有某个部位轻度的面部肌肉萎缩与面瘫体征;有效:面容及表请肌功能较前明显好转,症状稍有缓解,外观症状轻度改善。
祝你早日康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7
硬皮病(scleroderma)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皮肤增厚、纤维化为特征,可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皮肤出现变硬、变厚和萎缩的改变,依据其皮肤病变的程度及病变累及的部位,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
局限性硬皮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硬化;系统性硬皮病,又称为系统性硬化症,可累及皮肤、滑膜及内脏,特别是胃肠道、肺、肾、心、血管、骨骼肌系统等,引起相应脏器的功能不全。本病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比率约为3: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基本的病理变化是结缔组织的纤维化、萎缩及血管闭塞性血管炎等。
在临床上,系统性硬化症可分为以下四型:
(1)弥漫性硬皮病
较为常见,表现为对称性的四肢、面部皮肤变紧、变硬、变厚,可累及四肢近端及颈部、躯干,同时伴有胃肠道、肾脏、肺脏、心脏等内脏损害。本型的特点是发病迅速,皮肤损害进展较快,内脏损害出现较早,预后较差;实验室检查可见抗scl-70抗体阳性,抗着丝点抗体也可呈阳性。
(2)肢端硬皮病
本型的皮肤改变局限于肢体远端如手指、前臂、下肢远端及颜面,出现上述部位对称性的皮肤变紧、变硬、变厚,可伴有雷诺现象,并且在疾病后期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和截指样改变,其中部分患者表现为以皮肤和皮下组织钙化和毛细血管扩张为突出表现的crest综合征(见307问)。本型预后相对较好,10年存活率大于70%;实验室检查可见抗着丝点抗体阳性。
(3)重叠综合征
本型指弥漫型或局限型系统性硬化症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其他结缔组织病时,称为重叠综合征。
(4)无皮肤硬化型系统性硬化症:本型患者仅见内脏病变而无皮肤硬化的表现,可表现为:①食道活动障碍、十二指肠扩张、结肠袋形成;②雷诺现象、甲皱毛细血管扩张、食道活动障碍及少尿性肾衰;③以上症状伴有肺动脉高压或肺间质病变。本型患者少见,不到1%。
艾韭酒(硬皮症)
[配方]
艾叶、韭菜各30克,白酒30毫升。
[制法]
将前2味捣烂,入白酒调匀成糊状,备用。
[功用]
温经散寒、活血消肿。
[主治]
新生儿硬皮症。
[用法]
外用。先用文条温灸患部,然后取此酒糊涂擦患部。日灸擦2—3次。
[附记]
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多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