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年,哥舒翰养病期间被玄宗征召平叛驻守潼关后,至德元年,安禄山建立大燕政权。正月乙丑,安禄山派遣其子安庆绪发兵进攻潼关,但却让哥舒翰击败。哥舒翰此时采取坚决防守的政策,如果这一政策长期坚持下去,安禄山叛军迟早会因为给养和军心问题崩溃,这让安禄山“大惧,召高尚、严庄诟之曰:‘汝数年教我反,以为万全。今守潼关,数月不能进,北路已绝,诸军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郑数州而已,万全何在?’”
但此时唐廷不知从何处得到消息,称“会有告崔乾祐在陕,兵不满四千,皆羸弱无备”,于是“上遣使趣哥舒翰进兵复陕、洛”。看到这种策略,哥舒翰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叛军的一种计谋,“是必羸师以诱我,若往,正堕其计中”。郭子仪、李光弼也劝玄宗:“请引兵北取范阳,覆其巢穴,质贼党妻子以招之,贼必内溃。潼关大军,唯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资治通鉴》卷二一八“唐肃宗至德元年”条)
但此时的朝中政治环境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样极为混乱,在杨国忠专权的情况下,玄宗哪还能够知晓真实情况呢?所以哥舒翰引军出关后兵败。一开始哥舒翰有着坚决不降敌的意志,在火拔归仁要求其逃走的情况下,哥舒翰却说“吾宁效仙芝死,汝舍我”(《新唐书·哥舒翰传》)。但却被火拔归仁执意押往洛阳,到了洛阳后,哥舒翰却拜倒在昔日敌人的脚下。安禄山责问哥舒翰:“汝常易我,今何如?”哥舒翰此时却表现得十分没有廉耻感。
他说:“陛下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臣为陛下以尺书招之,三面可平。”(同上)
唐玄宗初期,西方吐蕃王朝强大起来,并逐步蚕食唐朝疆域,先是攻取青海湖,又派重兵占据湖区战略要地石堡城,凭此据险而守,虎视上国。石堡城位于赤岭以东三十里,即今日月山,牢牢扼守着青海湖与兰州要道,城周围三面为高达数千尺悬崖,仅有一条山路盘旋而上,向东出兵可直取唐朝甘肃河西走廊,吐蕃人自豪的称其为“铁仞山”!
开元十七年,唐玄宗闻讯震怒,下诏务必夺回石堡城,朔方节度使李炜不辱使命,率兵长途奔袭,一举夺还石堡城,拓地千里,因此被加官进爵。但好景不长,十二年后吐蕃复出又夺回石堡城,加派强兵防守,之后唐军数次进攻失利,损兵折将。
好大喜功的唐玄宗如何咽的下这口恶气,在批捕了一些前线将领后,征调名将王忠嗣为河西节度使,命他攻取石堡城。但王忠嗣颇有远见,他以“持重守边”为宗旨,向唐玄宗上奏道:“石堡城太过险要,吐蕃如今以重兵防守,欲夺回天险,需付出数万将士性命,实在得不偿失,不如双方罢兵,以待时机。”
唐玄宗见王忠嗣抗旨,十分不悦,于是改派副将董延光统兵,王忠嗣统筹军需。之后董延光攻城未果,惨败而归,却将责任推到王忠嗣身上,另外当朝宰相李林甫一向与王忠嗣不和,诬陷王勾结太子欲发动政变,唐玄宗听了更加恼火,一怒之下令人押解王忠嗣回京,判处死罪。
本来率领的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能守住就不错了。结果被逼出战,兵败被俘。被手下出卖以后交给了安禄山。结果哥舒翰晚节不保,还答应去劝降其他人,可没人鸟他。安禄山看他没什么用了,就杀了他
追问哥舒翰不是死于安禄山之手,他是死在了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手上的,可是我觉得哥舒翰投降安禄山真的没有价值,如果内心真的权衡过,还不如一死了之,这样可以留得芳名百世/
追答看看封常清,高仙芝的下场吧。他左右都是一死
只能说他晚节不保,其实投降了也没多活几天
追问嗯嗯,我看了史料,只是多活了一年而已
追答给个采纳吧。顺便推荐你看一半书。血腥的盛唐。想了解唐朝,这本书最好了
追问谢谢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哥舒翰所带领的潼关守军绝对不是一些乌合之众,而是训练有素的二十万正规军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请问宦官杀害这些名将是不是皇帝的旨意,因为到了和平时期,名将可能会对皇帝构成威胁,于是皇帝就借宦官之手杀害了这些名将,就像东汉时汉灵帝借助于宦官诛杀外戚一样
追答不是,就像是黄巾之乱的时候,卢植被宦官陷害,罢去中郎将职务以及岳飞赐死风波亭似的,是宦官为了捞功勋,捞钱。陷害那些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