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我心中的英雄形象”文章

比如“老人与海”名著里老人那种坚强的性格等```符合英雄的形象``

英雄在我心中 看了关于毛泽东的影片,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总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使我想起一首歌“毛主席,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毛主席,哪里人民得解放……”,这首歌是我小时候,外祖母唱给我听的,我家的外祖母年轻时,是一个能歌善舞的靓女,会唱的名歌可说是数不胜数,但她惟独只爱唱这首歌,哦!又想起来了,这首歌不正是我孩时的“催眠”曲吗?每当外祖母唱这首歌的时候,满心的崇敬之情都会情不自禁流露并反映在她慈祥的脸上,因我当时幼稚无知,所以不知外祖母的崇敬之心。从何而来,是对谁那样地敬佩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毛主席这个举世闻名的人也知道了大概,渐渐地明白了外祖母的崇敬之心,毛泽东也成了我心中英雄。这个伟人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影片中讲到毛主席亲切平易,和群众打成一片,得到群众的爱戴。一次,毛主席和二牛以及其他干部到城市去,毛主席在鸭子楼打开窗户透气,无意间被一个农民看见了,引来了好多群众跟毛主席打招呼,二牛却关上了门和窗户,说“你忘了到这儿来的主要任务吗?”,毛主席立即笑笑说:“我只不过就跟群众谈一会吗,难道你怕群众吗?”……身为一位泱泱大国的正主席,毛泽东的生活却十分简朴,不像其它国家的主席一样,爱打扮。此外,他还是全国出了名的勤俭节约的代表,宁愿自己衣服上打着一块又一块的补丁,也不愿让人花钱帮他做件新的。影片中又一次把我带向了艰苦的年代,多少革命烈士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当从朝鲜传来毛泽东的儿子的死讯后,他的妻子万分悲痛,而他却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愧是自己的儿子,默默地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自豪。通过一件件小事把毛泽东的伟大精神淋漓尽致,怎能不使我思缕万千呢?毛泽东主席在生活上是那样地勤俭节约,而我有了零用钱就只会它化作零食往嘴里送,从不知道节省下来。毛泽东得知儿子的死讯后,还是那么坚强,而我在学习中被老师批评一下都会受不了;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点挫折不敢勇敢面对,只会用眼泪来遮掩。想想自己,跟毛主席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我真感到无地自容。这场影片不但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的道理,而且让我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是烈士英雄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呀,是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打下来的呀!我们是否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我想:毛泽东,他不仅是我心中的英雄,更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10
因为我是班长脸上,擦伤的痕迹依然很清晰;头顶上的一块鸡蛋大小的疤,头发还没有长出来。眼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就是救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6月7日,在四川省资中县的一个村子,记者见到了正在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林浩。9岁的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几天,林浩爸爸带着他来到资中,看望身患重病的爷爷;而林浩的妈妈,还在映秀镇当志愿者,为受灾群众做饭。 学习成绩很好的林浩,一直是班上的班长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那个同学压在我背上,我怎么都动不了。当时,垮下来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我就告诉她,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歌,是老师教的《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后来,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 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跑开,而是去救还压在里面的同学,“爬出来后,我看到一个男同学压在下面,我就爬过去,使劲扯,把他扯了出来,然后交给校长,校长又把他交给他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出来,交给了校长,她也被父母背走了。” 说起自己救人时的情景,林浩显得很镇定,稚嫩的童声中,还带有几许乡音。 连续救了两个同学的林浩,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遇到垮塌的楼板,又被埋在了下面,“我使劲挣扎,后来,是老师把我拉出来的。” 说起自己身上的伤,林浩说:“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 林浩所在的班级,共有32名学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这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来的两个同学。 被问到为什么去救人时,林浩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 林浩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林浩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小小年纪,林浩会做很多家务,还会做饭。 父亲林大坤告诉记者,因为是班长,林浩一直管着教室的钥匙。每天早上6点,闹钟一响,他会准时起床,自己炒碗蛋炒饭吃,然后走半个小时山路去上学,“他从来不迟到,说要是迟到了,同学们都会在外面等。” 救完同学后,林浩一直没找到自己的父母,直到5月21日,才和在汶川县草坡乡打工的父母联系上。 在映秀留守了两天后,表妹和两个姐姐找到了他,姐弟几个与映秀镇的群众一块,开始往都江堰转移,“我们走了7个小时,走的全部是桥下面的小路,路上只歇了一会儿,一直都在走。” 从都江堰被安排到成都后,林浩和其他同学一起,被安置在四川儿童活动中心。知道了林浩的事迹后,那里的人都叫他“小班长”。 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刚到中心时,林浩被送到成都市儿童医院进行检查,所幸只是额头和右手有些擦伤。检查完后,林浩不用救助站老师帮忙,自己翻身从床上爬起来,迅速穿好衣服,走出了医院,“真不敢相信,就那样一个小娃娃,居然比很多大人还坚强。” 在儿童中心的几天,林浩生活得很好,志愿者叔叔每天都会用热毛巾为他热敷受伤的部位,还交了很多新朋友,“我们每天都一起上课,我最喜欢上体育课,可以学跆拳道;我还很喜欢白老师,他是个志愿者。” “六一”儿童节,林浩和另外几名灾区小朋友一起,到北京参加了儿童节活动,还参观了奥运场馆。第一次离开大山的林浩,对一切都充满新奇。“5·12”大地震,重庆市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垮塌,原本跑到操场的王彬跑回去找老师和同学,不幸被垮落的水泥板“切”掉了右臂。 那天下午第一节自习课,王彬的班主任唐小松正在辅导学生做作业,突然被课桌摇了起来,掉头一看,黑板、墙壁都在晃。“赶快跑,到操场上去!”唐小松心知是地震,赶紧嚷了一句,“书包不管了!” 同学们一涌而出,王彬个子小,坐在第一排,很快就冲了出去。当时,唐小松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另一个学生身上。11岁的孙进有智力障碍,行动不便,全班就他一个人坐在那里没动,目瞪口呆地看着老师。唐小松拉着孙进就往外跑,刚跑出来,边上的综合楼轰然倒塌。 操场上,唐小松赶紧拉着惊魂未定的学生清点人数。一数,人少了几个,唐小松赶紧回去找。 “王彬呢,你看见王彬了吗?”王彬的父亲王与军很快赶到了学校。一年级数学老师卢先文告诉王与军,他把王彬抱出来了,已经送往医院。 王与军赶到梁平县医院,发现女儿的右胳膊已经不见了。直到王彬清醒过来,他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我跑出来了,看见老师和同学没跑完,就回去叫他们。” “当时,你不怕吗?”记者后来问她。 “我很紧张,我不知道房子为什么在摇。老师和同学还没出来完,我就跑回去叫他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