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早上起来咳嗽有点血,晚上汗很多,怀疑是肺结核。但是这以前就有盗汗的情况,拍X片又看不出什么问题

X片连肺炎都不是,肺部正常,我担心X片不准确,医生让我打点滴继续观察,又去慢性病院复诊,验血,验痰。结核抗体为阳性,其它医生说没什么,痰中未发现抗酸杆菌。但是我那时没什么痰啊。继续观察吧。可是早上我起来又咳血了,还是怀疑结核。医生说是呼吸道感染,说如果消炎不行就做个CT继续观察。郁闷啊。要么就明显点,搞成这样不明不白的。

以下是肺结核的临床反应,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病情,看是不是,结核病,祝你健康。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人体各个器官都可以患结核病,最常见的是肺结核。肺结核早期因症状轻微患者自觉无不适,一般不引起注意。只有在病情进展时才会出现症状。全身可出现周身不适,发热,乏力,易疲劳,食欲差,时间长了体重还会下降,女同志有时还会出现月经不正常。由于肺结核是结核菌侵犯肺组织,因此最常见的还是呼吸道症状,其中咳嗽、咳痰是肺结核的最多见的局部症状。早期咳嗽可以很轻,常呈单声咳。当病变进展时,咳嗽可以加重;伴发支气管内膜结核时,咳嗽剧烈,有时可发生呛咳。起病初期咳痰不明显,或者有少量的白色粘液痰,但在病变扩大甚至肺部有空洞时痰量就会增加。在混合有其他致病菌感染时,痰量也会增多,可出现黄脓痰,而且还可伴随全身症状出现发热寒战等现象。咯血和痰中带血也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这是由于病变侵袭肺血管所致,在患病过程中约有半数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当结核病变侵犯了胸膜尤其是波及到壁屋胸膜时,会出现胸痛。当结核病灶广泛、渗出性胸膜炎出现大量积液或肺组织遭受严重破坏时,可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也有一些患者始终没有症状,只是在健康检查时被发现的。

咳嗽、咳痰是所有呼吸道疾病都可以出现的症状,但如果是感冒常可在一周内治愈,呼吸道炎症在抗炎治疗两周内也可治愈或有明显的好转,但如果是肺结核引起的咳嗽、咳痰,常常要超过二周以上。因此,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痰中带血就应高度怀疑是患了肺结核病。

2、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要尽快就医

咳嗽、咳痰2周以上、咯血或血痰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一旦出现肺结核病的可疑症状,就应当想到自己是否患了肺结核病,要立即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检查。目前,肺结核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进行胸部X摄片检查和痰结核菌涂片检查,儿童病人还要做结核菌素(PPD)试验,病人出现痰涂片检查阳性即可确诊;痰涂片检查阴性的病人,须经当地涂阴诊断小组确诊;对一时无法确诊需要与其他肺炎鉴别的病人,可以实施抗生素诊断性治疗半个月,然后请涂阴诊断小组会诊,如果仍然无法确诊,可以推荐到其他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肺结核病在病程早期,病变范围小,且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经过治疗可很快恢复,对今后工作生活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病情会不断进展,继而发展为重症的肺结核病,肺组织大面积受损,即使治愈了肺结核,也会严重影响肺功能,同时肺内结核菌也可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播散到其它器官,引起其它器官的结核病,严重的会夺去人的生命。因此,出现肺结核病可疑症状时要尽快就医。

3、确诊为肺结核要接受正规治疗和管理

一旦确诊为肺结核应立即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所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治愈结核病的关键是使用科学合理的化疗方案,规律服药直至全疗程。在目前情况下,新发肺结核病人经过正规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由于各级结核病防治所是政府指定的控制结核病专业机构、医务人员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掌握现代结核病的诊疗方法,使病人能获得及时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并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负责到底,直至痊愈。因此,《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条例》明确规定了“凡被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的病人,均应接受结核病防治机构的治疗”。

由于肺结核治疗疗程长,至少要6个月以上,为了保证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坚持规律用药,完成规定的疗程,必须对治疗中的患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全程督导管理,即在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全过程中,患者每次用药均在督导人员直接面试下进行。督导人员可以是医务人员、家庭成员,也可以是志愿者。全程督导管理对于患者来说,可以保证在不住院条件下得到规律治疗,提高治愈率。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减少复发。对于家人和社会来说,可以减少传染,从而阻断结核病的传播。所以说全程督导化疗是治疗肺结核的最佳选择。

4、不正规治疗会产生耐药结核病

研究结果表明,结核杆菌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就可以由于基因突变产生耐药菌株,只是这种自然突变发生的几率非常低,大约在100亿分之一到10万分之一之间,而在充分的联合化疗下,这种突变的发生几率会更加降低。因此耐药结核病产生主要是由于治疗不恰引起的,是人为因素。具体的说就是得了结核病以后,由于使用的化疗方案不合理,包括药物联合不合理、不恰当,用药剂量不足,服药方法不当,疗程不足或间断用药,选用药物顺序不当等因素导致敏感菌被杀死,而耐药突变菌得以繁殖,病人治疗失败,产生耐药性,也就是变成耐药结核病。而耐药结核病的治疗非常复杂,治疗费用高,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治愈率低,仅能达到50%左右,而且,目前国家仅能在部分项目地区开展了耐药结核病的免费治疗,因此,肺结核病人要抓住第一治疗的机会,接受正规化治疗管理,达到一次治愈。

5、学校要密切注意肺结核病发生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学生又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免疫机能不够完善,自我保护意识差,对结核病的抵抗力较弱,加之当前学生升学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生活不规律,体育锻炼少,受到感染后很容易发病,因此,学生阶段是结核病的一个发病小高峰。近年来,我国部分省份先后报告多起学校发生结核病暴发疫情或聚集性病例,我省从日常疫情监测中也经常见有学生结核病例发生。

为了减少学生结核病,避免学校发生结核病暴发疫情,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开展经常性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把结核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的健康课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在校师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对结核病的警觉性;二是及早发现并治愈学生肺结核病患者。对学生和教职员工中发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及咯血或血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要督促其到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学校要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和开展对因病缺勤学生的追查,发现结核病要及时报告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要积极配合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提出的对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和检查工作,定期开展对全校学生、教师和职工的结核病预防性体检;三是保持校内卫生,教育学生不随地吐痰,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扫和消毒,特别要注意教室和集体宿舍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结核病感染和传播的机会;四是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注意膳食营养,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学生一旦患病,被确诊为传染性肺结核的要实行休学,由家庭所在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病人的治疗和管理,传染性消失后,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诊断证明方可复学;非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在治疗期间可以继续上学,其治疗由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或在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指导下,由校医负责,执行督导化疗,确保规则用药。

6、流动人口是结核病高危人群

我省2000年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结核病患者中青壮年人口占大多数,农村人口的肺结核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速度在不断加快。目前,全国流动人口数量已超过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富裕劳动力比较多,这些人大多选择进城务工,其中15岁到35岁人口占这些人员的80%以上。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正处在结核病高发病年龄,且大多数来自结核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农村地区,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一是由于居住条件拥挤,周围环境卫生状况不好,往往是多人共居一室,很难经常保持室内通风,很容易感染结核病,一人染病就很快传染他人;二是由于工作环境的改变,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较差,营养不足,抵抗能力减弱,一旦感染以后很容易感染结核病,而且流动人口一般缺乏结核病防治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卫生常识,自我保健意识差,对结核病缺少防范意识,不掌握科学的预防措施,极易在局部发生暴发流行。

因此,流动人口在外出务工之前,最好先在当地医院做一次体格检查,包括胸部X线检查和痰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情,如果发现结核病,要早期进行治疗,治愈后再外出务工。如果在打工期间患病,可去居住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诊治,可以享受当地居民同等优惠政策。

7、积极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要接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在预防结核病,特别是可能危及儿童生命的严重类型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升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人体并非感染结核菌就发病,只有当身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降低时,结核杆菌才有机会在体内生长、繁殖,形成病灶。所以经常锻炼是远离结核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对家庭中出现了肺结核病人,治愈结核病患者是预防结核病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要督促病人按时规律服药,据研究,肺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以后,结核菌迅速被杀死,排菌量成对数下降,在化疗2周后排菌量可减少到原来的5%,传染性很快降低或消失;另外患者的房间要经常通风,衣服、被褥常洗常晒;不随地吐痰,患者所咳出的痰应用纸包好烧掉;不要大声面对他人讲话,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绢或纸巾掩住口鼻。与病人密切接触的、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的少年儿童,以及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并有高度发病可能的人(如长期服用皮质激素、长期进行放射治疗、糖尿病人、矽肺病人等),可以遵医嘱进行药物预防,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8、对结核病认识常见误区

误区1:接触过结核病患者就会得结核病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生结核病,是否发生结核病,主要受感染结核菌数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身体抵抗力高低的影响,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又低则容易发生结核病。人体初次受到结核菌感染后,通常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生结核病。只有当少数感染结核菌的人出现抵抗力降低时,才可发病。据专家推算,受感染的人群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10%左右。

误区2:结核病可以遗传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而不是遗传性疾病,所以结核病是不会遗传的。有的家庭同时有几个结核病人,主要是由于家庭中存在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相互传染的结果,而不是遗传。

误区3:肺结核病人必须住院治疗

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可以在不住院的条件下治愈。由于肺结核病人治疗疗程长,至少要六个月以上。这么长的疗程,如果选择住院治疗,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无论对国家和个人都是无法承受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国内外专家进行了许多研究,都已经证明了不住院治疗与住院治疗效果是相同的,并且在家庭治疗对社会和家庭传染的威胁并不大于已经住院治疗者,因此,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规定肺结核患者以不住院化疗为主,只是对少数危急、重症肺结核患者,疑难病人,伴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的肺结核患者,以及抗结核药品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可采取住院治疗。患者出院后,应转至结防机构继续实施严格的治疗管理,直至疗程结束。

误区4:静脉点滴比口服给药效果好

肺结核患者的用药首选方式应是口服用药。口服治疗具有方便、经济、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且口服用抗结核药物的体内血药浓度完全可以达到治疗的要求,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治疗效果优于口服,除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等必须肌肉注射以及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人外,均可以口服用药。

误区5:新药、价格高的药比老药、价格便宜的药好

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发现链霉素对结核病治疗有效以后,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抗结核药物,使结核病治疗进入了化疗时代。由于人们通过其他抗菌素的使用得出了一个观念,就是越新的价格越高的药就是好药。其实在结核病的治疗不完全是这样的,世界卫生组织在2008年出版的《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中将抗结核药物分成五组,要求优先使用的仍然是第一组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因为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在所有抗结核药物中仍然是药效最强,耐受性最佳,除非经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证明对一线药物中的某药产生耐药性,否则就应该使用。对于耐药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要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制定化疗方案,但必须首先选择一线或者说一组敏感药的基础上,加用一种注射药物(包括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和链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口服抑菌二线抗结核药物(包括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特立齐酮、对氨基水杨酸),是做为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或不能使用时的补充。所以有的医生对初治肺结核病人在使用一线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加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这是不科学的,对没有药敏结果的前提下随意加用二线药,不仅是浪费资源,增加患者肝脏负担和经济负担,还容易形成新的耐药。因此,在结核病的治疗方面不是“新药、价格高的药比老药、价格便宜的药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制定科学合理的化疗方案,与新旧和价格没有关系。

误区6:免费发的药物不是好药

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有效控制结核病,目前我国政府免费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统一的抗结核药品药物。治疗方案由国内专家制定,所提供的药品是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的,有严格的出厂检验手续和监督机制,由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统一进行管理和发放,药品的质量和效果是有保证的,不存在免费的药品不是好药的问题。相反,在患者其他地方自行购买的药品,特别是比正常价格便宜得多的抗结核药物要倍加小心。

误区7:每日服药比隔日服药效果好

应该说隔日服药即间歇服药与每日服药效果相同。因为研究发现结核菌与抗结核药物接触一定时间以后,均不同程度的出现若干时间的生长繁殖缓慢或停止生长繁殖,这个间隔被称为延缓生长期,在延缓生长期间,任何抗结核药物是无效的,即使每日给药也不增加疗效。因此,采取隔日服药的方法,避开延缓生长期,可以达到与每日服药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被临床研究所证实。隔日服药的优点是减少用药次数,便于病人规律用药,一般来说副反应与每日服药接近。

误区8:抗结核药物分次服用比顿服效果好

顿服药是指将抗结核药物一天的剂量集中一次服用,分次服用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天的剂量分几次服用。研究表明,抗结核药物的杀菌作用取决于短时间内的药物高峰血浓度,血浓度的峰值越高,接触结核菌的时间越长,杀菌或抑菌效果越好。如果一日的剂量一次服用则可以达到高峰血浓度,而分次服用只是维持一个较低的血浓度,因此顿服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分次服用。而且,顿服的方法除能提高疗效以外,还具有服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对提高病人坚持规律服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误区9:学生患肺结核病必须休学治疗

学生患肺结核以后,不一定要必须休学治疗,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对此卫生部和教育部有明确的规定,即“对确诊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要实行休学,在家隔离治疗,由家庭所在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病人的治疗和管理,传染性消失后、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诊断证明方可复学;非传染性病人在治疗期间可以继续上学,其治疗由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或在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的指导下,由校医负责,执行监督化疗,确保规则用药”。当然,对于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身体状况较差的学生,即使没有传染性,也应休学治疗。

误区10:在肺结核诊断和治疗过程中X线检查比痰菌检查重要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诊断肺结核和判断疗效的主要方法是进行X线检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首先在肺结核的诊断上单纯依靠X线影像进行诊断,误诊率是相当高的,国外专家曾做过研究,同一张胸片在不同专家之间诊断和在一个专家不同时间诊断的不一致率大约在30%左右,而痰菌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指标,只要痰菌检查阳性就可以确诊;另外,现在结核病的化疗是杀菌治疗,病人服药以后,体内的结核菌迅速被杀死,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就是痰菌检查出现阴转,而X线表现是病灶坏死组织的修复过程,要晚于杀菌过程,因此远没有痰菌检查灵敏,我们经常观察到,病人完成疗程停药以后,病变还在继续吸收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痰结核菌检查在肺结核诊断和治疗中比X线检查重要得多。

误区11:肺结核病人会自己坚持服药,无须管理

肺结核治疗的疗程很长,初治病人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而复治病人则至少8个月以上。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大多数患者在用药一段时间后,症状会明显减轻或消失,因此有的患者自认为已经治愈而停药,还有一些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会出现不良反应而无法坚持服用而停药,另外也有的患者因为工作忙等其他原因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漏服药现象,出现间断甚至中断用药。肺结核病人中断治疗或间断治疗的直接后果就是治疗失败变成耐药病人,有研究表明,在没有管理的状态下,肺结核病人的治愈率仅40%左右,为了解决病人不坚持服药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在总结上世纪90年代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的原因以后,提出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的核心内容就是对病人实施全程督导管理,即病人的每次服药都要在医生的面视下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6
肺结核已经引起了咳血,一般来说,胸片上应该有所表现,但也有极少数情况例外.总的来说,结核的可能性较小,但慎重起见,还是作个胸部CT片为妥.结核菌素试验有其局限性,比如人体免疫力低下,结核菌素试验就不准确.
咳血并非独见于结核病,咽部的炎症,支气管毛细血管出血(与肺结核鉴别的要点是,肺结核胸片会发现结核病灶,而以上两病胸片正常),都可以引起痰中少量带血,另外,支气管扩张也可引起痰中带血(血量稍多),作支气管造影可确诊.使你怀疑是肺结核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盗汗.你以前就有盗汗,你这种情况属于多汗体质,并非结核病所特有.所以,这又为排除结核病的诊断增加了一个重要因素.你继续打点滴消炎治疗(不用抗结核治疗),加些止血药,输液3-5天,血止住了,即可排除结核病.
你不用担心,结核病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继续消炎治,就可看出结果了.
祝你早日恢复健康!
第2个回答  2010-09-21
你好!结核抗体阳性,不要轻易排除肺结核,再做胸部X线拍片和痰涂片检查。X片正常,痰菌阴性,继续查找原因,看是否有肺外结核。

建议带上检查结果,去当地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结核病防治门诊复查,这是结核病权威机构,对结核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都比较在行,早期确诊,可以早期治疗;若排除结核,也可以早日安心。

有咳嗽、咳血、盗汗等,身体消耗比较大,适当多吃牛奶、鸡蛋、瘦肉、鱼、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增加营养,以补偿机体消耗,提高机体免疫力。也可以通过食疗,如冰糖蒸梨、百合莲子、蜂蜜胡萝卜、银耳鸽蛋等养阴润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9-06
这位朋友,首先你只是晨起咳少许血,这不是肺结核的表现。X线摄片也不支持。就不考虑它了。除结核外,晨起咳嗽,痰中带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咽喉炎(尤其是慢性咽喉炎)。建议到耳鼻喉科做个检查,排除一下。强烈的咳嗽会引起慢性炎症病灶少量出血,易被没有经验的人误认为肺或支气管出血。至于夜间盗汗正常人也会有,年青人稍多见些,不是结核独有的征象。盗汗多可吃些以五味子为主药的敛汗药。
个人认为你的情况,有可能只是一般的慢性咽炎,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检查治疗。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4个回答  2010-09-06
[概念]
咳血,是指肺、肺系(气管)出血,经咳嗽而出,故多痰血相兼,或痰中带有血丝。若痰少而血多,或大量出血,则称咯血。
咳血之称来自《内经》。《丹溪心法》称"咯血"。《证治要诀》又称"嗽血"。其后,也有将咳血、嗽血、咯血细加分辨者,但无更大临床意义。应分辨者,却是历代医学文献中,有将咳血称作吐血的,如《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篇:"烦咳者,必吐血";《伤寒论》中则笼统地称为"亡血"。因此后世有呕血、咳血不分,统称为吐血。尽管血皆从口而出,但病位不同,名称、概念上皆须严格区分。

[鉴别]
常见证候
外感咳血:突然咳痰带血,恶寒发热,咽痒,头晕头痛,胸痛;或鼻燥、口干、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或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肺热壅盛咳血:咳痰色黄带血,咯血量多,血色鲜红,口干而渴,咽干痛,多伴有发热,胸胁引痛,急躁易怒,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瘀阻肺络咳血:咳痰带血或吐血沬,心悸,咳逆倚息不得卧,胸闷刺痛,口唇青紫,面色晦滞,目眶黧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涩或弦迟结代。

脾肺气虚咳血:咳血久延不愈,血量较少,血色暗淡,咳嗽痰白,面色(白加光)白,畏冷,神倦肢乏,心悸气短,声细懒言,纳少无味,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芤。

阴虚火旺咳血:干咳少痰或痰粘难以排出,咯血鲜红,血多痰少,反复咯血不已。午后颧红,低热心烦,手足心热,咽干欲饮,盗汗乏力,或有遗精多梦,或有阴股间热,腰脊痛,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两尺脉无力。

属于哪种情况可以告诉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