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学生是可以随意涂抹的白纸,在师生关系上处于从属地位
B.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辅助地位
C. 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D. 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从一方面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而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同时,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也说明学生处于客体地位。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学生始终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作为有自觉性和独立性的人,决定了其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D 项正确。
A 项: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指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并非从属地位。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②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互助的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学生和教师相辅相成,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相长和民主平等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全部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同时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规范、评价等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