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叔本华的“宽容根植于鄙视”?

如题所述

一直认为自己是善良大度的人,觉得这是做人的基本素质。现实中,有很多让人愤慨的事,虽有愤愤不平之感,但大多数情况下却无可奈何,因为我们只能要求自己!

一向不喜欢与人积怨,如果真的是被对方伤害了,我会鄙视,继而选择永远的忘记。这似乎是一种无奈的宽容,但我想总比心生怨恨要好很多。
喜欢纯粹的东西,所以会痴迷音乐、诗歌、绘画,对我而言,艺术世界远比现实社会纯净得多,或许我们的理想境界只能在艺术中呈现。也许我的心灵来自于这样一片土壤,所以才会塑造出这样的性格,简单自然而又充满幻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8
要想理解这句名言,必须从叔本华生活的资产阶级社会入手。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强者为尊思维泛起,叔本华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站在高峰,俯视众生,怜悯之心使得
统治者象征性关怀平民,但内心深处肯定带着一些鄙夷。但在这里,叔本华鄙夷的不是天赋能力不足,出身贫寒的人,而是思想品德浅陋的人。因此这句话大意为批驳某人的卑劣即质问其存在。要想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要去从作者的经历去看。它鄙视的是思想浅薄道德素质低下的平庸之辈,以及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对他们的宽容就源自于对他们无可救药本性的行为的鄙视和漠视。这种宽容是指接受所有一切品性不咋地的人,不接受一个人的低下行为。鄙视来源于自己的无视,以及对他人的宽容的鄙视。做自己就好,没必要去理解,人无完人,开心就好。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利益的,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宽容呢?宽容和鄙视只是人的两种待人态度。宽容是让我们有爱心的表现,它会让人性情变得和蔼亲切,让人的心灵有退让的余地,能简化人际中复杂的关系。通常宽容者善于沟通,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诉求,能够倾向于想办法解决冲突,能够主张承担责任,能够顺势而为,合作双方都得到利益。
第2个回答  2019-04-08
年轻的时候,我们不懂宽容。
那时候我们个个血脉贲张,抹胳膊挽腿,充满着斗志。我们见不得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我们听不得长辈或老人向我们说教。我们总以为,世界就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为所欲为。
我们也总以为,自己的坚持才是最最正确的,自己的追求才是最最理想的。
于是我们鄙视那些在我们眼里活得苟且的人,鄙视那些不按我们一样去奋力出牌的人。甭说宽容别人,我们甚至连自己都宽容不了。觉得宽容是世上最不讲原则的事,原则在我们眼里,成了铁成了钢成了不可跨越的界限。

慢慢地,我们不那么偏激了,不那么坚持自己了。我们发现,世界上很多事,并不是按我们意想中的那样发展的。世界上的很多人,也没按照我们认定的路子走,他们还走得很好。世界上许多情感,它会超越我们的认知,持久且深刻地存在下来。
于是我们疑惑,是世界错了还是我们错了?
怀疑是我们觉醒的第一步。
从开始怀疑那一刻起,我们基本算是不再盲目,不再任性,不再无节制地放大自我。
我们开始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至少认为在对待生存这件事上,我们并不是有恃无恐,而是有种力不从心。
对待人际关系,我们也发现,以前十分憎恨,发誓这辈子也不相见的人,突然一天,反过来成了我们的朋友,成了我们人生路上的老师。
我们还发现,过去比我们视作生命一样珍贵的感情,有一天突然背叛我们,朝相反的轨道上去了。
世界原来是多样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原来是片面的,甚至是可笑的,愚蠢的。

怀疑并不能让我们立马拥有宽容之心,这得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除了岁月的洗礼,还要经过无数次的挫折无数次的叛离。终于有一天,我们开始学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别人,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反过来看我们自己。
这时候我们才发现,以前的我们是幼稚的,是滑稽的,是不讲道理的,是野蛮任性的。
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要想搞好跟世界的关系,就必须拥有另一颗心,这颗心叫宽容。

拥有宽容,是你知道生活除了温暖,还有痛。
也许以前,你在街边看到过那个大嗓门女人,她在摆摊,她蛮横无理,强占街道,不容许别人说她东西不好,不容许别人挑挑拣拣。你说这人怎么能这样啊。既不讲道理也不讲规则,典型的蛮横之人嘛。
突然有一天,你了解了她的情况。她上有老下有小,上面两个老人并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公婆,都七十多岁,婆婆半身不遂。下面两个孩子也不全是她的,她只生了一个,另一个,是她街上拣来的,残疾。
她丈夫早在几年前就跑了,欠下一屁股赌债,临走还没忘把她辛苦换来的一万养命钱给偷掉。她下岗了,没工作,只能摆摊。她没文化,没别的本事,她在车间里干了十年,把青春干没了,把自己干荒废了,工厂卖给了私人,她跟一大帮的工友被扫地出门。
她要活下去,她要养两个老人,其实一个还是背叛了她的老公的母亲。她要带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被亲生父母扔到街的残疾弃婴。
她没有钱向城管交每天五元的摊位费,五元啊,对别人也许根本不放眼里,对她,却是一家老小的一天的菜钱,她不能不省。
她不容许别人对她的货物挑三拣四,说不好。她提不起好的啊,好的贵,她没那么多本钱。她就是到批发市场挑那些最便宜的,然后做贼一样摆到街边,她指望你能痛快地买走,指望你别跟她太讨价还价。
不错,她是大嗓门,年轻时在工厂,机器声轰轰隆隆,工友间说话,声音小了根本听不见,慢慢就养成这样。到摆摊时更不能小。城管天天追她,她得跑,跑时还要提醒跟她一样处境的小摊贩,让她们也跑。声音小了她们听不到。
她回到家里,也得大嗓门,公公耳朵早就背了,不大声喊他就痴痴地看着你,一句也听不懂。残疾孩子她也得大嗓门,不大嗓门他连一点反应也没。
还有,还有,生活给她这么多,她没别的发泄方式,只有大嗓门,大嗓门一扯,就像把所有的冤所有的痛都给吼了出来。
第3个回答  2019-04-08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看到自身之外的东西——我的意思是:每一个人在他人身上所看到的与这个人的自身相等,因为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明白和理解他人。如果这个人的智力素质属于低级的一类,那么,别人的思想、智慧,甚至最伟大的天赋智力,都无法对他产生效果,他对别人拥有的思想水平也一无所觉。在别人的身上,他除了看到他自身的低级缺点以外,亦即看到他性格、气质上的缺陷及所有缺点以外,不会还有别的东西。

所以,他人之于他只是一个部件可以拆卸的组合体。高级的精神能力对他而言就犹如色、影对于一个瞎子一样,都是不存在的。一个缺乏精神思想的人无法看见他人拥有的精神思想。对事物所作出价值评估,其实就是这一事物自身新具备的价值,再加上评估者的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推断: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也就把自己降至别人的水平,因为我们相对拥有的优势都消失了,甚至自己作出的必要的屈就也不为人知。

既然大多数人的素质都是那样低级,因而是那样庸俗,那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跟他们谈话时,自己不在同时变得平凡庸俗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可以用电传导的规律作比喻)。这时,我们就能完全明白“屈尊、降格”这些词的真正含意。

其实,我们也巴不得避开所有这些人,因为我们和这些人唯一能够沟通的方面,只是我们本性中的那些令人羞耻的成分。我们也会明白:面对那些傻瓜、蠢蛋,我们只有一种方式让他们明白我们的头脑智力,那就是,不要和这种人谈话。当然,很多人在社交场合的感觉就像一个高超的舞者到达一个舞场,但举目所见都是跛足瘸腿的人 — 他又能与谁共舞呢?

拉罗什富科非常中肯地说过:很难在高度尊敬一个人的同时,又非常喜爱他。所以,我们只能选择要么获得别人的尊敬,要么得到他们的喜爱。别人对我们的喜爱总是出于私心,虽然个中原因并不会让我们引以为豪。总的来说,我们受别人欢迎的程度和我们降低对别人的思想感情的要求相等同,并且,我们这样做必须出于真心真意,而不是虚情假意,也不是出于对他人的容忍,因为容忍植根于鄙视。想想爱尔维修说过的真实话语吧:“取悦我们所必需的思想深度刚好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深度”,由此前提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至于别人对我们的尊敬,情况就恰恰相反。别人对我们的尊敬能够给予我们内心更大的满足,因为它与我们的价值紧密相关;但别人对我们的喜爱并不直接与我们的价值连在一起,因为喜爱出自主观,而尊敬却出自客观。当然,别人的喜爱对于我们更有用处。
第4个回答  2019-04-08
宽容是一种力量
宽容都是不需要理由的。凡是给出理由的宽容,都不是宽容,而是鄙视。
年轻的时候,我们不懂宽容。
那时候我们个个血脉贲张,抹胳膊挽腿,充满着斗志。我们见不得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我们听不得长辈或老人向我们说教。我们总以为,世界就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为所欲为。
我们也总以为,自己的坚持才是最最正确的,自己的追求才是最最理想的。
于是我们鄙视那些在我们眼里活得苟且的人,鄙视那些不按我们一样去奋力出牌的人。甭说宽容别人,我们甚至连自己都宽容不了。觉得宽容是世上最不讲原则的事,原则在我们眼里,成了铁成了钢成了不可跨越的界限。
生活中的所谓宽容,其实都是居高临下的姿态,无论出于多大的善意,本质都是某种歧视。这里说的“歧视”,不是区别对待,而是不屑、不值、无视、小看、任他去。
因此,生活中所有的宽容,“诛心”的理解,都是暗含着鄙视。并且,越是主张宽容的人,越是处于鄙视链的底端。
谁见过强者呼吁宽容的?
这些潜意识里的东西,所表达的真实含义,不容易被察觉,因此一些人满口“涵养”、“宽容”,其实正是暴露了自己的弱势地位。
这些呼吁宽容的人的内心意识里,宽容别人倒在其次,而是要求别人宽容自己。要求别人宽容自己,就可以置换为要求别人鄙视自己。
这种人,是受鄙视狂,如同受虐狂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