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趣识面粉

如题所述

1. 设计思路:
近期,我发现孩子们对我们班的面点很感兴趣,但对于面粉本身却知之甚少。面粉是一种具有高度可塑性和探索性的材料,它既适合操作也适合探索。中班的孩子喜欢亲自动手,尤其是当他们能够制作出可以食用的东西时,他们会更加愉快。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来源于生活,因此我设计了这次与面粉有关的活动。
2. 教学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提到:目标应注重全面性,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根据我们青豆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设定了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际操作,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面粉的外观和内部特性,以及不同类型的面粉制品。
- 激发孩子们动手操作的兴趣,巩固捏、团、搓、压等技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 让孩子们喜欢吃面粉制品,并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的情感。
我将活动的重点定位为: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面粉的外观和不同类型的面粉制品。难点是:通过加水的方法,让孩子们感知面粉变成面团的过程,了解面粉内部粘的特性。
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观察、尝试和探索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立积极的师幼互动。我会与孩子们平等地参与活动,并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能力。同时,我会顺应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和学法。活动过程中,我会具体介绍这些方法。
总之,目标的设定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操作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为此,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3.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每人一份)、各类点心若干,布置在流动小商店。
经验准备:活动前提供丰富的面粉制品食物,为此次活动打下基础。
4.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活动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出了以下问题:流动小商店里有什么?你们认识这些糕点吗?它们是用什么做的?通过递进式的问题,我引出了活动的主题——面粉。
(2)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孩子们探索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各种感官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我主要采用了独立探究法,让孩子们独立尝试和探索,不事先做示范,让孩子们感到他们有新发现,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构建知识经验。通过观察、触摸和闻的方式,孩子们感知了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会粘在身上手上,并通过实验与米粒比较,感知了面粉轻的特点。
(3)了解面粉粘的内部特性: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根据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好动特点,我安排了自由探索和操作时间。充足的材料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探索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我是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孩子们动脑筋利用我提供的材料将面粉变成面团。我注重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从无目的地操作到发现加水的关键操作,并加以指导。整个过程基本由孩子们主动发现和解答,极大地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我随机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感知面粉粘的特性。这一环节具有很高的探索性,孩子们兴趣极高。在讨论有哪些好吃的食品是用面粉做出来的时,我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感知各类面粉制品,并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
(4)学做小厨师:这一环节中,面团的可塑性为孩子们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发散性思维再度让孩子们有机会将自己的想象付诸行动,将想象的内容展现出来。孩子们在这一环节中产生了极大的成功感,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目标二在这一环节中得以落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