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财报主要看哪些指标?

如题所述

主要指标三个,附带指标有几个。

主要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

这是巴菲特选股的第一个指标,体现公司的盈利能力强弱的。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X100%

反复的是股东投入的资产在一定期间获得的利润。

如果你把这个比率放在15%以上,能排除掉90%的公司。

2.净利润率

净利润率反映公司的营业收入中,净利润的占比。

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X100%

这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一样,可以跨行业对比。

3.毛利率

毛利率是看公司营业成本所占营业收入比例的高低,这是看公司的产品的希缺性和竞争性的指标。

毛利率=毛利润/营业收入

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附带指标:

销售收现率:反应盈利质量

资产负债率:反应公司负债高低

自由现金流:反应盈利质量

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反应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

市盈率、市净率:反应当前估值

等等。

看财务报表主要看哪些指标?

做为一名从事会计工作多年的老会计,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做为股民来说研究好财务报表,不仅可以了解公司动态、挖掘潜力个股,还可以规避很多潜在的风险,也就是说可以避免踩雷,比如说像康美药业、神雾环保等个股,在暴雷前财务报表早就可以看到隐藏的风险了。三个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财务报表并不完全一样,比如说金融业和制造业就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总体上还是大同小异的,下面我重点从股民的角度讲解一下:

3、现金流量表,这张报表主要是告诉我们,在一段报表期间,公司收流入多少现金,支出去了多少现金,现金流净额是多少。我们在看这个报表时要结利润表一起看,看看现金流与净利润是否相对匹配。对于成熟公司来说现金流大幅低于净利润不是什么好事,可能是应收账款、存货等增加导致的;但对于成长创业类型公司要有一定的宽容度,因为这类公司前期投入较大,一定要区别对待。

总结:看财务报表不要太教条,一定要结合公司财务说明书进行分析,尤其是一些非经常性的增减一定要研究清楚。

财务是反应一家企业经营状况最直接体现,作为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没有专业的财务知识,但是有些基本上的知识,我们一定要了解,不然就容易踩到雷。

1. 利润表 利润表直接反应了一个公司的赚钱能力,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近几年的营收增长情况和净利润增长情况。

2. 资产负债表,一个公司的存货,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公司负债情况,现金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公司经营的良性程度。

3. 一个公司的现金流,就是一个公司经营的护城河,一个负债过高,业绩还持续增加,利润粉饰很漂亮的公司一定要回避,容易有雷。

投资有风险,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躲开雷区,只有活着才是希望。

关于这个问题回答如下: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税务人,对如何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有以下几点体会:

2.看财务报表要注意看前后指标数据对比情况。一是各类比率数据对比变化情况,如毛利率前后指标对比变化;二是各类财务报表指标异常数据变化情况,比如销售费用大幅变化、资本公积数据前后大幅变化、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变化等等。

总之,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财税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财税工作实践经验和长期财务报表分析经验。

如何看懂财务报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里面涉及到很多内容。想了很久,还是决定班门弄斧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从行业入手:
我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才来纠正很多人的观点。如果你拿到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直接就开始算比率、趋势或者勾稽关系的话,说明你还是一个财务报表分析者的门外汉。一家公司不可能单独撑起一个行业,也不可能脱离上下游而单独存在。所以,分析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时,首先应该从这个企业所在的行业,或者企业某一板块的业务所在的行业入手。
行业分析是投行和事务所最经常干得事情。通过查阅新闻、相关政策以及从国泰安、万德等数据库搜到的数据,可以对一个行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摸清一个行业是一件说简单简单,说难也难的事情。你可以用一周的时间摸清楚一个行业。你也可以用一个月或者一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去摸清楚一个行业。这就不再这个行业进行赘述了。
行业分析首先需要了解一个行业处于一个怎样的 生命周期阶段 ,这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一个行业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如果处于一个夕阳行业的企业,收入增长率达到40%,那么问题就来了。营业收入可能出现问题或者企业可能出现舞弊、关联方交易等等。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行业分析才能了解到)其次,分析这个行业近些年 相关政策 。国家出台了哪些与这些行业相关的政策,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然后,从 横向和纵向 去分析一个行业,分析它的上下游行业的发展,这个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对这个行业产生替代效应的行业,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潜在竞争者等等。
最后,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分析这个行 业内不同企业的各种关键的比率 ,比如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市场价格等等。
2、从不同的维度分析这家企业:
首先 分析一家企业的 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又分为 短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等等。
值得注意的一点时很多表外因素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比如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这就需要去看财务报表附注,所以不仅仅要看财务报表上的数据,高手往往会更加注重财务报表附注。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就狠多了: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长期资本负债率。
其次 分析一家企业的 营运能力 ,主要的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运资本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等。
非常值得提醒的一点就是,单纯的算出这家企业的这些指标,一点用都没有。关键在于比较。如果这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行业内的其他企业都要高,那么就需要考虑很多问题了,这家企业信用赊销政策、销售收入的构成以及企业有没有虚增收入等等因素。所以,再次提醒把企业的指标在行业内部比较才会有意义。
然后 盈利能力 ,包括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等等。
再次 是一家企业的 成长性 ,比较著名的指标是托宾Q,但是这个指标一般在学术上用的比较多。实际操作上可以看一下这家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
最后,就是 肢解这几企业的三大报表 以及附注,详细观察企业的各个重要的科目,以及有没有什么对应的事项对其有影响。

近两年,一大批公司被爆财务造假,雷是一个接一个。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企业财报的解读,就算不求带来多少投资增益,但求不再踩雷。

与此同时,伴随着监管的加强,财报披露更加规范化,财报的可读价值也随之提升。

财报是了解企业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份完整的财报,动不动就几十页,对财务指标有选择的查阅也是可以的。

至于题主说主要看哪些指标,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角度,侧重点自然会有些许不同。

我列举几个我认为相对重要的财务科目供参考。

......

查看报表之前,我们首先得看一下 “会计师意见”

凡是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对于这样的财报,你就得持保留意见 。要是嫌麻烦的话,可以直接排除这家公司。

......

财务三大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在这三大表中,我认为以下科目至少还是应该看一下

利润表:

1、毛利率: 毛利润的大小往往代表着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费用率: 如果你看到一家公司毛利润不错、但费用率过高,最终其实它也就赚不了几个钱了;

资产负债表:

1、货币资金 :这是观测企业的一个现金流情况,具体要结合行业来定基调。

2、应收账款 :如果有一家公司账面上压根就没有几个钱,却仍然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就很有可能存在一些猫腻

现金流量表:

经营/投资/筹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三项应当结合起来看,来对这个公司处于什么样的阶段、状态进行分析。

比如,假如一家企业, 经营、投资净额都是正向 ,但与此同时,筹资项净额也是正向,那你就应该思考:既然 这个企业通过经营赚着钱了,同时又没有进行大规模对外投资 ,那 为什么还是筹集资金呢 ?借钱是要利息的,难不成花利息借钱回来观赏?

财报的内容很广,如果说只能挑选少数几个科目去看的话,那我会选择以上几个。但 要更加全面的了解一家公司,更多的不仅仅是看某一个财务指标的表现,而是应该用多个财务指标进行相互验证 ,如果有逻辑不通之处,就说明这份财报可能存在一些隐性的猫腻。

财报是排除企业用的,所以首先看资产负债表。

有如下列异常的就直接放弃了:

1、应收账款占比太大的

赚的是“假钱”,账面利润很好看,但是付出的是商品或服务,收回来一堆白条,既说明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也可能说明企业经营激进风险很大,还有可能是企业向渠道压货故意造成虚假繁荣。凡以上种种,基本就排除了。想当年四川长虹就是被40多亿的应收账款一下击倒的。

2、大存大贷

账面上有很多钱,但是又向银行借了很多钱,不合常理。事出反常必有妖,一般直接排除掉。

3、数据异常

周转率、存货、在建工程等数据跟同行业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此时要谨慎,财务原则最重要的是匹配,凡是不匹配的,要问个为什么?假如搞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直接排除掉好了。

资产负债表优秀而坚实的企业,可以继续看下一步。

比如看利润率如何?一般来说利润率过于低下的企业不投,生意模式太苦,赚钱艰难。

比如主营业务增长如何?一个业务没有增长甚至下降的企业不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只与能不断成长和创造价值的企业为伍。

比如需要不断更新设备的、折旧摊销极大的不投。我们要的是不竭的现金流,不是一堆机器设备。

净资产收益率过低的不投,比如我们可以要求roe常年维持在15以上。拉长时间看,你投资于一家企业的收益跟企业的长期净资产收益率持平。

主要观测指标就是以上这些吧,不过要强调一下的是,看财务数据不能呆板的只看财务,实际上各行各业都有其特点,呈现出来的财务特征也各不相同,要从企业经营特点出发,再对照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来衡量,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财报各种数据都有,不同的人看财务报告的数据不同,以招商银行股票为例,

有季报,中报,年报

主要是前面几个作参考。

财务数据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其它一些数据,大盘走势, 社会 新闻相关报道,大数据等。

由于不同的行业,其财务指标的核心要素不一样,所以,很难一概而论。

个人就针对一些普遍性的核心指标简单说明一下。

首先:营业收入。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净利润要重要。营收的增减,增速,体现的是该公司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占有情况。有了营收,才有利润的可能性。

其次:扣非净利润。为啥不是净利润呢,因为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常年拿政府补助或者其他一些非经常项目的损益来调节利润。扣非净利润更能体现该公司实际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

再者:经营现金流。该指标往往不被重视,实际上该指标能在很大程度上反应该公司业务经营的好坏情况,有没有真金白金的流入,很关键,很多公司营收增长,但是现金流恶化,很可能就是假账、坏账,这就是地雷。

最后: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毛利率水平体现的是该公司产品的护城河高度,毛利率越高,往往说明该公司产品的附加值越高;净利率水平则是该公司扣除各种成本后的实际利润率水平,有些公司毛利很高,但是净利率很低,这说明公司内部的运转成本太高了;净资产收益率,ROE,该指标被巴菲特极为推崇,也确实非常重要,ROE能连续超过20%持续五年以上的公司,在A股非常少。但是该指标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要考虑公司的负债率水平,一般来说,负债率高,就会提升该公司的ROE水平。所以要二者结合来看,能够在低负债率的情况下实现高ROE,才是真的牛!

各位大牛看财报主要看哪些?

我之前做集团总裁助理工作,每个月、每半年或每年都会给集团老总写数据分析报告,不光要分析财务数据、还要看运营数据。这些数据是过去发生的事项的结果表现,会从中暴露一些问题,也能找到一些规律,今天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一、先看指标完成情况。这包括半年和全年公司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完成数据是公司各项管理、运营工作落实情况的结果体现。包括: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毛利、成本费用、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现金流等相关数据。主要通过各指标与去年同期对比、近3年数据变化、各项指标之间的数据对比关系等。有纵向数据对比,也有横向数据对比。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变化,找到问题所在。比如:利润未完成企业目标,较去年下降10%,存货较去年同期增加20%,库销比比去年增加了20%,意味着公司产品研发、销售及资金周转等方面以后就会有很大压力。

二、利润表

这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如果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那就说明企业持续保持赚钱的能力,是值得投资的。

三、现金流量表

这个其实比利润更重要。很多企业账面利润是正值,却没有现金,这样的企业是支撑不了多久的。企业只要资金链一断裂,也就是说没钱了,那就没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无法投资做产品研发、无法保证渠道建设,那企业也就无法再生存。只要企业有钱,那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如果一个企业利润值再好看,就是没钱很快就会倒下。

四、资产负债表

一个企业的资产存在状况、负债情况都会体现一个企业是否是良性经营。比如:如果企业存货量过大,占据资产量大,对企业资金运营造成很大影响。降低价格处理库存,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率。库存积压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企业银行存款中贷款数额大,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匹配,那这个企业也非常危险。

一个企业是否良性 健康 发展,主要就是看企业各项指标数据的变化,看它们的增长率,尤其是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增长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率等。这都是基本的企业运营数据,保证企业能正常运转。而企业新产品研发投入等指标数据可以体现企业家的格局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