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传播学理论 可以用来解释大多数网络舆论事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不久前,张靓颖母亲发文,怒斥「准女婿」冯轲,称其把女儿当作赚钱工具,并明确反对二人婚事。

各大社交网站一时间群情激愤,大都是感慨张靓颖遇人不淑,可怜靓颖母亲一片苦心,骂冯柯骗子负心汉。

朋友小 L 打电话给我,愤怒地表示:对现代价值观有些了解的人应该都明白,婚姻是靓颖自己的事情,如人饮水;母亲这样插一杠,分明是以爱为名,把自己的女儿「道德绑架」了。

这样的事情在网路上其实并不少见。许多舆论事件被爆出来后,评论都呈现出明显不理性的扎堆态度,而这种态度,往往并不接近真理。

但如果你了解一个叫做「沉默的螺旋」的传播学理论,就会理解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理解在舆论事件中出现的一边倒的极端声音。因为这些事件往往涉及了某种群体性的情绪,所以理性的声音反而会遭遇「价值不正确」的困境。

还是以张靓颖事件为例:我相信看客中也不乏像我朋友这样价值西化、相对理性的人。但当这些人想发声或试图发声时,立刻会遭遇到反方情绪化的强烈攻击。

譬如一位知名的公众号大 V 当时就因为在文章中谴责张靓颖母亲干涉女儿婚姻、不是真正为女儿好,而被人批评说:没当过母亲,你没资格评论靓颖母亲对女儿的爱。

此话一出,就等于树立了道德的制高点,大 V 纵使百般道理也无言以对。

而在另一事件中,我则切身体会到了这种「沉默的螺旋」效应。

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玉林狗肉节煽动了一批「爱狗原教旨主义者」,推出了一大波「吃狗者该死」、「玉林人是野蛮人」等极端言论。

因为看不惯这种不理性的思潮,我在微博里写了几句话声援玉林人,摆道理说明吃正常途径饲养的肉狗并没什么不道德。其实我并没有吃过狗肉,只是很讨厌「我不吃所以你也不能吃」的不宽容行径。

谁知,瞬间被「喷子」们发现并群起而攻之,从我的人格、父母骂到祖宗三代。我固然委屈,却也无处发泄,只能关掉微博评论并删掉那条发言以还自己安静的生活。

我也能理解,毕竟我国国情是这样。2016年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本科学历及以上者仅占10%,剩下百分之90%的人都是初高中小学。

而且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更愿意在Facebook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受教育程度高的反而愿意保持沉默,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螺旋起到的杠杆作用。

在我们今天的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造成的集中化言论,比起往日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我试过在「知乎」里发帖为中医说话,半小时内被骂的体无完肤。

我见过一位朋友因为在罗友聚会时谈成功学,被各种翻白眼歧视排挤。

于是,不同的声音更难发出来让大家听到,发声环境的不公平越来越明显,螺旋越滚越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