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知天命的年龄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你好,就是说20岁会认命,对人生有重新的领悟。不过这个年龄明显是太过于老成,表现的过于成熟。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15岁而立志于学习,30岁能够自立,40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50岁懂得了天命,60岁了,正确的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70岁了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5岁到20岁被称为“舞象之年”

所以20岁知天命,把这句话说出来就有种做作的感觉。有种无痛呻吟的意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7
常识性的错误,50岁才是知天命的年龄。
古人经常会用知天命来指代自己的年龄,知天命指的是五十岁。
  知天命,不是说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却不再在意结局。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50岁之后,知道想要实现理想非常艰难,所以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岁之前,做事情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到50岁之后,虽然依旧勤奋努力,但对个人荣辱已经非常淡然。

五十岁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时期,人的身体渐渐衰老,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早就压满肩头。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去走以后的路。其实,知天命表达的更多的是无惑,四十不惑,五十而无惑。
具体年龄对应称谓及其来源和含义:

0岁: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岁:牙牙——婴儿学语的声音。

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似羊角,(“总”为聚拢的意思)故称“总角”。

童龀——通常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10岁: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以豆蔻来指代女子13岁。

15岁: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后,就将头发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束发——指男子成童之年,要把之前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二八为两个八岁相加为十六岁。

破瓜、碧玉年华——古代将瓜拆分成两个八来纪年,破瓜即为两个八,相加为十六岁。

20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但体型尤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

30岁:而立——指男子三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40岁: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0岁:天命——指男子五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一百的一般为五十。

60岁:耳顺——指男子六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花甲——天干地支纪年法,从甲子开始,六十年为一周。通常叫做“六十花甲子”,因此六十岁称作花甲。

70岁:从心——指男子七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古稀——古人很少有人活到七十岁。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依次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的囍字似七十七,故代指七十七岁。

80岁:耄耋——指八十岁。《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耄耋泛指晚年,常代表八九十岁的老人。

88岁:米寿——米字拆开为八十八,故代指八十八岁,还可表示年事虽高但任食欲旺盛。

90岁:上寿——指九十岁。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褶皱如同老人的皮肤,故借此指代九十岁。

冻梨——年事较高的老人会有老年斑,如同冻梨上的斑纹,九十岁的老人也称冻梨。

99岁:白寿——九十九岁比百岁差一岁,百字去掉一为白,故称白寿。

100岁:期颐——是一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到一百岁,吃饭穿衣都要孝子来照顾。故称一百岁为期颐之年。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为廿(二十),下面为八十八,两者加和为108岁。

140岁:双稀、双庆——七十岁为古稀之年,140岁为两个七十岁,即为双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15
1、知天命出自孔子《论语.为政篇》,原文如下:“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我们现在也常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等来作为年龄称谓。

2、知天命不是得过且过、乐天安命,而是知道到这个年纪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已经很困难了,所以做事情不再看重结果。五十岁之前,全力以赴以追求功成名就,而五十岁之后,虽然仍是积极向上、努力生活,但是对于名利荣辱已经淡然处之。

其他年龄的称谓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两三岁的幼儿;垂髫:指儿童,也叫“总角”;豆蔻:指十三岁的少年;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花甲:指六十岁,也叫“顺耳”;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第3个回答  2022-04-12
“知天命”代指五十岁。
一、解释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二、出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 同:逾)——《论语·为政》
三、出处释义
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
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
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
五十岁时,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
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如果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扩展资料
人在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生出来是红色的,所以叫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4.龆龀:儿童换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女子15岁。
10.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20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40岁的代称。
15.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后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
17.古稀:70岁。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8.耋:70-80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9.耄:80-90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0.期颐:100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后因称百岁为“期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4-07
你好,20岁的人还不能治天命,因为20岁太年轻了,一切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20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知天命”来指代自己的年龄,就算是现代,我们也偶尔会听到某些人用“知天命”来说明自己的年龄有多少。

知天命是多少岁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20岁的年轻人,并不等于就知道他的天命如何,因为太年轻了,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去改变人生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