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惹麻烦后总是不长记性

如题所述

孩子总是惹麻烦,而且不长记性,有的时候父母对他必要的打,还是有作用的。

很多家长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调皮,越来越不容易管教。更让家长头疼的是,孩子总是调皮捣蛋到底该不该打?

虽然现在已经不是之前那个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年代了,但是为了孩子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品行和性格,该打的时候还是要打,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改掉陋习,成为一个不会违法乱纪危害社会的人。

现在很多家长在决定要不要打孩子的时候心中都会充满顾虑,担心打孩子会不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会不会影响到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等。

并不是孩子每次调皮捣蛋的时候,家长都要把孩子打一顿,而是要根据孩子调皮的性质和闯祸之后的态度酌情而定,如果孩子触碰一些底线,不打他,就不会长记性。

比如,孩子目无尊长在长辈头上撒野。

这种情况会经常出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身上,由于老人十分宠爱孩子,无论什么事情都会满足孩子的要求,导致孩子在爷爷奶奶的面前变得特别无法无天,甚至还会欺负自己的爷爷奶奶。

如果做家长的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一定要严格教训孩子,必要的话打两巴掌也是可以的。如果只是简单批评孩子两句,有爷爷奶奶的宠爱护着,孩子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当孩子出现过失时,我们要冷静处理事情。犯错误是小事情,我们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孩子避免重复犯错误。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我们没必要大声斥责“你可真够笨的。‘牛奶已经倒了,我们为什么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斥责孩子呢?当务之急是告诉他正确的方法,下次如何注意些就行了。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不对,很容易伤害孩子的感情。否定和埋怨的话语,对孩子毫无意处,只会使孩子的抵触情绪变本加厉,因为这样的话是对孩子人格的否定,而不是指导孩子改正错误的良方。久而久之,孩子要么麻木,习以为常,不当回事;要么产生抵制情绪,和家长对着干。显然,这两种结局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的目换是为了孩子。所以说,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要学会宽容、善待,以心平气和的心境来对待。暴怒会伤害孩子,也会加深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只有用平等、真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恶语话会伤人,鼓励话暖人,在不少家庭中经常听见这样的话,如“你没长眼睛呀!‘“你还能干什么?‘。这些话对孩子的成长是消极的,甚至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恐慌。“人,谁能无过‘,何况是小孩,做为家长不应该是孩子所犯的错误看得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大。非要狠狠教训一顿不可。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委屈的眼泪。做为家长的应该抓住要点,循循善诱。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要让孩子为自己犯的错误而悔悟。当孩子悔悟的时候,就不要再去责罚他了。现在有不少家庭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纵放任。一旦孩子违反了自己的意愿或者犯错误时,家长就气不打一处来,即使孩子泪流满面,也会照样受到家长的惩罚。当孩子明白,在家长面前自己悔悟的眼泪总是白流时,就不会再流泪或求饶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就会走向可怕的逆反方向。有的孩子会拒绝家长的教导,甚至走上顶撞、对抗的道路;有的孩子会完全把自己封锁起来。同时孩子还小,忘性大,自控能力差,我们家长也就应抓好每一个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为孩子创造一个既严厉又宽容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茁壮成长。
第2个回答  2020-10-05
孩子总是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 不长记性怎么办

大多数家长都能接受孩子犯错闯祸,但有时同样的错误,孩子也一犯再犯,家长讲道理或批评惩罚过后,孩子还是照旧,如此,好脾气的家长也会失去耐心了。那么,孩子为什么总是重复犯错呢,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

孩子总犯错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用犯错引来父母的关注

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如果这一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年幼的孩子又不懂得通过沟通等正常的方式来表达,孩子经过多次“经验”发现犯错的时候父母会很快响应,马上出现在他身边,所以孩子就用犯错的方式来引起关注。

原因二:家长的批评导致孩子精神紧张

孩子在第一次犯错时曾被家长严厉批评或惩罚过,所以,当再面对类似的事情时,他就会联想到之前父母的反应,他担心自己再犯错的话,一定还会被家长批评惩罚。这会让孩子精神紧张,越是担心出错,就越容易犯错。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也经常出现。

原因三: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有些孩子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欲望和情绪,不懂得“三思而行”,“行动力”很强,心里想什么就去做什么,明知道是不对的事也要去做,这是由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原因四:反抗家长的一种方式

对于家长的决定和想法,孩子未必认同和接受,但又找不到合理的方式来表达,更从内心不愿意放弃反抗,于是就用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来表达。这种情况,孩子犯错时并没有恐慌感,而是有意识的,故意犯错。

原因五: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的隔代家长,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重视、不追究,甚至还纵容和袒护。孩子意识不到自己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发现做错事和没做没什么区别,久而久之,就觉得做了错事也无所谓,更加地无所顾忌了。

原因六:模仿他人

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步接触社会,他们周围生活中有一些不好的事例,好奇心强的孩子往往不能辨别是非,就会去模仿。

家长如何做,专家来支招!

孩子犯错后,孩子内心会很紧张,家长不要急于批评指责,也不要急于把大道理一股脑地告诉孩子。在你看来是大道理,在孩子听来就是批评与责备。这些语言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抗等消极情绪,只想着尽快脱离这个氛围,完全不考虑究竟是什么错了、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家长的“大道理”孩子根本就没听进去。家长要做的是蹲下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让孩子从犯错的心惊胆战中感受到安全感,在平静的氛围中,耐心地听孩子讲述过程,帮助孩子梳理思路,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实践时,家长们不妨在孩子犯错后,问他这8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发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你的感觉如何?”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个问题:“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