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了逃命为什么把亲生儿女一次次踹下马车?

如题所述

楚汉相争,刘邦出身是一位市井混混,他在行为上确实与其他出身世家大族的人不一样。为了自己活命,他甚至不顾儿女的安危……

刘邦与项羽在彭城发生激烈的军事冲突,结果项羽大败刘邦,刘邦见到大事不妙,准备逃跑。但是放眼望去一片混乱,正在危难之际,大将夏侯婴驾马车救下刘邦。

刘邦急忙跳上马车,命夏侯婴快马加鞭,逃出重围。

“驾、驾、驾……”

马车长驱奔驰,眼看着就要逃出重围了,这时,刘邦看到前面不远处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还在乱军中大声哭泣,不知所措。

夏侯婴立马刹住马车,跳下车子,双手将刘盈和鲁元公主抱起。

刚将两位孩子安顿在车子上,正要驾着马车继续前行时,只听两个孩子又哇得一声哭起来,夏侯婴回头一看,原来是刘邦将两个孩子踢下了马车。

夏侯婴当场表示不理解,刘邦却表现得非常从容,他说:“现在正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旦有差错,我就会葬身在彭城。本来马车前进就慢,如果再带上他们两个,岂不是增加了重量,这样我还怎么逃命!”

夏侯婴看着地上哭泣的孩子心有不忍,他再次跳下马车,将两人抱了起来。

刘邦依然如故,又把两个孩子踹下马车。

这次,夏侯婴有点生气了,他没有征询刘邦的意见,径直下车,将孩子抱起,打去身上的泥土,为他们擦干眼泪,放置在马车内。

并义正辞严地对刘邦说:“公已经抛弃孩子两回,如果再把他们从马车上扔下去,那么我也和他们一起下车,我去保护他们,公自便,可自己驾车逃去!”

刘邦没有驾车的本领,所以听到夏侯婴的话后不再作声了,只得默许表示同意。

夏侯婴驾车急速奔袭,终于让刘邦脱离了险境。

有人通过这件事情认为刘邦是一个极端利己的人,只要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他绝对不会做,哪怕是关系到自己骨肉至亲的安危。

当然,也有人认为,刘邦是在保护两个孩子,毕竟跟着他敌人会一直追上来,反倒不利于孩子逃生。

不过,无论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将自己的孩子往马车下踹的举动确实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出来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其实,在刘邦的一生中,这样不顾家人安危的做法还有很多,几乎可以说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常规操作。

刘邦在做泗水亭长时,要带着服劳役的百姓前往北方修筑长城。但是由于管理不善,修筑工作辛苦,再加上气候不适应等因素,有很多的人偷偷逃跑了。

刘邦眼看着队伍里的人越来越少,心想,如果这么下去,最后即便是到达了修筑前线,也会因为跑了劳役,人数不够而被惩罚,甚至还有可能丢了性命,于是他自作主张,将所有的劳役百姓都放走了。

《史记》在讲述这一段故事的时候还插入了一个小花絮,那就是经典的高祖斩蛇的故事。刘邦醉酒,面对挡路的蟒蛇,他毫不畏惧,拔剑斩蛇,一刀两断。《史记》通过这个故事想烘托和反应刘邦的勇武。与前面放走百姓的事情一起,来体现刘邦既有仁爱的心,又有勇气和胆识。

但是,我们仔细回味刘邦放走劳役百姓这件事情就发现,站在当事普通人的立场,私放劳役会牵连家人,甚至可能给全家带来灭顶之灾。而且,他要放走的这些人最后居然没有走,而是要跟着他“闹革命”,准备推翻秦王朝。这在秦国律法中就是谋逆大罪,是必然要株连家人的。可是,刘邦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显然没有顾忌到这一点。史书上对他大加赞扬,但实际这样莽撞的行为背后有无穷隐患。

当时,刘邦的父母都还在沛县村庄,他的妻子吕雉也温柔贤淑,并且已经为他生了两个孩子。史书中记载,刘邦在做决定的时候似乎完全都没有考虑这些。如果不是因为史书想通过故事刻意塑造刘邦形象的话,那么刘邦其人的处世之法确实是常人理解不了的。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刘邦最后成了汉高祖,他的这些在常人看来无法理解的做法也就被冠上了各种似乎合理的解释。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仿佛让人以为,就是因为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行事作风,所以他才能够打下江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1
因为儿女成了他逃命路上的累赘。他为了更好地逃命只好硬下心肠把他们踹下去。
第2个回答  2020-11-04
因为那辆马车只能坐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亲生儿女踹下马之后,马车就可以跑得更快可以躲避后面的追兵,可以吸引后面追兵的注意力。
第3个回答  2020-10-31
这说明刘邦这个人本质上是非常薄情寡义的,对自己的孩子很不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