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面试有哪些常见问题?

如题所述

一、 答题内容泄露个人信息
公务员面试要求的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其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各种暗箱操作。在面试的时候考生只能说出自己的答题序号而不能介绍自己的名字、籍贯、毕业院校等详细信息,如果在面试现场不小心说出来了便会成为扣分项。
二、答题时不看考官
公务员面试现场考生不看考官的现象是考生最为常见的紧张表现,如果不能做到面对面就难以开展良好的沟通交流,会让考官觉得其心理素质太差,今后在岗位上也难以担任重要的工作。
三、 答题时音量太小
答题时声音小声也是考生的一种紧张表现。声音洪亮能够更好展示自己,也能让考官更加专心地提取自己的答案。尤其在考官处于疲惫状态时,考生一定要用洪亮的声音去吸引考官的注意力,这样才能让你的答案被考官接受,才有获得高分的可能。
四、 答题时没有层次
答题内容的层次感不是短时间能够练就的,它需要考生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但是考生可以通过一些体现层次感的语言能尽量做到层次性、逻辑性。比如考生在讲解几个要素的时候,不一定非要用“同时”、“然后”、“接着”等,因为用这些词语很难给考官体现出应有的层次性。考生如果换成“第一”、“第二”、“第三”等数字化的词语就能更好地体现层次性与逻辑性。
五、答题时抓不到重点
抓重点是答题内容层面的细节。很多考生在答题时说了很多内容,而且语言也很流畅、层次感也不错,但就是抓不住题干的核心点,这样的答案是难以得到高分的。比如这样一道题“单位领导让你组织一次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你将如何开展?”。对于此题大部分考生只会抓住“培训”这一个重点,然后将其详细阐述,但是我们要知道此题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核心即“入职”,那么考生在培训内容方面就要详细说清楚,比如培训内容为企业文化、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等。只要把每个重点都把握好了,才能取得面试的最终胜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0
一、死记硬背答题思路
在答题思路讲解的部分,很多同学经常死记硬背答题思路,没有从逻辑角度灵活地进行理解,导致了考生在答题思考的过程中经常有非常生硬的情况出现:有些现象类题目明明分析影响简单一些,却非要分析原因;政策理解题目盲目分析政策存在的问题等等。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同学们根据题型特点去针对性地理清楚这类题目作答的逻辑思路,比如社会问题类的基本逻辑思路:该现象危害严重→该现象需要解决→为了对策更有针对性可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这样思考过程中能够帮助同学们灵活应对。
二、观点倾向不明显
很多同学答题的时候常说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问题,这种多角度分析的方法是非常可取的,能够让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更全面。但是,如果用“辩证的看问题”这样的句子作为整体观点,很多同学容易出现没有明确观点倾向的情况。比如,针对很多城市电动车增多的现象谈看法,所谓观点倾向明显整体来说就是你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还是坏现象呢?事物正反两面都看到了你更倾向于哪一面。没有明确的观点倾向很可能出现后续分析部分逻辑混乱的情况,让考官听的云里雾里。所以同学们切记,要表述出整体的观点倾向来。
三、缺少逻辑,答题没有条理
很多同学答题的时候经常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完全不分点,也不去使用逻辑词。这种情况带来的问题就是考官听得很乱,很多本来应该抓到的点也因为乱而一闪而过了。面试不是笔试,笔试阅卷可以按照关键词给分,但是面试我们讲话内容经常是一闪而过的,如果再不分开说的清晰一些结果可想而知。比如:有的同学会经常出现说一会原因,再说两句影响,再接一点原因。这种情况建议同学们严格依照写好的提纲进行答题,不要做过多的补充。如果有新的想法可以在本次答题之后在提纲上进行补充,下次练习的时候再加上;或者运用主体分析法的时候完全想到哪里说哪里,不会回头依照主体的逻辑关系去排序。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大家写好提纲之后一定要回头整理一下主体的逻辑顺序,哪怕是简单的标清楚1或者2也可以,避免逻辑混乱的情况出现;或者是完全不运用第一、第二这样的逻辑词。对此,我们建议大家首先要在提纲上写清楚逻辑词是什么,而后要通过强化练习形成运用逻辑词的习惯,比如只作答逻辑词加题目框架,删掉扩展内容部分,同一题目反复作答5次左右,直到逻辑词没有问题为止,换另外一道题目继续进行巩固练习。
四、分析方法掌握不到位
很多时候我们同学经常抱怨自己作答时间短,没什么可以说。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我们同学没有掌握针对题目的分析方法导致分析的角度比较单一,没有什么好说的。对此,我们希望同学们一方面能够根据做过的题目总结一些常用的分析办法,比如主体分析法、层面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等等;另外一方面,同学们也应该利用好基础讲义后面的补充材料部分,上面有一些分析方法的介绍,以及注重和其他同学的讨论交流,多分享,多补充,为同学开阔分析角度和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有了方法,还需要做题进行进一步巩固,否则掌握的不熟练那么实际思考中运用起来难度就比较大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