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中华帝国的中心中原与“四夷”所在的边疆也的确呈现为互为依存的主次关系?

如题所述

因为,在历史发展中融合“华夷”而形成的汉民族,经济文化上远远高于“四夷”边疆,且中原王朝的综合国力也经常是卓然高出周边各族,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原王朝对边疆民族及政权之胜负、强弱,几乎完全视内部政治形势为转移,每每中原自身政治稳定、国力强盛之时,边疆也相对安定,“边患”也相应地较少,大一统的政治秩序容易得以维持。而中原政治腐败、内部动乱之时,也往往是边疆的多事之秋。可见,所谓“外患”,往往只是内部——中心动乱所导致的一种结果,只要中心稳定,外患则不足成其为“患”。因为,如果连中原都治理不好,奢谈“治边”亦失去了意义。因此,边疆的稳定取决于内地,“固本”(中原)、“尊王”,自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更是从事边疆经营、保持边疆稳定的基本前提。从历史上看,虽然有周期性的边关“烽火连三月”,甚至改朝换代,但因为保持了中心的稳定,所以,这些威胁并不能从根本上威胁到中华文化的中心和主体地位,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无改于此一规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