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狗猫鼠》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狗·猫·鼠》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狗猫鼠》代表了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三个阶层。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高潮。鲁迅支持的“女师大”学潮,是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围绕着“女师大”学潮,鲁迅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展开了毫不妥协的斗争。鲁迅写的许多杂文揭露他们的本质,使他们露出原形。“现代评论派”以退为进,发表一系列攻击作品,1926年2月21日,作者鲁迅写下此文予以回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猫·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0

《朝花夕拾》中《狗猫鼠》的主要事件有4个:

1.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2.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3.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

4.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狗·猫·鼠》通过三种动物之间详尽的论述来表明了当时中国的景况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扩展资料:

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阐述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实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

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奸笑。

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也就是鲁迅的往事。《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猫·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27

《狗猫鼠》的主要事件是指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高潮。

第3个回答  2020-10-07
猫鼠狗的主要内容
  《狗·猫·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本文为猫鼠狗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猫鼠狗的主要内容
  《狗·猫·鼠》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篇2:猫鼠狗的主要内容
  《狗?猫?鼠》——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篇3:猫鼠狗的主要内容
  《狗·猫·鼠》是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取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阐述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实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奸笑。
  附:《狗·猫·鼠》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他回忆童年到青年事情的经典文学作品,而《狗·猫·鼠》一文便是其中故事之一。
  此文讲述了鲁迅先生仇猫的原因以及他养隐鼠的经历,此文仅是叙事确实反映出了很多的思想,让我不由感叹他文学写作的高深实力。
  那是一个风气败坏的时代。
  那所谓的正人君子却是传播着一个个流言,颠倒着黑白,把褒贬作品作为时尚,那些所谓君子之人已然这样,那么其他人呢?无法想象,那是的社会究竟有多么的黑暗。然而这种风气的盛行却是无人敢出来制止,敢问:这世间究竟还有没有王法啦?
  当然有黑暗终归还是有光明,在那个时代依旧有着一些人,他们对世人的行为所不齿,他们并不随波逐流,不过即使有着这么多的人在谨守底线但社会却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我在想哪个社会缺少了什么,最终,我明白啦,那是封建舆论的影响,那是世代相传的无法改变,他们所缺的是教育从小进行的素质教育,我深知了当今教育的重要,如果当时社会有教育,又给人解放思想的深刻教育。
  现在社会打破封建,但他已深入人心,好在教育事业也已有所成就,仅是现在学生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思进取,在此我也想要提醒同学们,为了自己,也为了社会,好好学习吧!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0

    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

    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狗·猫·鼠》通过三种动物之间详尽的论述来表明了当时中国的景况
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