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历史上清军是骑兵为主吗?

有谁清楚历史上清军装备?

清军早期作战以下马步战冲击明军阵型为主。而且也是女真的传统
宋代女真:绍兴初,尝获北方探事人,云:『虏用兵多用锐阵,一阵退,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如一阵。重兵既乡,郎作圆阵以旋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郎下马步战,待其败走,上马追之。自用兵以来如此

两军相距百步,满洲兵亦下马进战。太祖见两军之矢如风发雪落,声如群蜂,杀气冲天,心中燥甚,遂杀入

顷见新略,书谓奴(按:指努尔哈齐)步善腾山短战,马兵弱;北关(按:即叶赫)马兵最悍,步兵弱。故奴畏北骑,北畏奴步。
北关白羊骨(按:当时叶赫的首领之一)辈曰:「我畏奴步,奴畏我骑,力相抗也,技相敌也。

奴之步兵极精,分合有法;而谈东事者但以为长於弓马而已。

祖削平各处,于是每三百人立一牛禄厄真,五牛禄立一扎拦厄真,五扎拦立一山厄真,固山厄真左右,立美凌厄真。原旗有黄白蓝红四色,将此四色镶之为八色。成
八固山。行军对,若地广,则八固山并列,队伍整齐,中有节次。地狭,则八固山合一路而行,节次不乱。军士禁喧哗,行伍禁纷杂,当兵刃相接之际,披重铠执利
刃者,令为前锋。披短甲即两截甲也善射者,自后冲击。精兵立于别地观望,勿令下马,势有不及处,即接应之。预画胜负谋略,战无不胜,克城放敌之后,功罪皆
当其实,有罪者即至亲不贳,必以法治,有功者即仇敌不遗,必加升赏。用兵如神,将士各欲建功,一闻攻战,无不忻然,攻则争先,战则奋勇,威如雷霆,势如风
发,见遇战阵,一鼓而胜。追问

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05
每每提起八国联军侵华,同袍们大部分就会感到无比屈辱。究其原因,自幼受到的教育就是,我们贫穷落后,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以大刀长矛武装的清军,又怎能使用洋枪洋炮武装到牙齿的联军的对手呢?可悲的是,历史不是这样。1900年8月八国联军入京。当时拱卫京师的部队是晚清新式陆军武卫三军,以聂士成统帅的武毅军为例,:武毅军20000人,战斗人员16200人。步兵装备德国制造毛瑟11毫米口径单发步枪、德国制造11毫米口径连发毛瑟步枪(带弹仓拉一下枪栓射击一发子弹,区别于装一发子弹射击一发子弹的单发步枪以后连发同),共计10000支。7·9毫米口径毛瑟步枪2100支。骑兵装备奥地利产8毫米口径曼利夏连发骑枪1400支。军官装备6发转轮左轮手枪。其余还装备有英制温彻斯特2步枪、俄罗斯制哈乞开斯步枪若干。机枪是少一点只有両挺7·9毫米马克辛重机枪,当时机枪刚刚问世不久各国装备都不多,中国装备的少跟李鸿章有很大关系,李认为机枪太浪费子弹不适合中国国情,后来中国兵工厂仿制成功的重机枪都很少生产。炮兵装备就比较雷人了,75毫米克虏伯大炮16门、60毫米后装炮32门、57毫米速射炮32门、这两种炮射速都在每分10发、还有87毫米速射炮、37毫米速射炮。就炮兵而言,比抗战时期国军一个整装甲种师还强得多。后来一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法国老兵,在回忆录中说,“看缴获清军的武器,有些别说装备,就是见也没见过。就是这样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被八国联军打的一败涂地。

天津附近武库被联军缴获的中国新式军用物资报告单
  36门克虏伯大炮,口径87毫米(1897年埃森制造),折合3.41英寸,其中大部分仍装在箱中。
  60门克虏伯大炮,口径70毫米(1897年埃森制造),折合2.75英寸。
  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速射机关炮,口径57毫米,折合2.24英寸。
  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机关炮,口径47毫米或1.85英寸。
  42门大炮,其中一部分为诺尔登费尔德式,一部分为上海机器局制造,口径37毫米折合1.45英寸。

  10门速射机关炮,口径37毫米,折合1.45英寸。
  20门小口径的速射机关炮。
  3万支具有最新标记的毛瑟枪和曼里彻式来福枪。
  3万把刺刀、军用品及其他。
  约值二百五十万英镑。
第2个回答  2014-06-05
早期清军,以八旗军为主力,骑兵为多。

中期以绿营为主力,保留一部分满蒙骑兵为核心。

近代以后,尤其是捻军之战,僧格林沁统帅的满蒙骑兵全军覆灭,导致满蒙骑兵崩溃,之后主要以团练为主,即湘军、淮军。此时步兵为主。

甲午之后,编练新军,已经是近代军队,按步兵、炮兵、辎重兵之类分类,几乎没有骑兵。
第3个回答  2014-06-05
清朝军队所用装备纷繁复杂,仍是冷兵器与火器并用。八旗以骑兵弓箭为主,绿营以步兵辅之,武器名目杂多。雍正朝时,才议定以鸟枪、弓箭、大炮、藤牌为各省的标准兵器,四者之外的武器则依各省差异而装备,
第4个回答  2014-06-05
是的,1644年进北京时,全部为骑兵。甚至有人不止一匹马,因此躲过了京城鼠疫,得以入主中原。传播鼠疫的跳蚤怕马的味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