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多少寺庙

如题所述

 法海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山。
  法海寺创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初名“兴福院”,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始改今名。一千多年来,该寺历经沧桑,代有兴废。宋政和七年(1117)曾改作道观,称“神霄宫”。此后不久,又恢复为佛寺。明代,寺院一度被豪强占为私人别墅。至万历年间,才复旧观。此后又久为俗家所侵占。直至1928年,圆瑛法师主持雪峰崇圣寺时,才将法海寺收回加以重修,作为雪峰下院。1948年,忠心和尚曾创办“法海中学”,招收贫寒失学青少年,为社会培育了一批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福州市佛教协会均设在寺内。“文革”中,除殿堂建筑外,佛像等一切陈设悉遭破坏,房屋被工厂、机关等占用。1976年后落实宗教政策,寺院交还佛教界,并重加整修。
  法海寺的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阁、弘化楼、客房等。

  涌泉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郊鼓山。
  据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涌泉寺“其先为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填潭建寺。当建寺时,寺前一壑泉水如涌,故名涌泉寺。宋咸平二年(999),真宗赐额“鼓山白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成祖赐名“涌泉寺”。永乐六年(1408)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两次毁于火,寺内建筑所剩无几。万历四十七年(1619)至天启七年(1627)间重建。清顺治、康熙年间又经修缮扩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赐御书“涌泉寺”匾额。
  涌泉寺现存殿宇大多系清代建筑,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千佛陶塔、藏经楼、印经楼、香积厨等。

  西禅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西门外的怡山。
  西禅寺建于隋以前,原名清禅寺。后唐长兴年间(930—933)改名长庆寺,后以福州四城各有一大寺(东禅、南禅、北禅、西禅),将长庆寺称为西禅寺。宋代两次重修。元至正九年(1349)再修。明正统二年(1437)、崇祯十年(1637)又两次重修。清代几度重修。光绪二年(1876)至十七年(1891),按唐宋时格局重建,并在法堂后新建一藏经阁。1928年又重建明远阁一座,辟寄园和放生池。1941年9月,西禅寺部分殿堂被日本侵略军炸毁。后修复。1956年又进行重修。“文革”中遭受破坏,后由爱国侨僧、居士和华侨等捐款修复。1983年,西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西禅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铁塔天灯”、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禅堂、方丈室、念佛堂、明远阁、钟楼、鼓楼、玉佛楼、报恩塔等。

  林阳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区。
  林阳寺古称林洋院,又名瑞峰林洋寺、瑞峰院。该寺创建于后唐长兴二年(931)。明初寺废。万历四十年(1612)重建,后又废。现存寺院为清光绪年间重建。寺宇建筑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格局。1930年,圆瑛法师曾担任住持。
  林阳寺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伽蓝殿、地藏殿、大悲殿、祖师殿、报恩堂、古月塔院、客堂、禅堂、斋堂及僧寮等。
  1983年,林阳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地藏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门外金鸡山下。
  地藏寺建于武帝大通元年(527),名法林寺,是福建省最早的尼寺。唐乾宁元年(894)重修。五代时期称金鸡山报恩寺,寺内建有地藏殿。宋、元、明各代皆有修葺。后因遭火灾,寺毁。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在报恩寺地藏殿遗址建新寺,取名地藏寺。清末以来虽多次扩建,但基本上保持原貌。抗战前夕,重新整修,成为福建女众丛林,净土道场。
  地藏寺现有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楼、客堂、五观堂、念佛堂、库房、方丈室、寮房等。
  1983年,地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崇福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象峰山麓。
  崇福寺原为“祝圣道场”,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后毁。明末清初重兴。后复废。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并扩建,至此乃具丛林规模。该寺为曹洞宗法脉。新中国成立后,福州市佛教协会于1957年在寺内创办佛教安养院,并改为女众道场。1981年,福建省佛学院女众班设在寺内,首创当代中国尼众学府。1983年,崇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据文献记载,日本长崎县建有圣寿山崇福寺,俗称福州寺,为象峰崇福寺的分寺。改革开放后,日本佛教友人曾多次来此寻根认祖。
  崇福寺主要建筑为钟鼓楼、天王殿、大殿、法堂、念佛堂、五观堂、观音阁、库房、香积厨、方丈室、校舍、僧舍等。

  崇圣寺
  位于福建省闽侯县雪峰。
  崇圣寺简称雪峰寺,创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初称应天雪峰禅院。乾宁元年(894)移寺陈洋(即今址)。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名雪峰崇圣寺,当时即有“南方丛林第一”之美称。明代,该寺列为中国禅院五山十刹之一。清末,雪峰寺与怡山长庆寺、鼓山涌泉寺、瑞峰林阳寺、象峰崇福寺并列为福州五大丛林。1928年圆瑛法师任住持。此外,该寺胜进法师于1938年到马来西亚弘法,在怡保建“东莲小筑”,作为雪峰下院,并时时拨款回寺修建。抗战期间,寺遭炮轰,天王殿也被台风吹毁。1980年后,陆续进行重建。
  崇圣寺为佛教禅宗云门、法眼二宗派的发源地,在佛教史上颇有影响。
  崇圣寺主要建筑有内外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禅堂、法堂、祖师纪念堂、枯木庵等。
  1983年,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万福寺
  位于福建省福清县黄檗山。
  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789)。自唐以后,历代兴废不一,史乘乏载,难以稽考。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重修。嘉靖三十四年(1555)遇倭寇之乱,又遭焚毁。万历二十九年(1601)复兴。万历四十二年(1614)赐“万福禅寺”额。崇祯十年(1637),隐元禅师归任主持,万福寺成为明末清初福建一大名刹。1928年,寺被山洪冲毁。近年来,福建省佛教协会成立了修建委员会,有计划地对万福寺进行修复。
  清顺治九年(1652),日本长崎华僧所建的兴福寺住持逸然及唐三寺诸护法,数度联名邀隐元东渡弘法。隐元遂于顺治十一年(1654)五月率领徒众三十人离黄蘖南行,七月五日安抵日本长崎。到日后,又得到后水尾天皇及德川幕府德川家纲将军的优遇,在京都宇治赐地建寺。新寺建成后,隐元不忘故山,仍命名为黄檗山万福寺,并创立一新宗派,与日本原有的临济、曹洞鼎立,称为黄檗宗。后来日本黄檗宗僧侣就称福建的祖寺为“古黄檗”,称京都的新寺为“新黄檗”。日本黄檗山的建筑规模、丛林制度和宗教仪式等,完全仿照福清黄檗山的形式,今犹保存三百年前隐元时代的规模。其最初十几代的住持,多由中国渡日的僧侣担任。清中叶后,中日黄檗山僧侣的往来濒于停滞。1979年,日本黄檗宗各寺以宗议会议长吉井鸠峰为团长,组成“古黄檗拜塔友好访华团”,来到福清黄檗山万福寺拜塔礼祖,恢复了中断已久的中日两国黄檗山佛教的友好联系。其后,“日中友好临黄(临济与黄檗)协会”又多次组团来访。1983年,他们在黄檗山建立了一座“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开山隐元禅师东渡振锡之地”碑,以为纪念。
  1983年,万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30
1.打开“设置”。 2.点击 “更多 > NFC”。 3.点击 “NFC” 开关,开启 NFC。 4.点击 “Huawei Beam” 开关,开启 Huawei Beam。若还有“读写/点对点”开关,也请一并开启。 NFC功能有以下三种: 1.通过 NFC 快速快速传输信息和文件 首先确保两部设备屏幕均已解锁,且已开启 NFC 开关和 Huawei Beam 开关。若 NFC 界面还有读写/点对点开关,也一并开启。 1)发送方在手机中选择需要分享的信息,如网页、联系人、视频等。 2)紧贴两部设备的 NFC 感应区域。连接成功后,发送方手机发出提示音,需要分享的界面变小。 3)按照屏幕提示,发送方点击手机屏幕,信息会同步传输到另一部设备。传输开始后,即可将两部靠近的手机分开。传输完成后,进入NFC即可查看接收到的图片、视频、安装包。 2.通过NFC 完成手机支付 手机上安装支持 NFC-SIM 功能的SIM卡,如不确定SIM卡是否支支持NFC功能,请从您的运营商营业厅更换支持 NFC-SIM 功能的SIM卡。在支持 NFC 的公交刷卡器、POS 机上都可以使用手机支付。 1)将 SIM 卡插入支持 NFC 功能的卡槽。 2)打开NFC开关。NFC 安全芯片选择支持 NFC 功能的 SIM 卡,默认付款应用选择对应的运营商钱包应用。 3)打开运营商钱包应用,按照提示绑定卡片和圈存。当支持 NFC 功能的公交刷卡器、POS 机等终端上显示付款金额时,将手机触碰带有触摸付款徽标的终端感应区,即可轻松付款。 注:该模式支持关机刷卡,但必须在关机前开启NFC开关,才能在关机后正常使用支付功能。 3、通过NFC给实物充值 1)保证NFC功能处于开启状态:请进入“设置 > 更多 > NFC”,保证开关处于开启状态。 2)下载对应的应用,如微信,支付宝,翼支付等。 3)找到手机NFC的感应区。 4)将公交卡放置在手机背面NFC感应区。 5)在弹出的可识别应用中选择对应的应用。如:北京公交卡请选择微信,支付宝,e乐充等;武汉公交卡可以选择武汉通行等。追答

每次玩都很清晰。,应该早知道的 fjns/www.h-xo.com?uMqBu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