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如题所述

宋代的大人物,像苏轼、蔡京、黄庭坚、高俅、王安石、李清照、陈师道、曾巩等人可以说是人们熟知的,很多人可能会以为他们之间互不相干,事实上他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甚至让你大吃一惊。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梳理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你可别说不信。

  1、王安石和蔡京

  王安石乃是一代名相,又是改革家兼大文豪,而蔡京乃是一个奸相,臭名昭著,到现在还臭不可闻,这两个人怎么能扯到一起呢?其实他们两家是好亲戚,蔡京的弟弟蔡卞是王安石的乘龙快婿。

  

  蔡卞跟蔡京都是著名书法家,两兄弟同年参加科考,一同高中进士,从此双双进入仕途。蔡卞的官做得虽然不如他哥哥,但是也做到了枢密院事。当然蔡卞跟他哥哥关系很不好,主要因为兄弟俩政见不同。另外蔡京跟大宦官童贯打得火热,蔡卞也不赞成。然而南宋时候,朝廷惩办蔡京,蔡卞却受到牵连,当时蔡卞虽然已经去世,也因为蔡京的缘故追贬为单州团练副使。说起来他贬得颇有些冤屈。

  

  2、陈师道和李清照

  陈师道和李清照虽然都是文学大家,但是把他们扯在一起好像也有些让人意外。其实他们两人也有姻亲关系,李清照的婆婆跟陈师道的夫人是亲兄妹。这位陈师道跟他的老师苏东坡有所不同,苏东坡一生都在官场打拼,虽然多数情况下都不得意,但是好歹他还是国家公务员。而陈师道情况就差多了,他虽然得到老师苏轼的举荐,做过徐州教授之类的小官,但是这个人太过孤傲,所以始终得不到提拔。他虽然安贫乐道,无奈要养家糊口,日子总过得非常拮据,有时甚至难免受饥寒之苦。

  

  到了冬天,陈师道衣衫单薄,还要出门做事,妻子郭氏不忍丈夫受冻,就找到自己的胞妹,也就是李清照的婆婆,向妹妹求告,借得一件皮衣。陈师道知道是从赵家借来的,非常生气,坚决“不着渠家衣”,为何陈师道如此执拗呢?原来他的连襟,也就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乃是一趋炎附势的小人,赵挺之做宰相的时候,因为跟黄庭坚不和,就公报私仇,多次贬黄庭坚的官。陈师道鄙薄他的为人,宁肯冻死,也不穿赵家的衣衫。当然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还是很不错的,他是位金石学家,多年做地方官,跟李清照夫唱妇随,让李清照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

  

  3、曾巩和魏夫人

  唐宋八大家人们耳熟能详,曾巩是八大家中最少被人提及的一位,但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一代大文豪。而魏夫人很多人就会感到生疏,魏夫人其实是北宋的一位女作家,当时名气很大,跟李清照齐名。朱熹曾经这样评价:“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

  

  这位魏夫人跟曾巩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她是曾巩的弟媳妇。曾巩的弟弟名叫曾布,曾经官至副宰相,但他却是跟蔡京做副手,蔡京做了很多坏事,曾布自然脱不了干系,他名声不好,显然是沾了蔡京的光,而这当然也会影响到魏夫人。魏夫人名动一时,后来却沉寂,是不是与此有关呢?

  

  4、李清照和秦桧

  把李清照和秦桧扯在一起,简直有些匪夷所思,但是这两个人还真有关系,当然是姻亲关系。什么姻亲关系呢?秦桧的夫人王氏,是李清照的表妹,也就是说秦桧是李清照的表妹夫。

  人们都知道,李清照的青年时代是很幸福的,未出嫁时,她是大家闺秀,又是大才女,在家里受父母宠爱,社会上又有才名。后来跟赵明诚结婚,可以说找到了如意郎君,赵明诚也非常有才,夫妇相互唱和,幸福得连神仙都会羡慕。但是金人内犯之后,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丈夫赵明诚去世,可谓国破家亡,李清照的生活一下子从天堂落入地狱。她甚至连生活都没有着落,而她的表妹却是宰相秦桧的夫人,李清照完全可以向表妹求告,怎么着也不至于过得那样凄苦。但是李清照却没有这么做,在诗中她曾经写过“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生活中的李清照也不愧是女中的丈夫,她宁肯受饥寒之苦,也不向奸相秦桧求援。

  

  5、苏轼和高俅

  把苏轼和高俅扯在一起,估计会惊掉很多人的下巴。苏轼怎么能跟高俅扯在一起呢?其实他俩的关系还不一般。苏轼在京城做翰林侍读学士的时候,高俅曾经是苏轼的书童,此人聪明乖巧,写一手好字,而且还能吟诗作赋,这当然跟苏轼的影响分不开,但起码这孩子的天资不错,所以苏轼非常喜欢他。

  后来苏轼外调到中山府任职,高俅想留京,苏轼就打算把他送给曾布做书童,不知怎的,曾布没有接受,苏轼就又把高俅送给好友王珗,这位王珗乃是驸马爷,神宗的妹夫。王珗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属于皇亲国戚,高俅到了王家,就等于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一个小书童居然成了奸臣,这事恐怕苏轼也想不到。

  

  6、苏门高足,占尽文坛风光

  苏东坡在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地位就不用多说了,他还有几位高足,号称苏门四学士,他们是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还有一种说法叫做苏门六君子,就是在四学士之外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这几个人物可以说都是文学史上的大家,秦观是婉约派一代词宗,而婉约派跟他老师的豪放派堪称分庭抗礼。黄庭坚和陈师道都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江西诗派素有“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祖乃是杜甫,也就是说杜甫是江西诗派的祖师;三宗分别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也就是说这三位分别是江西诗派的三大宗师。苏门师徒可以说占尽北宋文坛的风光。这成为北宋乃至整个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4
宋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宋代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两宋时期不仅有开封、杭州等繁华的商业大都市,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镇市和乡村集市。同时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商业联系也不断增强,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纸币开始流通。这些都表明宋代商品经济比以前更加繁荣、发达。
商品经济的大发展酝酿着理论形态的转型,传统儒学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客观上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研究现实而非名物训诂,这就是“经世致用”思想。理学起于北宋,盛于南宋,学派众多,异彩纷呈,这本身就是儒学“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因此,商品经济的大发展是宋代理学产生的现实沃土。 整个北宋社会经济发达,但国家财政却相对匮乏,有时甚至出现财政危机;有着庞大的军队,对外作战却显得软弱无力,中央政权“积贫积弱”。
到南宋时仅是偏安一隅。面对现实,人们更多地反思:为什么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了,国家却无法完成统一大业。封建统治者更需要一种理论、一种思想维系国家统治。许多有识之士努力通过对儒学经典作出符合现实的新解释,寻找解决现实社会矛盾的答案,由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国家的“大一统”。在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中不同学派、不同观点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理学正是在与其他学派的争鸣中得到了巨大发展。
在内容上,理学是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了儒学的二次转型,标志着儒学向更高层次更综合方向发展;在探究世界的本质上,理学明显运用了道家本体论的思想;在道德修养及实践方面,理学明显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朱熹理学体系一出现就受到统治阶级的上层及士大夫的重视,影响迅速扩大。理学思想达到了统治者所提倡的儒学修身、佛学治心的要求,即在道家本体论的框架下论证封建统治的必要性。朱熹著述及其理学体系深得宋理宗的推崇,在地主阶级的推动下理学成为官学。也被一般的民众接受。在理学思想的推动下,中国迅速实现“大一统”
第2个回答  2020-09-29

宋代的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政治的一种反映。

比如说大文豪苏轼。苏轼被贬后,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寄情于山水和美食,而且创制了很多美食。例如东坡肉,并留下了“少着水,慢着火,火候足时它自美”的名言,从此红烧肉成为民间美食的一大代表。

在被贬的过程中,苏轼还创作出了一些名篇,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3个回答  2020-09-28
宋代文学是指涵盖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等文化作品的统称,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