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去世后,为何不是长子豪格继位,而是6岁的福临?

如题所述

皇太极,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但是在皇太极是突然猝死的,所以并没有指定继承人,而这就引发了皇位之争。所以导致在当时有很多的人在争夺皇太极留下来的皇位,其中皇位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就是皇太极的长子34岁的大阿哥肃亲王豪格,另一个就是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这两个人都是能征惯战、屡立战功的勇士,并且都善于治国整军,文武双全,而且在满清八旗中都有着支持自己的势力,比如豪格就有两黄旗和两蓝旗的支持,多尔衮就有两白旗和两红旗的支持,可以说他们两个的势力都是旗鼓相当的,也是整个满清中最有机会登上九五之尊的人,那么又为什么到最后他们两个都没有登上皇位,反而是6岁的福临登上帝位呢?

豪格从年少时就征战四方,是皇太极的长子。也是跟皇太极争讨蒙古明朝各地,多次立有战功,参加过宁锦之战。绕路包围攻打京城,使崇祯杀了袁崇焕的将领 。为满清创立下汗马功劳。

皇太极死后,未留下遗旨。作为皇长子的豪格,身材魁梧超群,又久经沙场,屡建军功。按立长的规矩,继承大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被人从众多宗王中众拥推立,有成为争夺皇位最有优势的人选,两黄的将领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的重臣都表示支持豪格为帝,兰旗济尔哈朗也是拥护。还有皇太极二哥礼亲王代善也是以“帝之长子,当承大统“的鼓吹。加上双黄,正兰三旗在军事上实力,占有绝对优势。却被主要竞争对手多尔衮,人家功劳太大,支持者更多,势力也大,所牵制没有成功。

在当时皇太极没有指定皇位的情况下,其实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皇太极的皇长子豪格,豪格作为皇长子,按照满清立长的规矩,豪格完全可以合情合理顺理成地继承大统,两黄的将领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重臣都明确表示支持豪格为帝,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礼亲王代善也都明确表示支持豪格继承皇位,但是可惜的是八旗中的另外四旗都明确反对豪格继承皇位,支持多尔衮当皇帝。

毕竟多尔衮也是满清开过皇帝努尔哈赤的儿子,所以他也有权继承皇帝,这样在两方势均力敌的情况,清朝的皇帝位置一直都悬而未决,他们都知道这种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否则迟久生变,但是如果他们两个一直这样争下去,就算争到死也争不出个所以然啦,在这种情况下,豪格选择了退出,多尔衮也在众人极力反对的情况下放弃了皇位的竞争,这样在众多的退让与妥协下,最终选择了皇太极的嫡长子六岁的福临为帝,由于福临的身份要比豪格的身份更为尊贵,所以此时的豪格集团也没有任何的反对,这样在双方的权力都需要平衡的情况下,福临就这么奇迹般的当了皇帝,并成为了日后满清进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

不过我想多尔衮和豪格万万想不到是,福临这位看起来毫无威胁的帝王,竟然会成为日后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而他们两个也基本上没有一个好的下场,豪格顺治元年四月,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后,仍封肃亲王。顺治三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灭张献忠政权。顺治五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多尔衮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刚开始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而顺治帝在多尔衮和豪格相继死后,开始亲政,面对全国出现新的抗清高潮,顺治帝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顺治十年(1653年),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采纳范文程等的建议,设兴屯道厅,推行屯田。十四年(1657年),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对地方官员制定《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分别予以奖惩。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这些措施,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清朝也在顺治帝的治理下,开始走向繁荣,并最终为清朝日后的“康乾盛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