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中的“埏埴以为器”的“以为”怎么翻译?

如题所述

《老子》四章中的“埏埴以为器”的“以为”的意思是:把……作为。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一章》:“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作品原文:

《老子四章》

老子 〔先秦〕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词句注释:

    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

    埏埴:和泥制作陶器。

    户牖:门窗。

    企:抬起脚后跟站着。

    跨:迈步越过。

    余食:吃剩的食物。

    赘形:身上的赘疣。

    智:聪明。

    明:圣明。

    寿:长寿。

    未兆:尚未显出迹象。

    累土:堆叠的泥土。

    曰余食赘行(行:通“形”,形体)

    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

    起于累土(累:通“蔂”,土筐)


白话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作品赏析:

这一章老子讲的是“无”和“有”的辩证关系问题。“无”和“有”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存。没有“无”也无所谓“有”,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里的“无”和“有”和第一章讲的“无”和“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范畴。

老子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问题。车轮中间空无,可以用来放车轴,从而发挥车子的功用;瓷器中间空无,可以用来盛东西,从而发挥了瓷器的功用;房子中间空无,可以用来住人,从而发挥了房子的功用。

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老子通过这三个简单易懂的例子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个物体,它有形的地方只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设置的便利而已,而真正起作用的正是它虚无的地方。他把“无”作为主要对立面来考察,这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如果没有车轮、瓷器、房子这些有形物体的存在,中空的“无”在哪里存在呢?它又如何发挥作用呢?所以片面强调“无”的作用是不合理的。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世界影响: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老子思想影响不仅在道家内无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响深远。其影响不仅包括哲学、宗教、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文艺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性、修辞学诸学科,而且涉及医药、养生、气功、军事、管理、建筑、园艺等众多领域。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早在十八世纪,西方一些国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种文字版本。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老子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雅斯贝尔斯在提出“轴心时期”理论之后,又在《大哲学家》一书中将苏格拉底、佛陀、孔子和耶稣列为“思想范式的创造者”,并把老子列入“原创性形而上学家”。老子思想早已突破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主要成就: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有学者认为《老子》并非成于一时,作于一人。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后来称《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历史评价:

    孔子:“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司马迁:“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扬雄:”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搥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

    韩愈:“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朱熹:“老子之术,须自家占得十分稳便,方肯做;才有一毫于己不便,便不肯做。”

    林希逸:“若老子所谓无为而自化,不争而善胜,皆不畔于吾书。其所异者,特矫世愤俗之辞,时有太过耳。”

    王夫之:“天下之言道者,激俗而故反之,则不公;偶见而乐持之,则不经;凿慧而数扬之,则不祥。三者之失,老子兼之矣。”

    胡适:“老子的最大功劳,在于超出天地之外,别假设一个‘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09

以为的意思是:把......作为。

一、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二、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三、出处

《老子》

注释

1、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

2、埏埴:和泥制作陶器。

3、户牖:门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13
答:这是个省略句,以为中间省略了“之″。翻译:把它制造成器物。
第3个回答  2022-08-21
《老子》四章中的“埏埴以为器”的“以为”的意思是:把……作为。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一章》:“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4个回答  2022-08-23
此处“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即把它作为,让它作为。
“埏埴以为器”的意思:把陶泥做成器皿。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