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如题所述

形式主义,指的是一种只看事物的表象而不加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科学原理。
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其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是欺上瞒下,做表面文章,虚多实少,阳奉阴违喊口号多,不折不扣抓落实少。 [1]
形式主义(formalism)典型特征是脱离现实生活,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艺术形式的绝对化,认为是形式决定内容,而不是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根源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具体到一个单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有二。
一是名利思想。功利主义的私心是滋生形式主义温床。个别领导为了个人和单位出名,显示所谓“成绩”,热衷于搞一些声势大、规模大、影响大的“明星工程”;不考虑单位实际和能力,到处出国考察,每天大吃大喝,浪费国家大量财力、物力;有的眼睛长到头顶上,“只要领导满足,不怕群众骂娘”;有的抓工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以牺牲单位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名利。
二是懒惰作风。惰性引发飘浮思想,只管形式,红火,喜欢把功夫下在形式上,只管快,不管效果怎样。有的满足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只满足上级指示原本传达,该抓的问题没有及时抓,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形式主义害死人”,基层和群众深恶痛绝。根治形式主义顽症,一定要在思想根源上正本固元,在重点难点上猛药除疴,在责任落实上动真碰硬,在源头治理上防患未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1、形式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作表面文章,以赢得上级肯定和领导满意。在准备工作不充分,匆匆忙忙下发文件、重形式、轻实效,不认真领会上级指示精神,也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工作难以推进,停止不前, 抓工作,满足于电话布置了,领导强调了,要求也提了,至于自己负责的项目是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则全然不闻不问,只做上篇文章、忽视下篇文章,对工作随意性、轻浮态度,

2、脱离实际,照搬照套。存在把上级领导的指示当教条,不吃透主要精神,不注重结合本地实际,而是照本宣科,机械地照搬照套,形成“领导说啥,我咋办”,根本不去考虑价格管理工作的“不缺位”、“不越位”的红线,碍于压力出台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一旦出现问题,则是“上面这样说,我才这么办”,推诿,扯皮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抓工作,片面认为“想到”就是“做到”、“能写”就是“会做”,计划措施很周密,却不注重深入实际抓落实。凡此种种,表面热热闹闹、兴师动众,实际效果收获甚微。

4、作风浮漂,工作轻浮。局日常不少工作抓不紧、抓不实,拧不紧螺丝扣。习惯于通过所谓开“小”会、发文件、来推动工作。大部分价格监督管理工作深入实际不具体,持续监管困难,雷声大雨点小,不得罪人,不敢得罪人,造成了局内表面一团和气,而在有些工作中则困难重重。如在有些具体反映的民生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分管领导不管亊,主要领导装“糊涂”,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导致有些收费管理的严肃性没有得到。

1、特别是只注重交待工作,不注重交心,缺乏面对面交流,关注不多、了解不多,听到的意见建议也少,有的领导甚至不注重接纳下属的意见。还有的领导不能正确对待批评,不善于批评、不敢批评,个别同志身上还存在老好人主义思想。对股室工作没有严格要求,对分管股室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碍于情面没有及时指出,以致工作纪律涣散,影响工作进展。

3、存在缺乏表率精神。有的班子成员带头抓落实不够,有的同志责任意识不够,担当精神不强,面临艰巨任务、复杂局面,有时抓工作不够深入,执行力不够强。个别班子成员在执行局班子决定方面原则性不够强,存在会上和会后不一样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凭经验办亊,缺乏创新观念。不能很好地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缺乏与基层打交道的智慧和勇气,缺乏为民服务的能力和妥善解决基层突出问题的能力。

4、存在“官本位”思想。一些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水平不高,对群众办亊冷硬横推、敷衍搪塞,有的办亊程序多、手续繁琐,群众不方便。而我们对一些慵懒散慢的干部缺乏有效管理,对一些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提醒不够。

(三)享乐主义方面

1、干亊的精气神不足。一些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办亊拖拉疲沓,缺少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雄心,工作按部就班、被动守摊、因循守旧,跟班有余、领跑不足,攻坚克难的勇气不足,开拓进取的意识不强。苦干实干的韧劲不足。班子“率”和“带”不够,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不够,干部工作作风不踏实、不扎实、不落实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工作虎头蛇尾,重形式、走过场,满足于应付交账,甚至工作来了一阵风,临近考核抓一把,上级检查抓一会,热乎劲一过就松了下来。

2、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有的同志担当意识、担当能力还远远不够,与我们所肩负的责任有很大差距。有时光考虑困难多、考虑客观多,缺少了应有的担当。在工作中有“软怕躲退”的现象,对矛盾不敢触及、怕担责任,对问题不敢批评。

3、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坚守不够。在价值取向上,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亊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有些同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意识有所淡化,怕艰苦、怕吃苦的思想有所抬头,下乡怕脏、工作怕累、雨天怕淋、刮风怕沙,健身时光想多跑几米,工作时老想少走几步,计较个人待遇、贪图安逸享受的心理不断滋生。生活上想与条件好的同步,工作中却强调客观困难。

(四)奢靡之风方面

1、奢侈浪费的思想日益滋长。公务交往中总觉得节约是小气、铺张是气派,在接待时,为了显示诚意和“大气”,安排吃饭要去上档次的饭店,安排住宿要住高档宾馆,存在超标准接待、铺张浪费现象。主观上认为偶尔的超标不属于大问题,有时甚至认为是工作需要。

2、生活方式庸俗化。“关系学”还很有市场,讲人情、划圈子、靠关系,吃吃喝喝,陷入庸俗化。坚持原则不够。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组织原则上,一些同志纪律观念不强,讲关系不讲原则,组织小团体,面对亲戚、朋友、同事的请托,存在打招呼、乱讲情的现象。习惯忙于应酬。拿“接待为工作发展、接待也项目找出路”当借口,把应酬看作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

2、工作布致的多,检查的少,重形式、轻实效。抓工作满足于开会布置了,要求也提了,至于工作是否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则不闻不问,有些工作只停留在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以文件精神开展工作、落实具体工作不够。比如厂务公开工作,虽然制定了厂务公开制度,也设立了公开栏,但党务、政务、财务等方面公开内容不全面,不及时,开工资没有工资条、社保缴费没有收据、职代会上民主评议干部结果没及时公示等问题,对此职工群众有意见。

3、调研做表面、走过场。下基层调研,往往是按‚安排表‛走,‚接地气‛不够,调研简单听汇报、看材料、搞座谈,用接触基层干部代替接触基层群众,用基层干部意见代替普通群众意见;一般半天时间能走好几个单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调研收集上来一些问题和意见,没有制定方案给予落实和立即解决。

(二)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1、群众意识不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接地气、通下情、听取基层的呼声不够,了解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不能全面掌握了解群众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没有和职工群众真正打成一片,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意识不强。比如良种场没有农机具停放场和粮食晒场问题等,职工群众反映过多次,但都由于上级没政策和资金、场地等原因,至今未解决。

(三)享乐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1、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在工作中,缺乏开拓进取的意识。存在着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得过且过的现象。工作满足于过得去,缺乏敢为人先,勇站排头的激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时有存在。比如有些干部干工作有不做后三名,不求前三名的思想。忧患意识淡薄,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种业整合、做大做强垦丰种业的背景下,领导班子更应该拿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决心,带领科研种业艰苦创业、再创佳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纪律意识淡薄,自我约束不够。主要表现在:以单位上班远、班车不及时为借口,上下班迟到早退;上班时间干与工作的无关的事,存在上班打游戏、玩手机、逛淘宝等现象。

2、在公务接待中,存在超标准接待的现象。虽然今年上半年招待费比年初预定标准有所下降,但陪餐的人过多、餐费超标准、不在指定的地点用餐等现象时有发生。

3、在个别领域存在着浪费现象。有家大业大,浪费点不以为然的思想。比如办公耗材、用电、用水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

2、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薄弱,民主依法科学决策不够。部分成员团体意识、大局意识不强,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时有表现。在加强班子团结方面,存在说的多、做的少,知行不一的问题。干部队伍长期没有进行轮岗交流,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不足,干部队伍缺乏活力;缺乏完善的干部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督查和绩效考核工作力度不大。

1.有各项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力。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征求意见、座谈了解,反映出司法局存在制度执行不力问题。干部职工不按规定请销假、不严守上下班时间、上班时间外出办私事等现象时有发生。制度执行不力或遵守制度不一惯,不仅影响政令畅通、法纪彰显,还严重影响制度的权威,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一定程度降低部门和部门领导班子的公信力,损害了部门形象。

3.密切联系群众不够,深入群众之中向群众学习不够,对群众的诉求未能及时解决。一是与群众交往少,掌握的情况不准确、不全面;二是有时履行职能不到位,在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特别是法律援助方面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三是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方法不多、措施不力,有时遇见问题,找客观原因的多,找主观原因的少,找别人问题的多,找自己问题的少,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需进一步加强。

1、群众观念淡薄。有的班子成员自认为出身农家,大多有过基层工作经历,和群众有感情,对群众的想法十分了解,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群众的想法,所以在工作决策中自觉不自觉存在忽视群众利益现象,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不深,铺下身子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做得不多,与XX部门职能不相适应。工作中考虑上级评价多,考虑群众需求少;对群众考虑面上情况多,考虑部分群体的特殊困难少;考虑群众物质层面需求多,考虑群众精神需要和内心感受少。有的政策和工作安排,事先调研论证不细,征求群众意见不充分,与群众需要和基层实际结合不紧密,尽管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实际效果不佳,群众满意度不高。

3、工作效能差。部分班子成员同志工作效能不高,存在“推一推、动一动”的现象;个别同志碍于情面,对分管单位出现的问题不批不说,任其发展,比如对少数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串岗脱岗,干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疏于管理。个别同志站位不高,汇报工作报喜的多,报忧的少,讲成绩的多,谈问题的少,被动接受指示多,主动提出建议的少。个别同志担当意识不强,对于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的事项,缺乏主动分忧精神,一定要等到领导定调拍板或集体研究,才去进行实际操作。个别同志全局意识不强,强调分管的多,对其他工作参与不多,不能和其他班子成员搞好配合。个别同志工作中还有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情况,有不讲大局、不顾长远的倾向,喜欢围着领导转,投领导所好,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

2、勇于担当精神不足。班子成员缺少担当精神,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回避矛盾和问题,怕担责任、怕得罪人,缺少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能力。班子成员忙于各自分管工作多,对全局性工作和不分管的工作关注少,主动进行横向工作交流少。有的同志随着职务提升,官气多了、干劲少了,动口多了、动手少了,被动应付多了、主动作为少了
第2个回答  2020-11-09
一、用哗众取宠代替实事求是;二、用投机取巧代替实干苦干;三、用粗枝大叶代替一丝不苟;四、用走马观花代替深入实际;五、用僚草应付代替严谨作风;六、用高喊口号代替实际工作;七、用三心二意代替全心全意;八、用虚张声势代替雷厉风行;九、用欺上瞒下代替求真务实;十、用表面文章代替表里如一。形式主义的主要根源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思想。
1、弄虚作假,不求实效。形式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以赢得上级肯定和领导满意。有的单位开展大型活动,既不认真领会上级指示精神,也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为寻求“轰动效应”,在准备工作不充分匆匆忙忙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层层鼓动、全面铺开,重形式、轻实效;有的抓工作,满足于开会,领导强调了,要求也提了,至于工作是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则全然不闻不问,只做上篇文章、忽视下篇文章;有的哗众取宠,欺上瞒下。
2、好大喜功,欺上瞒下。有的在领导面前,不报实情、不讲真话,报喜藏忧,讲成绩夸夸其谈,长篇大论,讲问题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有的一味取悦领导,把领导的喜好做为行事的准则,更有甚者当本单位发生事故案件时,首先考虑的是对个人升迁的影响,不是严肃查处,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而是在要不要上报、怎样上报上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把客观的、偶然的因素强调的多一些,把主观因素讲少一些,以减轻或推卸责任。
3、脱离实际,照搬照套。有的把上级的指示当教条,不吃透主要精神,不注重结合本单位实际贯彻执行,而是照本宣科,机械地照搬照套。有的抓工作,片面认为“想到”就是“做到”、“能写”就是“会做”,计划措施很周密,却不注重深入实际抓落实。凡此种种,表面热热闹闹、兴师动众,实际效果却不明显。
第3个回答  2020-11-11
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

1.文山会海屡禁不止。沉湎于各种会议之中,上级的会要去,本级的会要讲,下级的会要到,地方的会要陪,“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常常不是“一个会开几天”,就是“一天开几个会”。一项任务下来,动脑筋、花时间、费精力最多的就是层层开会、发文件,一传达二指示三讨论四总结五汇报,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忙得不亦乐乎。

2.检查评比五花八门。工作组接连不断,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应接不暇,与落实条令条例无关的达标活动过多过滥。一些单位为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拼凑尖子,单项突击,甚至不顾客观条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宝贵时间,搞“门面工程”、“形象工程”,以一点代全体,以一招管全年,以一俊遮百丑,检查过关,劲松一半。

3.花花点子层出不穷。热衷于提新口号,定高指标,出花花点子,做表面文章,大话空话套话连篇。有的单位一个口号尚未落实,第二个口号又提了出来;有的单位急于踢开“头三脚”,烧旺“三把火”,亮出“新政绩”,片面强调“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实际上是“只怕上级听不到、看不到”。

4.落实工作流于形式。把力量投入本身当成工作成效,把工作过程本身当成干部实绩,满足于做一些程序性工作,且程序越搞越烦琐,正所谓“一步不少走过场,一丝不苟搞形式”;喜欢“跟风”、“刮风”,上级精神尚未吃透,下面情况亦没搞清,就一哄而起,大造声势,盲目上马。

5.了解情况若明若暗。有的领导“深居简出”,主要靠打电话、听汇报了解下情,缺乏第一手材料;有的领导“先入为主”,凭以往印象和主观臆想,随意编撰和剪裁“所需情况”;有的领导即使去了基层,也是走马看花,蜻蜓点水,只在会议室“调查”,在招待所“蹲点”;还有的领导虽然“身入”了基层和一线,但偏听偏信、好喜恶忧。
第4个回答  2020-11-11
1.片面地注重形式而不管实际的作风,或只看重事物的现象而不屑于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
  2.文艺创作中的一种倾向。它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艺术形式的绝对化,认为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决定内容,从而否定内容的意义,割裂形式与内容、艺术与现实的联系。
  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它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都置内容于不顾,而把形式强调到一种绝对化的程度。赫尔巴特的形式主义美学认为,美只能从形式来检验,即从构成美的个别因素和艺术作品形式之间的关系来检验。
  3.形式主义的主要特征是脱离现实生活,作品的内容空虚,表现形式怪诞、离奇。在表现形式上则因侧重点的不同,形成各种不同的流派,如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都属于形式主义流派。这些流派与现代的抽象艺术有区别。前者基本上仍
  以现实事物作为临摹对象,而后者却是所谓“没有表现的对象”或非写实图形的自由组合。一是没有调查就有了发言权。脱离群众,闭门造车,凭印象和主观臆想办事,好大喜功、偏听偏信,工作忙乱。 二是工作流于形式。热衷于提新口号,定新指标,典型的“发烧友”,图虚名、争彩头,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 三是花花点子层出不穷。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点子”,从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很有功底,实际上是纸上谈兵,不好操作。 四是哗众取宠。考虑问题不是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立足于吸引眼球,喜欢整视觉大餐。 五是弄虚作假。把准备做的说成已经做了,把个别的说成普遍的,把布置的说成落实的,华而不实,制造虚假政绩,粉饰太平盛世。 六是取悦领导。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善于研究领导心理,投其所好,一门心思跑后门拉关系,以博取领导的赏识和提拔。 七是工作动机不纯。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后,不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能平等待人。自以为职务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瞒上欺下,追逐名利。 八是嫉贤妒能。心胸狭隘,心理阴暗,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以个人的利益得失为根本,选人用人,把奴才当人才。 形式主义一是体现为不关心群众疾苦,遇事不负责任,做官当老爷的官僚主义;二是体现为以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利己主义;三是体现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四是体现为主观与客观相脱离、认识与实践相脱节的主观主义;五是体现为不讲原则,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自由主义和机会主义;六是体现为以投机、钻营、欺骗、虚伪、圆滑为特征的市侩主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