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戚”拼音:gān qī,亦作“干鏚”,意思是盾与斧。古代的两种兵器。亦为武舞所执的舞具。指征战。
出处:
1、《诗·大雅·公刘》:“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2、《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3、晋·陶潜《读》诗之十:“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4、唐·褚亮《祭方丘乐章·舒和》:“玉币牲牷分荐享,羽旄干鏚递成容。”
5、《魏书·邢峦传》:“未有舍干戚而康时,不征伐而混一。”
6、《南史·梁纪下》:“然先王文武递用……而帝留心俎豆,忘情干戚,溺於释教,弛於刑典。”
7、唐·李昂《从军行》:“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
干戚例句:
1、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2、钟鼓成肆,干戚成舞,虽禹不能禁民之观,且夫饰民之欲,而严其听,禁其心,圣人所难也,而况夺其财而饥之,劳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痛诛其罪,非婴所知也。
3、有苗氏负固不服,舜乃修文教三年,执干戚而舞之,有苗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