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普遍性。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
第二,民族性。
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必须构建新的核心价值观,但同时应当认识到,任何一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历史久远的伟大民族,过去、现在和将来,其核心价值观只能在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第三,崇高性。
核心价值观必须拥有崇高的精神因子。历史和实践证明,作为支撑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理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而号召力只能建立于崇高之上。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
包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能够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价值力量转化为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物质力量,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第一,包容性。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精准提炼与简明概括,汲取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公正从来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成果的积淀和升华,具有普世性的价值,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共同成果和基本规律。
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文明思想库的宝贵财富,社会主义不应该拒绝普世性价值,而必须加以大胆吸收和利用。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登上历史舞台,本身就是在吸收借鉴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二,民族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科学概括,实现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追求、个人价值准则的有机统一。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和共同信仰。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既涵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精神和价值方面的探索成果。
第三,崇高性。
核心价值观必须拥有崇高的精神因子。历史和实践证明,作为支撑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理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而号召力只能建立于崇高之上。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
包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能够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价值力量转化为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物质力量,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