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今年上小班,可是最近很淘气,老师找我谈了几次,没有太大的变化,我该怎样教育

如题所述

我是老师,我来回答吧。
一.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并不是被骂了之后就能够马上停止的。
老师都主动找你谈话了好几次了,那说明他的淘气到一定程度了!家长要重视!否则变成管不住的熊孩子就完了。这点首先要明白!
淘气的孩子应该说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孩子。若家长能加以适当的引导,不但能让他们渐渐不再恶作剧,还可以使他们出类拔萃。
二. 分析分析淘气的原因:
1、好奇心引出的“淘气”。幼儿性格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活泼好动、好奇。幼儿期孩子知识贫乏,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是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试试,往往成人越不让看,越不让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要做,成人则视为“淘气”。
2、想引起成人的注意,故意淘气。有些孩子表现欲极强,喜欢引起成人的注意,如有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表扬,却常常做出了成人不欢迎的事情来,成了“淘气”的行为。
3、因精力过剩造成的“淘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各种能力不断提高,但成人所能提供的活动环境和条件不能满足孩子需要,他们剩余的精力无处使用,也会产生“淘气”行为。
4、有意识的淘气,有的孩子喜欢用有意识的淘气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家长要多观察,看看是哪种。才好对症下药!!
三.宝宝淘气的对策

1、 孩子对不了解的事情感到好奇,是一件好事,实际上这是一种探索、一种学习
这时成人如果只是斥责或打击,他们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泯灭,正在萌发的自信心也会遇到扼杀。成人应该珍惜孩子的这种求知心理,抓住时机,予以引导,一方面,要向孩子介绍新接触到的事物的简单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要耐心讲道理,帮助孩子“淘气”,并要求孩子不影响成人工作或损坏东西。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使他获得新知识,形成好行为。
2、对于想引起成人注意的孩子,成人则应该放下正在干的事情,去关心他,倾听他的要求,然后对他进行合情合理的教育,让孩子知道成人是关心他的,使他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而保持正确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对这一类类孩子,成人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其行动,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遇事力求在事先打“预防针”,让他知道成人对他是关心和注意的,避免引发其“淘气”行为。
3、对于精力过剩的孩子,成人应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提高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力和品德,让其过剩的精力有用武之地。其中父母指导孩子的游戏活动很重要。
不要小看了宝宝的玩,宝宝的玩需要父母的指导和适度参与,如果只是给宝宝买了一大堆的玩具,却不教给宝宝怎么玩,或者大人根本就没有玩过宝宝的玩具,那么你的宝宝就很难从他的玩具中得到更多的“智力营养”。也许他只会把积木杂乱无章地堆叠在一起;把球盲目地扔来扔去;别人玩娃娃家游戏时他往往充当一个破坏的角色;也根本坐不下来耐心地拼图和画画;常常一会儿也闲不住,但也不知他在忙什么,上蹿下跳,大叫大嚷,消耗他过剩的精力。这样宝宝也就很难从玩具和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反而会成为一个讨人嫌的“小闹将”。久而久之,不仅对宝宝的智力发展有影响,也会影响宝宝的性格。
4、对有意识“淘气”的孩子,成人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既不要打骂,也不要训斥,等到事情平息以后,再指出他的不良行为,并给予纠正。也可以用“自然后果”法惩罚一下,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后果,让其牢记教训,下决心改正错误。

家长对待宝宝淘气的态度
不要急于干预孩子的淘气行为,要努力分清行为的本质和动机:是单纯的淘气,还是好奇心驱使下的探索行为,从而决定是加以劝阻,还是因势利导。
重点:要给宝宝立个规矩,让他从小就懂得什么事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个意识在宝宝头脑中扎下了根,就会成为他的行为准则,形成自律。宝宝需要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他展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淘气,可以,只要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纵容或者不管是不行的!!
不论怎么淘气,孩子要懂礼貌,不闯祸,守规则,尊重别人,不打架骂脏话什么的!!!!这就看家长怎么做了。还有就是,熊孩子都有溺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要看他年纪小就放纵!!!要知道,年纪小才容易学坏,而性格,为人正式从小培养的,小时不立好规矩,长大青春期叛逆的时候还能管吗?多和老师或者优秀的家长学习经验,并马上行动吧,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也会很优秀的!!!
望采纳为最佳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