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勘单位的投资风险

如题所述

孙和平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地质勘探行业随着原有的计划经济向新的市场经济的转化,逐步从昔日的“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发展到今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归根结底靠的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风险管理。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有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对于我们的地勘单位来说,目前所面临的动荡多变的经济环境,国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中国加入WTO后带来的市场的分割、竞争的国际化,都给地勘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各种风险,地质勘探行业内大规模的组织结构调整以及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深入,更使地勘单位的投资风险重重,地勘单位在现阶段优惠的政策条件下,为了强队富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只有加快前进的步伐,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条件和现有的资源优势,努力拓展包括投资在内的经济业务范畴;但是各种投资特别是对矿业权(采矿权及探矿权)的投资,对我们来说几乎是前所未有的,投资风险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因此,如何化解和减少地勘投资风险是当前地勘单位必须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需要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地勘单位要进行投资风险管理,首先要明确地勘单位在市场经营中有哪些投资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加以排除或化解。我们只有加强投资风险意识,提高抗投资风险能力,进行系统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投资监管机制才能预防和避免投资风险的发生,从而保证地勘单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赢得主动。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种投资项目预期的收益和风险都是同时存在的,地勘投资也不例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勘工作的分体运作,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与企业化改制,以及地质勘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与地勘成果市场交换机制的形成,未来地勘单位(企业或公司或集团)必然要建立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风险利益机制,以防患投资的失误和失败,因此,对地勘单位投资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地勘单位投资风险

1.地勘单位投资风险的概念

地勘单位投资风险就是地勘单位对地质勘查工作项目投入失败的可能性,亦即地质勘查项目成果与单位收益的不确定性或差异性。

2.影响地勘单位投资风险的关键因素

(1)人力资源。20世纪末,由于地勘行业的不景气,造成了绝大多数专业的地质专业人才流失,使我们的地矿主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因此重视和开发人力资源,建立健全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为地勘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提供较高的人才储备是当务之急。

(2)体制和多元化机制。体制上的风险往往对地勘单位的经营活动形成较大的制约,现阶段地勘单位的企事业混合体制是潜在的风险,地勘单位建立在企事业混合体制基础上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与现代企业制度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依赖地勘费投入的支持仍然占主导地位。多元化经营是近年来地勘单位的一大特色,它为地勘单位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但由于经济多元化元素而导致投资项目失败的事例屡见不鲜。

(3)市场变化。地勘单位现有的经济实力很难适应经济市场的大变化和大改革,同时由于地勘单位体制制约造成对经济市场的风险把握能力较薄弱。

(4)政策风险。现阶段,国家政策对地勘单位而言,某些政策的调整会有利于其更好地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地勘单位自身极有可能难以适应和承受这种调整所带来的变化与压力。

二、地勘单位投资体制与机制

1.从投资本质上认识地勘单位的投资体制与机制

绝大多数地勘单位现阶段并没有真正拥有能使其转企的载体———矿床(点)(矿权),因此,假如在现阶段对地勘单位实行真正“断粮”,则地勘单位“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难说成为真正的企业或集团公司了。有鉴于此,一些地勘单位在目前的有利政策环境下,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和实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和经营矿权。成功者固然有之,但更多的却是“成效有限”,甚至完全失败,其根本原因自不待言。

2.地勘单位投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

(1)由于事业体制下的地勘单位并不是真正的企业,从投资主体上讲,国家仍是投资主体,基本事业费仍在起着支撑作用。在这样一种体制下,地勘单位不可能以真正的投资者身份出现,投资运行就不可能顺畅。要构建的投资主体,就必须改革地勘单位管理模式,实现事业体制的彻底转换。

(2)构建以地勘总公司为主体的企业经营模式。一般来说,以局为单元的地勘总公司的组建,是由单一国家投资主体的事业单位改组为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公司。按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原则,国家授权总公司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地勘企业在总公司的授权下行使法人权利。地勘企业,要制定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作为投资主体,要自主筹措资金、决策项目,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和项目资本金制度,并充分享有法人财产权。

(3)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资制衡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吸收职工入股,在地勘企业之间相互参股。只有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才能建立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利益机制的作用,同时确保项目投资的资金需求。

三、地勘单位的投资决策

地勘单位投资决策的评价方法与标准,目前,我国与西方国家是不一样的。西方国家的矿业(或勘探)公司对地质勘查项目的选择与决策,是以一定的经济概念为前提,除对投入、产出的分析外,还必须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因此,地勘单位决策的经济概念可认为是成本、风险和收益的组合,并可用C、P和R表示。C为地勘单位为发现矿床(点)或拥有矿业权一般的或平均的投入成本,这主要包括地质勘查项目的前期投入、矿业权的投入价款和使用费,也主要体现项目在成功(或转让)之前的所有费用成本;R为地质项目的平均收益,是具有经济意义发现的报酬和从事地质投资的动力;P为已发现的矿床(点)(或取得相关地质资源储量,抑或是矿业权转让时的收入)的概率,是成本与效益之间的连接点。只有期望收益大于有关成本和风险时,才能作出肯定的投资决策,而当成本与风险比预期的收益大得多时,应采取否决的投资决策;而上述差距太小,难以迅速决策时,往往会暂时不定,以后再说。但无论作出何种决策,其投资准则均是同时满足最低可接受的规模(或储量)和获利能力。

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地质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则是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预算可能作出的安排,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规划、部署和组织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

我国现阶段地质项目投资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策的程序和方法都与西方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我们的投资决策带有较为浓重的行政色彩,这与项目投资这一经济行为的内在要求并不相符,除误打误撞的少数特例外,部分失败甚至完全失败者比比皆是,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对我们投资决策的机制进行改革。

四、地勘单位的投资标准

(一)西方国家的投资标准

长期的探、采(冶)一体化管理模式,是西方国家地勘单位用以决策的勘探投资标准,可简单地分为长期考虑和短期考虑。长期考虑用不同期望值来评价,短期考虑用部门风险标准来考虑。

1.期望值量度

期望值是长期勘探过程所产生的平均值。勘探期望值可根据所进行的勘探环境内地质项目投资的平均现金流量时间分布来估计,从其自身角度来看,成本和收益应以税后基数计算。由于考虑时间价值,必须把平均成本和收益分解到各个时间(或期间),或者分摊到各个时期中,以便正确评估,可能利用的期望值量度如下:

a.每个发现的期望值(ev)=PR-C式中:C为每次发现矿床(点)(矿业权价款和使用费)投入的金额;P为形成经济矿床(矿权投入拥有的经济价值储量);R为投资产生的平均收益。

b.每个经济矿床(点)(矿权)的期望值(EV)=R-E式中:E为发现并圈定一个经济矿床(矿权)所需要的平均投入成本(C/P)。

这两个期望值量度代表了一样的基本准则,只是分别以矿床(点)(矿权)和经济矿床(点)(矿权)两个不同的基础表示而已。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从矿床(点)(矿权)成为经济矿床(点)(矿权)的概率,即:

EV=ev/P

期望值评估数越高,对长期的勘探环境就越有吸引力。期望值大于零,通常是投资的必要条件。

c.期望等年收益(EAR)

勘探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可以用投资的期望等年收益来度量,也是一个通过经济矿床(点)(矿权)平均现金流量的分布求得。也就是将投入的各项成本费用,均匀地分配到投资期限内,既发现一个经济矿床(点)(矿权)的全部操作年限(勘探、开发和生产周期的总和)。期望等年收益(EAR)就是等年收入与等年投入成本之差。

d.期望收益率(RR)

投资的贴现收益率(RR)可以一个经济矿床(点)(矿权)现金流量的平均时间分布进行测算。根据定义,RR是使正现金流量现值等于投资现值的贴现率。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收益率就是一个投资方案在其投资操作年限内预期可以得到的年收益的平均百分数。

2.部门风险量度

这里所说的“部门”绝非等同于我国对地质勘查业实行行业或系统管理的政府部门或主管部门,而是指矿床(点)(矿权)投资的直接投资单位,作为投资利润唯一的单位,在投资方案评估、编制投资计划、投资决策时,必须对其投资风险予以考虑。

(二)我国现行的地勘单位投资标准

在我国,经济体制、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均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地质勘查业与矿业的经济运行体制,目前仍是分体运行,并未形成以矿业公司为经营主体的集团化公司。探、采(选)、冶基本上分属上中下3个不同阶段的产业,因此,我国现行的地勘单位投资标准,并非西方矿业公司那种长期考虑的期望值量度和短期考虑的部门风险量度,而是一种特定经济环境下的地质勘查费用(矿业权价款)标准,其是按照不同地区不同矿种的地质勘查历史资料计算出来的综合平均费用,并按相应的风险系数和区域地质调整系数作了调整。

在现行体制及地勘单位现有经济实力下,很难设想一个地勘单位能拿出一笔资金(或贷款)自主进行某一地区某一矿种的勘探,往往均是以较少的资金取得矿床(点)(矿权)后,要么进行基础性地质工作后,再探索进一步投资的可能性;或是以矿床(点)(矿权)与别人合作,合作的方式有好多种,或是矿床(点)(矿权)作价为投资股份,不再对开发投入部分资金,或者是矿床(点)(矿权)作价为投资股份,在开发过程中投入资金;或是与别人合作取得矿床(点)(矿权),再根据取得矿床(点)(矿权)时投入的比例进行投资开发。无论任何一种方式,地勘单位均有投入,最基本的投入是矿床(点)(矿权)的价款和使用费,如进行基础性的地质工作或与别人合作开发,那样,地勘单位投入的投资额也是一笔不少的资金和资本。

在我国现阶段,地质投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能真正成为大的经济矿床(点)(矿权)的概率是很低的,在这种环境下,运用单位有限的资金并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实现期望值,对这种风险的评估,往往是采用“赌徒”的方式进行风险量度,这是现在绝大多数事业型地勘单位普遍存在的。

这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地勘单位的经济运行体制所致,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仍是分体运行,在现行的体制和经济实力情况下,绝大多数地勘单位均是将其拥有的地质矿产资源(有时可能是空白地)进行转让,转让成功则投资成功,如转让失败,则自我核销。在其投资时,则几乎没有将风险原则纳入单位经济运行原则中。

五、目前地勘单位投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投资风险管理活动,地勘单位投资风险及投资风险管理的概念及意识淡薄,没有积极、主动、系统地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投资风险的事前管理缺位、事中和事后管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2)地勘单位的投资风险管理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管理,由于缺乏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地勘单位往往不会主动地对其投资行为进行投资风险识别、评估、管理和监控,往往认为只要投资了便万事大吉。

(3)地勘单位中的投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瞬时或间断性的,意识到了就进行管理,事后则“好了伤疤忘了疼”。

(4)缺乏对投资风险进行定期的复核和评估,降低了单位适应环境变化和规避投资风险的能力。

(5)缺乏系统、科学的投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更缺乏系统的投资管理监督约束机制。

六、地勘单位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1.提高投资风险意识,预测和识别投资风险度

应根据单位实际制定的规章制度,强化投资的职责和职权,使投资风险管理有据有依,对每一项投资都应成立投资风险决策小组,咨询专家或投资机构,科学安排决策的步骤:①发现问题,确定投资风险的原因;②明确投资风险目标;③列出可行的投资决策备选方案;④评估投资方案的优劣;⑤选择最优方案和次优方案。

2.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

以投资项目为中心分析投资的风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充分的风险度评估,才能较好地把投资控制在风险控制范围内。

3.做好投资方案的比较评估与项目总评估

做好经济评估是确保投资项目收益,降低风险的重要工作。经济评估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①首先是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和投资环境进行各项经济分析与评估,可称之为风险投资事前过程评估;②根据事前过程评估的结果,选出最佳经济方案纳入项目评估报告;然后进行最终评估,对项目的总体投资方案进行综合经济分析和评估,从项目整体上获得最佳经济效果,选择最佳投资效益的总体投资方案纳入项目总评估报告,可称之为投资跟踪评估。

4.建立和完善投资风险管理机构,搞好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要建立投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投资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地勘单位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投资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防范管理。因此,应在地勘单位的组织机构中单独设立一个投资风险管理部门或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按照精简高效实用的原则,制定一套投资风险防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流程,加强地勘单位与各个风险单位的信息沟通,划定重点风险治理单元和环节,迅速获取投资风险信息,快速组织信息处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化解。

5.建立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合理确定投资风险指标体系

建立反应灵敏、及时的投资风险预警系统,是防范地勘单位投资风险的重要条件。因此,一是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准确编制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二是要建立地勘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并将预期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使经营者及早采取投资风险防范措施;三是要建立地勘单位投资风险指标体系;四是要制定科学的投资风险评价方法,依据投资风险评价体系,对有关数据和风险指标进行测算评估,根据测算评估的结果,提出防范和化解地勘单位投资风险的措施及办法,并组织实施。

6.加强投资全过程的管理,设立风险投资基金

地勘单位投资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的实施目前尚是空白,我们必须建立风险评价机制,设立投资风险基金,做到“事前做可行性研究,考虑资金或资本的时间价值和未来发展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存在的风险和应变策略;事中做好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事后做总结性经济效益审计”,每年按投资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抵减出现风险时的亏损,提高抵抗投资风险的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预见,商业性地质投资的风险,将逐步由国家地勘费的大包大揽转移和分散到各个矿业、地勘单位、勘探(集团)公司、私营企业和个体老板。由于风险利益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风险和收益不可能继续分离下去,对于现阶段的地勘单位来说,树立投资风险意识和建立投资风险利益机制,搞好投资决策中的风险分析与评价,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是提高地勘单位投资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必要措施和手段。

参考文献

王希凯.2000.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

左小德.1995.项目投资管理学.济南:济南大学出版社.

刘曼红.1998.风险投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周惠珍.1999.投资项目评估.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刘东生.2007.地勘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浅析.

靳秉强.1995.地勘单位改造为现代公司的初步探讨.中国煤田地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