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怎样能写好

如题所述

你好,给你奉上这本书的读后感一篇,仅供参考,希望对你写作能有帮助~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爱丽丝为追赶一只奇怪兔子,跑进了兔子洞,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发生了一连串稀奇古怪的事。又讲了爱丽丝在镜中发生的奇奇怪怪的事,最后得知,这两件事都是爱丽丝的梦。

这两件事表现了爱丽丝的天真可爱,从她身上我发现了勇敢坚强、富有同情心、乐观积极的品质,非常值得我学习,虽然只是两个古怪的梦,但却能让看到爱丽丝那许许多多令人钦佩的高尚品质。更反映出了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

你也看看这本书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7
《酒歌》连琐w2杜小鸥
第2个回答  2019-04-08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世界经典著作,一般被定义为儿童文学作品,因为它是以儿童为主角的作品,又是想象力极强的幻想作品,成人的世界似乎的确“不配”有这样的小说。
难道成年人真的就应该甘于被排除于这部作品之外吗?我想,即便“主流”如此,我也要挣扎一番的。
我在童年时代读《爱丽丝漫游奇境》不止一遍,也看过一些由其改编的电影与动画,而读简写、改写版本的作品则更多,但那时由于认知的程度所限,注意力只在奇幻上,而很少进行更多的思考,所以,即便它是“属于”我的,但我可能还不曾真正“拥有”它,或者了解他。
现在的我对这部著作的理解则有不少增进之处,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提高:一是有更强的阅读能力,二是有更广的阅读视野。
阅读能力的增强最明显的自然是认识词汇的增加,所以,我不必再去读简略版和改写版,而可以读“全本”,更由于具有了英文阅读能力而可以参照原版,来体会以前不甚了了的双关之处。比如在爱丽丝和公爵夫人对话时,前者刚刚还在说地球绕之旋转的“地轴”(axis),后者接的话茬则已成了“斧子”(axes),以前可能也能通过翻译“知其然”,但这样得来的幽默毕竟是“生硬的”,是别人给予的,现在自己对照着英文领悟出来,才感觉更加自然,也成了我主动找到的快乐。
阅读视野的拓展是好事,也可以说是“坏事”。譬如阅历的增加,你会觉得红心皇后不仅是那个张口闭口都是“砍头”的疯子,而会去有意无意地去寻找现实对应的人物,猜想她会不会就是都铎王朝的玛丽一世,也就是那个“血腥玛丽”,童年时在她身上所看到的荒诞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当然,视野的拓展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将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一一对应,那样太累,也太“笨”了,自然发现的隐喻或者自以为的隐喻也许更有乐趣。
我无意用增加的收获来证明成年人的阅读它时的“优势”,毕竟,阅读的快乐和意义是不能用之度量的。无论年少与否,我想,有一点是《爱丽丝漫游奇境》的读者共同欣赏的,也是它得以不朽的关键,那就是刘易斯·卡罗尔在其中天马行空的想象。
我至今记得爱丽丝跟着会看怀表的兔子走进奇境的那一刻,这个开场经过多年依然未曾磨灭,可能因为它的神秘和之后的奇幻世界让当时的我印象深刻吧。我还记得可爱又略带拘谨的老鼠,悠闲抽着水烟的毛毛虫,能够隐身的柴郡猫,现在的我会想象老鼠在“泪之池”里游泳的样子,想象毛毛虫交叉在胸前的手是一双还是几双,想象柴郡猫除了飘浮还会不会像平常的猫一样运动。
许多年过去了,卡罗尔塑造出的那些经典形象依旧在一代代人的脑海中散发魅力,人们仍然会被毛毛虫的漫不经心和疯狂茶聚会上的“胡言乱语”所逗乐,而我已由懵懂少年到步入而立之年,变化的似乎只是我自己。
但我庆幸的是,我从爱丽丝的漫游中获得的快乐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加丰富起来,这样看来,也许此时的自己才更了解《爱丽丝漫游奇境》吧。
第3个回答  2019-03-01
我看过一本书——《爱丽丝漫游奇境》,它的作者是英国的刘易斯.卡罗尔。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一个叫爱丽丝的女孩梦见的奇怪世界。
从一只大白兔开始,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一会儿吃蛋糕变大,一会儿喝可乐变小, 总是拿不到出去的钥匙——变大拿到了,门又太小了,变小了钥匙拿不动…….最后好不容易出去了,碰见了好多不曾见过的动物,还有特别的扑克人。就在她危险时姐姐将她摇醒,她才知道她做了一个难忘的离奇梦。
醒来后,爱丽丝逗小猫咪玩,突然想知道镜子里是什么,于是任小猫摆弄国际象棋,自己“进入”了镜中。镜中有她认识的小猫、棋子王后、格子…..结果它睁开眼,对,她又做梦了,认识的人都在梦里。“这场梦到底是谁做的?小猫、姐姐、还是我呢?”
我从这本书上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与伟大,知道了想象是什么都能办到的。想象是存在每一个人脑海里的,不过你需要用你的童心去开启它。打开它,没有人能阻止你的想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