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父母都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3

第2个回答  2018-01-29

作者:林子树(爸妈内参)

家有小正太一枚,年龄5岁,长相帅气,性格活泼,能言善语,就是性格太倔强,遇事稍不满足,便哭天嚎地,久而久之便把这当成了杀手锏。

由于爸妈宠溺地厉害,一时间无法无天,完全不把我们夫妻放在眼里,遇到事情总喜欢和我们对着干,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妻子都束手无策。

为了帮他改掉这个坏毛病,我试过各种办法,但是儿子一样外甥点灯——照旧。不由火从心起,心想走南闯北的我还收拾不了这个臭小子。

每次儿子倔强,我懒得给他讲道理,直接采取强行命令,觉得道理对他是没用的,还不如直接采取有效的直接管理。

没想到事与愿违,儿子的性格竟然更加倔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抗之后,儿子开始用沉默和不合作的态度来对付我,最后,我只好缴枪投降。

我开始对他“讲原则”,希望他改掉自己的坏脾气。但是这样的做法,非但没有让他的坏脾气改掉,反而越来越坏,我心里十分着急。

妻子看到这情况也不指望我了,只要有时间就搜寻育儿心得,虽然看了不少,但毫无用处,儿子丝毫不买账。

母亲说:“树大自直,你们就别折腾了,我看孙子就挺好的。”听母亲说完,气不打一处出,我也不想和她解释。

我叫儿子洗澡,他还在玩贴画。我催促了好几遍,他装没听见,我忍不住提高了嗓门,儿子不紧不慢的说,我还得玩贴画呢。

我说:“好吧,再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但时间过了后他依然是老样子,我继续催促,儿子有些生气地说:“我还要数我的贴画,看有多少个”我气得火冒三丈,拎起他就来到了浴室,儿子又哭又闹。

下班回家,看到儿子在屋子里玩水枪,弄得屋里一片狼藉,地上到处是水,我刚想发火,妻子制止了我,她说:“宝贝,你看屋子里这么多水,很容易摔倒的,你不害怕吗?”

儿子说:“妈妈,有水才好玩啊,我可以踩水”。说完使劲一跺脚,水花溅了我一身。妻子让我先出去,她耐着性子让儿子踩了一会说:“踩水容易感冒哦,要不妈妈陪你出去打树叶吧,看看谁打中的多。”

儿子兴高采烈的跟妻子出去了,玩的不亦乐乎。那晚儿子非常听话,妻子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睡觉时,妻子说:“儿子脾气太倔,千万别和他硬来,否则他绝对不会听话的。”我说:“难不成由着他的性子来?”

妻子说:“我觉得最好先顺着他,先默许他的做法,再给他讲道理会更好。”

天越来越热了,我带儿子出去,他要吃冰激凌。因为这几天他肚子不好,所以我不想给买,但转念一想,换妻子的方法试试,效果或许会更好。

我说:“好吧,但是答应爸爸,因为你肚子不好,今天吃了等过几天再吃行吗?”儿子高兴地回答:“好!”

一天,儿子在楼下看到一个小孩在吃冰激凌,我暗想:“坏了,这下又得闹着要吃了”但是很意外,他不仅没闹着要吃,反而批评那小孩:“难不成他不知道吃冰激凌对肚子不好?”

其实,孩子的倔强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为人父母我们应该站在他的小世界里思考问题,他午睡睡不着,我不会再强迫他睡,只是事先约定好晚上早点睡。

在家里,他仍然喜欢让妻子喂饭,穿衣,对儿子的这些要求妻子都会答应。慢慢地,我们惊奇地发现,孩子懂事了很多,性格也变好了很多。

对孩子先说好再说不是一种智慧,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如果我们上来就拒绝,孩子的内心会非常抵触,他觉得父母不尊重自己,时间久了会形成抵触心理,如果真是这样,那就麻烦了。

先说“好”,是让他知道你听了他的话,因为你不是一概拒绝,而是愿意和他商量,他也会觉得商量有用,而逐渐习惯于和你商量。

再说“不”的时候,因为你的“好”,孩子也会相对乐于听你的话,因为孩子也不愿意用倔强、逆反这种方式和父母对抗,这其实也会让她不舒服。

如果你一概拒绝,孩子便不得不用这种逆反的方式来达到要求,因为他发现好好商量不行,只能发火、倔强、对着干才能达到目的,自然就习惯于逆反了。

朋友小可是一位妈妈,最近孩子一直和她对着干,有时候让她非常无奈。

刚开始,小可用说一不二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她觉得对孩子不能将就,尤其是在孩子爷爷奶奶面前。她以为对孩子要求严格,孩子就会听话,但却事与愿违。

有段时间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抓人,后来小可慢慢发觉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就尝试遇到问题跟孩子多解释,多满足孩子要求,开始对孩子先说好,再说不。

小可说:“顺着孩子一下,同时提出自己的要求,孩子一般都会爽快答应,我觉得这就好像是以心换心,感觉孩子有时候比大人更善解人意。”

为了父母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我们都是断然拒绝,我们喜欢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以我固有的理念来要求孩子,虽然嘴上天天喊着与孩子平等,但从来没有做到。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但这并不是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面对孩子的要求,只要不是危及安全、严重影响健康、影响他人、破坏环境的,我们都可以适当满足、适当拒绝,而不是断然拒绝。

聪明的父母不会对孩子的要求一概拒绝,他们会选择和孩子商量,时间久了,孩子会觉得商量有用,养成一种好习惯。

其实,作为孩子他们也不愿意用倔强、逆反、对着干这种方式和父母对抗,这其实也会让她不舒服。

但是面对你一次次的拒绝,孩子只好用这种逆反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要求,因为他发现好好商量不行,只有发火、倔强、对着干才能达到目的,自然就习惯于逆反了。

如果你愿意,那么请做一个对孩子先说好再说不的父母,如果你真这么做了,一定会发现孩子原来这么棒。

很多家长总想给孩子设定好时间,规定他应该做什么,但从来没有遵从过孩子的内心。

01

前天,大姐给我打电话,说外甥的学习成绩下滑的厉害,问我有什么良策。

我想了半天说:“良策到没有,但我觉得你们应该降低对他的控制欲。”大姐表示不理解,让我详细说一下。

一直以来,大姐对孩子的控制欲就很强,总是给外甥设定一种既定的生活模式,让他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来。

比如,每次放学,大姐会吼着让外甥做作业,只要外甥稍有反抗,便会被大姐劈头盖脸的骂一顿,所以他只好极不情愿的拿出书本开始漫不经心的做,虽然人在屋里,心早已飞出去了。

大姐以为这样外甥就会认真做作业,但没想到他只是应付,等吃晚饭时,外甥的作业还是一塌糊涂,她不仅会继续骂而且还会惩罚。

时间久了,外甥越来越反感,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不好。

我以前曾经和外甥沟通过,我问他喜欢怎样的生活,他说:

“每次放学,妈妈就让我做作业,但我在学校里已经很累了,特别想休息,但如果我不听,就会被骂,所以我特别讨厌学习。”

我说:“如果回家后先让你放松一下呢?是否能更高质量的完成作业?”

外甥点了点头。

当我把这些告诉大姐时,但她根本不听。

大姐说:“这样不行啊,我一直督促着他都不认真完成,要是不管,让他随便玩自己写作业,那还不翻天了。”

对于,大姐的论调,我并没有反驳,因为她根本不懂孩子的心理。

02

很多家长从来不会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觉得只有严加控制孩子,孩子才有可能变得更有出息,但这实质上一种非常错误的行为。

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好他们的能力,而不是生硬的掐断,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

你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人而是把他当成机器人,那么他给你的反馈也一定是冰冷的。

我有个朋友孩子学习成绩特别好,考试经常稳居年级前三,我问她秘诀。

她笑着说:

“最大的秘诀就是平等,在我们家孩子非常随性,他有自己的生活,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他而不是控制他。”

在他家里,有值日表,孩子也要做家务,放学回家后所有的时间都有孩子自由支配,但前提是一定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周末,孩子从来不去辅导班,而是自己在家里支配生活,玩游戏看电视,累了会写一会作业,饿了会自己打电话叫外卖,独立性特别强。

时间久了,孩子有了自己独立的时间体系,他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这些从来不用朋友操心,学习成绩也越来越棒,经常得到老师的赞赏。

很多家长总想给孩子设定好时间,规定他应该做什么,但从来没有遵从过孩子的内心。

他们控制欲越强,孩子反抗也越强,心情不爽,独立能力弱,学习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中下滑,又怎么会有出息呢?

03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父母对孩子控制欲强,容易对孩子造成长久的心理伤害,令他们长大后幸福指数较低、依赖性较强,负面影响堪比丧亲。

他们在《积极心理学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写道:

儿时能得到父母温情、回应的调查对象,生活满意度较高,心理更健康。与之相反的是,(父母)控制欲强与(调查对象)生活满意度较低及心理健康较差存在显著关联。

也就是说父母控制欲望的强弱决定了孩子的幸福指数,如果让孩子一直生活在一种压抑的环境里,他们根本没有幸福感可言。

如果父母从来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即使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那么结果也一定是坏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一直在努力为孩子付出,孩子却从来达不到他们期望的原因。

英国的一位心理学女博士说: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但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却忽略了这一点,他们以为自己为孩子定制的人生很完美,但没想到这不过是他们自己的一厢情愿,因为孩子根本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04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放学不认真做作业,父母发飙,觉得孩子对不起自己,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刚开始孩子还默默忍受,但后来就会爆发,甚至会酿成悲剧。

当悲剧发生后,父母才会追悔莫及,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为人父母要试着学会放手,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他们完全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我们只要在他的成长中做一名配角即可,切不可把自己当成他们生活里的主角。

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叫“期待效应”,他们认为,如果家长对孩子充满了希望,相信他能够不断超越自己,他就会按照期待的那样获得成功。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期待非常重要,因此,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对孩子充满期待,不断用鼓励、强化的方式去激励他,他就会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如果你一直否定他,觉得他做什么都不会让你满意,总是刻意的去控制他的成长,那么结果一定会越来越糟,这样的孩子多半是没有出息的。

聪明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

他们会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去尊重,会降低自己对孩子活动的心理控制企图,只有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才更加有利。

人为父母,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教育子女是每个家庭,每个父母都关心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家庭教育的孩子,小时候出类拔萃,大了也很有出息?难道是别人家的孩子聪明,自己的孩子笨,天生就是不成器的料?在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和他的学生们做了个实验,他们挑选了一千多名最聪明的孩子,测定他们的智商,记录他们的个性品质,进行长期观察和跟踪研究,最后结果是,这些人大部分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还有一部分,有的甚至成了罪犯,流浪汉,无业游民等等,据分析,他们都有不良的性格品质,有的意志薄弱,有的骄傲自满,有的无进取精神,有的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并不是聪明的孩子才能成功。

所以,孩子要想有所建树,后天的性格培养很重要,孩子只遗传了父母的基因,很少的一部分性格是天生的,绝大部分的性格品质是习惯形成的。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具有这种好品质呢?只要父母做好下面这几点,你的孩子必是人中龙凤。

孩子从小就要养成有礼貌,懂取舍,讲道理的习惯。具体来说就是,孩子不是惯出来的,首先从小让孩子知道要尊敬长辈,老师,对孩子娇惯要有度,该疼爱疼爱该教训教训,互不冲突。还要知道取舍,不要孩子的任何条件都答应,不合理的大人一定要拒绝,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世界上的很多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有的,所有得到的都是要有代价的,千万不要惯孩子胡搅蛮缠的乱来。只有从小慢慢培养引导孩子这种叫“懂事”的习惯,孩子长大才会谦和忍让,这一性格的形成,会助孩子成功一步。

要有自信,果断的性格,以及善于人际交往。孩子逐渐长大,一定让孩子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在世界上,不管到哪里都要和人打交道。如果会处理人际关系,那就成功了一半。孩子因为有了较好的学习能力,那么相伴而生的自信就应运而生,一个有足够自信的孩子是充满活力和干劲的,再加上果敢独立的性格,孩子无论干什么都会令人骄傲的。

所以说:“人的性格就决定他的命运。”在理想的事业面前,只有那些性格坚强,乐观,自信,果敢勇于创造的人才能获得成功。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用自身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作为父母,能提供孩子一时的衣食住行,却无法陪伴孩子的一生,不可能把孩子的一生都安排的尽善尽美,那么,父母唯一可做的,能帮助孩子一生的事是:培养孩子一个好的性格品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0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