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化发展历程(等15分钟)

...速度

明末迄今总体说来是转型期

(一)基本特征:中西文化交汇,中国文化走向近现代化

这一阶段,已先期完成现代转型的工业西方以炮舰加商品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到"高势位"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调适,融合过程异常艰难也异常痛苦,但这一过程也赋予了中国文化新的发展际遇,中国文化在制度,物质,行为,精神诸层面进入现代转型期。

(二)主要情况

1、早期启蒙思潮。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更加活跃,出现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在观念意识层面,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唐甄等一批先进人士非君崇"公",高倡"民本",开近代启蒙主义之先河。

2、西学东渐。此间,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土,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这是继否叫东传之后中国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的又一次大交汇。满洲人入住中原建立清王朝,其初期并未中断西学东渐,但雍正以后则大体使中西文化交流停顿下来。直到鸦片战争后,才开始又一轮西学东渐的历程。

3、朴学兴起。清朝前中期,基本沿袭宋明以降的文化路径,只是考据朴学的实证精神得到空前发展,对两汉以来经学的神圣性起着“解构”作用。

4、内力,外力共同作用推动文化的现代转型。清代晚期以降的现代转型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西方影响与中国文化的固有因素彼此激荡,相互作用和产物。曾经颇有影响的“冲击——反映”模式,充分肯认了西方现代文化的输入对于中国现代转型的作用,以及中国固有传统对现代转型的阻力。但仅仅认识到这一侧面时不够的,还应该看到,在民族危亡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面前,中国文化自元典时代就深蕴其中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等,推助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至于自宋明以来隐而未彰的原发性近代文化因子,更被纳入到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因系统之中。如果对此估计不足,必将导致对中国近一百余年来现代化进程的片面理解。

5、两广,江浙成为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由于现代西方文化从东南沿海登陆,所以两广,江浙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闽粤等地以及宋明以来就已成为文化中心的江浙等地,在这一阶段不仅是经济的重心而且是新文化的重心,其文化能量不断地向内地辐射,推进。此种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文化的传播路向,与两宋以前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南的文化传播路向恰成相反之势。而两湖地区则成为古与今,中与西相互交会的要冲地带,所以际会风云,人文荟萃。这些都构成中国近现代富于特色的文化景观。

6、文化变革剧烈空前。20世纪以来的文化变革,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在剧烈程度上,都比中国文化史上的前两次转折(春秋战国之际和唐宋之际)有过之而无不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旧决裂,可以看作是对明清之际以来启蒙思潮的一个完结,对中国文化传统有所厘清。此后,中国经历了对欧美模式和苏俄模式的学习,选择与扬弃。尤其是70年代末以来,在世界信息化,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氛围中,中国正在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上经历着变革,从而把清中叶以来百余年间起伏跌宕的文化转型推向高潮。这种转型的激变性和复杂性,为古今中外所罕见,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这一过程自19世纪中叶已经开始,时下正在赢得加速度),这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二是从国家统制式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这种经济体制的改轨与上述经济形态变化同时并进,正是现代转型的“中国特色”所在;三是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化,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这一转变所诱发的种种问题,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也呈现于尚在现代化过程之中的当代中国面前,如信仰危机,生态危机,能源枯竭,文明冲突等等。当下日益深化的现代转型对传统文化的激荡,挑战和提供的发展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文化史正在揭开蔚为壮观的新场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