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河南理工大学赋作者的详细介绍

《河南理工大学赋》
《河南理工大学赞》
《河南理工大学序》
的作者 潘承祥

  我找到了这个,供您参考~

  潘承祥,男,安徽桐城市人——中国文都——桐城派故里,1962年10月22日诞生,属虎,天秤座,血型O,身高175cm,体重75kg。字龙凤,号独孤求败,笔名雷池赋翁,网名雷池龙,世称潘雷池。系“中华新辞赋骈文创作运动”第一发起人,中国辞赋家创作集团核心领导成员。辞赋战略家,辞赋导师,[中赋]创办人,《千城赋》总设计师,中国桐城神气赋派创始人,中国当代赋坛坛主——该论坛成员称之为“赋杰”、“赋帅”、“赋帝”,但未曾获得任何专业机构及个人的认可。
  奉行“唯有思想方能构筑永恒之理想王国,唯有思想者方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之人生旨归,提出“弘扬国学,革新辞赋,创研并举,追求卓越”之兴赋方略,肩负“兴辞昌赋弘骈,担历史之大任;建网办报纂书,凝众才之鼎力”之神圣天职,并戮力践行之。
  现任中华辞赋家联合会(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组织)主席,中华辞赋报社(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刊物)社长兼总编,中华辞赋网站长兼总编,中华辞赋文化[香港]传媒有限公司董事局总裁。主编《中华新辞赋选粹》(1-10卷);主纂《千城赋》(1-10卷);总辑《中华辞赋报》;汇修《现代辞赋荟萃》(电子版);统理《历代古典辞赋总汇》(电子版);督审《雷池文化》报“辞赋骈文专版”。
  著有《桐城赋》、《安庆赋》、《719赋》和《桐城派系列传记》等辞赋骈文碑记檄祭百余篇,其中《719之魂》被勒石刻碑,立于武汉蛇山脚下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对门的719研究所门前。出版有《潘承祥辞赋集》、《潘承祥骈文集》等。其赋作,自称为:用典多多,豪迈大气;极善铺陈,长于夸张;神韵无限,情景交融;篇幅巨大,气势恢弘;文辞丰赡,深蔚宏放;独树一帜,风格卓异。令人刮目,名噪网海;震撼文坛,声嗓华夏。论坛有关人士普遍认为,此君集“辞赋创作、网站运作、古文研究”在一身,融“国学精髓、互联网络、现代文化”于一体,是最早利用现代化高科技通信交流平台——因特网来推介宣传光大弘扬中华辞赋文化“第一人”,其之于中华辞赋之复兴与繁荣,功不可没,勋莫大焉。是一位竭尽全力推广辞赋文化并身体力行的元勋网络辞赋活动家,领航当代,独占鳌头,雄视千古,一跃而成为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中国当代赋坛总舵主,被辞赋界喻为“导启当代新辞赋骈文创作运动横空破世而出的领袖式人物——赋兴第一功臣”。被当前辞赋界称之为“当代赋坛之帅”(以上赞美,均未获得任何专业机构或个人认可)。
  2006年5月,其个人传略入编《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之②卷(P373页),10月,《皖江晚报》记者蒋六乔联袂《雷池文化》记者江改银,特意采访了潘承祥,对其先进事迹做了题为“结缘桐城文派 创立桐城赋派”的专题报道。2007年6月接受《新安晚报》主任记者袁星红的采访、9月接受《安徽青年报》首席记者王浩淼的专访,12月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赋坛十大新闻人物”之一。2008年11月其《安庆赋》被安庆市人民政府主编的《2008安庆年鉴》(P238页)收录永存并入选“2008年度安庆市九大风云人物”,12月被中国辞赋界评为“2008年度中国赋坛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并荣膺本年度中国赋坛“精英榜”之首。
  自封为中国当代赋学泰斗的龚克昌评价其道:“功盖四杰,兴赋一人”。自封为中国当代元勋辞赋大家的孙继纲评价其道:“怀海纳百川之气度,开赋汇千家之先声”。自封为中国当代骈坛总舵主的周晓明评价其道:“誉之当为赋帅,谳之亦为四杰”。中国东亭辞赋研究会会长黄少平进一步推崇道:“昔者,韩昌黎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今者,潘雷池有‘赋兴五朝之落’之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19
焦作矿业学院建立于 1958年 9 月,37 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学院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坚持为煤炎母体服务办学方向的同时,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为煤炭工业和中南地区、特别是为河南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力量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学院注重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特别是近几年为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拓宽专业方向、开办社会急需专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 37 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的教学、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学院始终致力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重视与煤炭工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联系,建立了董事会,走出了一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发挥学校人才技术密集优势推动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新路.学院积极发展同国际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与 4 个国家的 4 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选派了大批教师到美、英、日等 10 多个国家研修、攻读学位或讲学及合作科研.学院长期聘请有外专、外教在院任教.学院经过 37 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专科教育、成人教育等办学形式并存的多学科、多层次办学格局和普通高等学历教育 3200 名、成人教育 3000 名在校生的培养能力。 37 年累计为国家培养了近两万名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

这是院长的发言,网上有记录可查
第2个回答  2009-10-15
前几天我看到了前河南理工大学书记、校长袁世鹰的一篇文章
此文见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3期
和百年校庆有关的内容为:
1、学校始建于1958年9月,校址设在原焦作工学院(现中国矿大)旧校址,并概括了“河南理工”这三十余年的发展。
2、学校(今河南理工)与原焦作工学院无必然的联系。
3、学校要更名为焦作工学院是因为曾经的焦作工学院知名度很高,借此校名一用对学校的办学十分有利.
不过9年后(2004)焦作工学院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然后将与之无必然联系的原焦作工学院必然的联系了起来,将学校的建校时间向前挪了近50年,恰在2009年可以搞百年校庆。
于是不明真相的赋帝潘承祥先生创作了《河南理工大学赋·百年校庆赞》
只是亏了这赋帝潘承祥先生,搞不好会因为这次平白无辜被拖下水而留下污点。
看来,当名人也不容易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