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国60时年在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

如题所述

建国60年成就(军事、政治、经济、科技)
建国60周年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政治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总的说来,就这些方面,但政治体制上还是很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执政党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国力的的增强,我们中国未来会更好。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21)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22)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激光技术 (23)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五、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 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4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5)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50)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顾,难免挂一漏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50年只是短短一瞬,而中国科技50年却在寻求国富民强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国科技走过了50年,它还将创造更加辉煌的50年。

60年前,清远和全国一样,满目战争疮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清远人民披荆斩棘、发奋图强,谱写出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88年建市以来,清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奋勇前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彻底改变了“天下之穷处”和广东发展“寒极”的贫困落后面貌。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
解放初期,由于连年的战争浩劫,地处粤北的清远,经济凋零,民不聊生。194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仅有0.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1元。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发展到7.23亿元,剔除物价因素比1949年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5.3%;人均生产总值发展到255元,剔除物价因素比1949年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3.0%。改革开放后,清远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之后,市委、市政府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方式,提出了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一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2004至2008年,清远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25.7%,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取得了“五连冠”的辉煌成绩。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了32.9倍,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了24.7倍,年均增长11.4%。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46.6亿元,剔除物价因素比1949年增长149倍,年均增长8.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205元,剔除物价因素比1949年增长59.2倍,年均增长7.2%。2007年9月,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比较研究》公布的百强城市名单中,清远市名列95位,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89.1亿元,比1950年增长656倍。截止2008年底,在全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清远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居全省第12位,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位居第5位和第9位,综合经济实力已由全省下游跃升中游水平。
二、经济结构深刻变化
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只有962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9715万元,粮食产量只有36万吨。三次产业结构为76:15:9,农业虽然占绝对主导地位,但生产水平十分低下,工商业更为落后。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均得到迅速发展。农业经济已从传统耕种发展到基地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54.1亿元,粮食产量达到75.5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16.2倍和1.1倍。水果产量36.3万吨,水产品产量8.4万吨,分别比1952年增长259倍和32.6倍。交通、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在“后花园”战略思想指导下,不断探索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利用丰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漂流之乡”、“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景区”等一大批旅游品牌和称号。2008年接待国内游客达1440.1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2.2亿元,入境旅游人数47.8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915万美元。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币存款余额645.1亿元,比1978年增长613倍。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到12.1亿元。
经过60年的发展,清远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结构上也发生深刻变化。首先是从农业经济社会跨越到工业化社会,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构成为13.3:57.5 :29.2,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53%的主导地位。再之,在经济体制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1978年,全市工业经济中,全民所有制产值占72%,集体经济产值占28%。公有经济一统天下。改革开放后,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2008年, 工业经济中,公有经济产值仅占5.9%,三资企业产值占48%,股份制经济占39.7%,其他经济占6.3%。
三、工业生产突飞猛进
清远工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相对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走过了一条曲折而波澜壮阔的道路。1949年工业产值仅有0.11亿元,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解放后,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发展到5.2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1949年增长49倍。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党的十六之后,市委、市政府把握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契机,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安徽海螺集团、云南铜业等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工业集群化、园区化程度不断提高,建成了中国(清远)再生资源示范基地、清远陶瓷工业城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建材、电力、机械装备、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制鞋皮革、电子家电、农副产品加工、化学医药、废旧金属材料回收等十大工业体系。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72.6亿元,位居全省第十位,进入了全省十大工业市行列。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692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1949年增长8211.5倍。
四、基础建设成绩斐然
解放初期,清远基础建设一穷二白。经过60年投入和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1950年至200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03.5亿元,年均增长23.8%,其中1962年至2008年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843亿元,年均增长16.9% 建成了清连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清远段、凤城大桥、北江大桥姐妹桥,106、107国道,清远港等重大交通项目。在全省山区市中率先实现县(市)到镇通等级公路。2008年公路通车里程17485公里,比1949年增长156倍,其中高速公路达到306公里。先后建成了飞来峡水利工程、粤连电厂、阳山火电厂以及一大批小水电,发电量由1949年的11万千瓦时增加到50.55亿千瓦时。建成一批千伏以上输变电工程以及农城网工程,电网规模已达全省中游水平。邮电通讯也得到迅速发展。2008年末全市移动用户达到202.1万户,比1996年增加了20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67.4万户,比1957年增加67.3万户。目前全市已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
五、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建国60年以来,尤其是建市以来,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城市功能相对完善,一个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化城市的清远形象已展现在人们面前。市区和各县城主要道路黑底化改造基本完成。城市美化、绿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绿化覆盖率达36.95%,绿地率达33.78%。城市排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从无到有,日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至2009年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投入357亿元,建成面积1102 万平方米。城乡私人建房累计投入262亿元。大型楼盘雨后春笋般涌现,北江两岸耸立着几十座二、三十层的高楼,成为北江河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交通便利,被中国城市国际协会评为“中国宜居城市”,成为市民安居乐业和海内外商客投资置业的乐园。2008年底,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0平方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公路四通八达,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工作,农村住房楼房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7.5平方米。
六、国内贸易繁荣昌盛
建国60年来,我市传统商贸业快速发展,在“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思路指引下,2008年全市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62亿元,比1957年的0.96亿元增长了260倍,年均增长11.5%。连锁超市、专营店、专卖店等各种新型的零售业态应运而生。国美电器、新一佳、华润万家、益华百货、麦当劳、肯德基等大批现代连锁企业入驻我市,星级酒店达43家。大部分乡镇建立了综合性的农贸市场,个体工商业活跃于城乡市场,促进了城乡市场的繁荣。2008年全市城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1.9亿元,比1975年增长了155.3倍;农村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7亿元,比1975年增长了55.2倍。
七、对外经济发展迅速
建国初期,由于外国政府对我国实施经济封锁,我市对外经济几乎是一片空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经贸活动迅速发展。1988年至2008年签订利用外资项目累计达3502个,合同投资金额62.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2.66亿美元,前来投资项目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各大行业,截止2009年上半年,全市共注册“三资”企业1000家, 注册资金达 35亿美元以上。200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9.6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1988年的0.07亿美元扩大到13.77亿美元。除一般贸易方式外,加工贸易已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不断扩大,2008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5.15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81倍,尤其是2004年至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第一。
八、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大幅增加。2008年,普通中等学校在校生32.42万人,比建国初期的1952年增加了32.02万人。建成国家级示范性高中10所,省、市一级学校117所。创办了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南华工商学院等高等院校。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0.85万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清远市技工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高级技工学校。目前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近4万人。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在校生54.7万人,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7.8%。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科技活动机构数发展到18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有2627人,专利申请量180件,专利授权量149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成了“省电力线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共有17家企业分别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或广东名牌产品称号。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9家。
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全市共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9个。图书馆藏书量达80.5万册。报纸出版份数1382.2万份。电视覆盖率97%。铺设光纤长度6375.8公里。各类卫生机构发展到654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969张,比1952年增长了22倍,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06万人,比1952年增加了0.98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床位数21.57张,拥有医生数28.64人,比1952年分别增长了9.3倍和4.5倍。
社会保障全面推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全面提速,社会保险各项改革稳步推进。2008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了46.7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37万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4万人。
九、人民生活明显提高
建国60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5772元,比1998年增长2.7倍。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6元,比2005年增长了39.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887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47倍。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档次不断升级。冰箱、空调、洗衣机、移动电话、电脑、小轿车等高档消费品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庭。饮食由原来的温饱型逐渐向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消费层次不断升级,消费结构更趋合理。
60年的沧桑,60年的巨变。清远人民已把一个粤北小城镇建设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昔日的“寒极”成为今天的投资“热土”。 2005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以《广东酝酿发展模式之变》介绍了后发地区跨越发展的“清远现象”经验。面对过去的成绩,清远人民并不自满。今后,将以“四个化”战略为指引,沿着“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10
建国60年成就(军事、政治、经济、科技)
建国60周年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政治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总的说来,就这些方面,但政治体制上还是很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执政党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国力的的增强,我们中国未来会更好。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21)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22)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激光技术 (23)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五、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 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4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5)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50)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顾,难免挂一漏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50年只是短短一瞬,而中国科技50年却在寻求国富民强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国科技走过了50年,它还将创造更加辉煌的50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10
建国60年成就(军事、政治、经济、科技)
建国60周年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政治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总的说来,就这些方面,但政治体制上还是很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执政党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国力的的增强,我们中国未来会更好。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21)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22)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激光技术 (23)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五、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 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4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5)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50)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顾,难免挂一漏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50年只是短短一瞬,而中国科技50年却在寻求国富民强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国科技走过了50年,它还将创造更加辉煌的50年。

参考资料:安静守候的博客
第3个回答  2009-10-10
经济是物质文明,政治和文化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取得了很大进步,必然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进步。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4倍,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国家财政收入增长985倍,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外汇储备增加近14000倍,我国由长期以来的外汇短缺国一跃而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政治上,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了很好发展,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国家统一事业成果卓著。在国际上,中国的地位稳步提升,国际话语权明显增多!
文化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传统儒家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文艺创作日益繁荣、精品佳作不断呈现,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文化建设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文艺创作日益繁荣,精品佳作不断涌现。60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不同体裁、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文艺创作的繁荣也带动并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2002年至2008年,全国国有院团在农村演出达202万场次、观众人数超过32.5亿人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19个,文化馆3217个,文化站近4万个,文化室近25万个,公共博物馆1893座;已有1007个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观众人数突破1.54亿人次。

—— 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由娱乐、演出、音像、电影、书报刊、网络文化、艺术品等市场组成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演艺、娱乐、文物和艺术品经营等传统文化产业焕发生机,音像、动漫、游戏、数字和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渐形成。

——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国务院先后公布6批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9座历史名城和251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目前,我国有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38处,昆曲等4个项目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第三次文物普查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0多万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也基本完成。

——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文化交流关系,建成海外中国文化中心7个、孔子学院140多所,与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逐渐形成。

参考资料:http://news.163.com/09/0907/19/5IKNO989000120GU.html\http://www.news365.com.cn/gdxww/2405331.htm

第4个回答  2009-10-10
经济的进步比较明显,我比较关注小家,从几代人的收入,可以看出来时代经济的变迁,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就变得更加明显,就是贫富差距日趋扩大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如果我是穷人,我去医院看病,绝对不会有医生愿意接待我
说到政治,真的是喜忧参半,由于工作原因,需要长期跟政府打交道,对其办事效率,服务的态度,体会颇深。政府给自己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我觉得他们并没有想清楚,政府并不是高高在上,而只是一个为全体民众服务的机构,是服务性质的组织,并不应该是一个行使强力权力的机构,并不认为进步的太多。
最后说文化,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几千年华夏文化的积淀美梦中,那么我们就迷失了自己,现在国人,对内包容性太差,划分区域性太强,我经常听到别人说,我是北京人,我是上海人,我是广东人,我是东北人,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别人说,我们是中国人,这其实是一种悲哀。再说一个小笑话一样的顺口溜,北京管北京以外叫做地方;上海管上海以外的叫做乡下;广州管广州以外叫做北方,港台管他们之外的叫做内地。国人对自己同胞的包容性,可见。

另外说一句,从网上照抄一些数字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说一句,我爱我们的国家,但是多种因素让我觉得很艰难,作为中国公民,我很骄傲,但是我很悲哀与户口制度,我住哪儿我自己都不能决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