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在线等待中········

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同年9月,根据江苏省委的统一部署,县委成立七人整风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为组长),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参加整风运动的,主要为县级机关干部、中小学教职员、工商企业管理人员等约1.68万人。运动自1957年10月开始至翌年年底基本结束,历时一年余,先后分八批开展运动:第一批于10月9日开始,有县委、县人委的部委办以及财政局、粮食局、人民银行、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10多个单位的400名干部参加;第二批于11月11日开始,有交通局、商业局、供销社、手工业生产联社、邮电局、卫生科、新华书店、人民医院等10余个单位的530多名干部参加;文教系统于11月下旬至12月分三批进行,有1350余名教职员参加;工业系统于11月起分三批进行,有133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参加。一个单位的整风运动大体分为:动员学习、大鸣大放、反右派斗争和整风整改四个阶段。

运动开始,由领导作动员报告,号召大家消除顾虑,投入大呜大放,帮助党和各级领导整风,并运用大字报、民主讲台等形式,深入揭露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县整风办公室还用简报的形式向各单位通报鸣放进度和内容。11月下旬,县级机关的鸣放达到高潮,大字报累计5000余张,30余人走上民主讲台,共提意见1万余条。内容涉及统购统销、审干肃反、农业合作化、人事工作、工资福利、生活作风等方面;其中批评县委某些领导搞宗派主义和南下干部离弃农村妻子再婚,成为呜放中意见比较集中的两个问题。

11月底,县委整风领导小组根据江苏省委和松江地委的部署,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反右派斗争。先分批培训反右骨干,内部摸底排队确定批判对象。12月3日,第一批开展运动的单位正式转入反右派斗争阶段,12月中旬后,其余各批也依次转入反右派斗争。

反右派斗争形式除用大字报进行批驳外,主要是召开各种“辩论会”和批判会。至1958年1月中旬,县级机关反右派斗争告一段落,105名干部(占参加运动干部总数的11.3%)受到各种形式的“批判”。同年春,根据中共中央下发的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经逐级上报审批后,全县划定“右派分子”123名。另有38人因本人是工人、店员,或有政治历史问题,被分别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和“反革命分子”;有111人因有“右派言论”,被内定为“中右”。以上人员均分别给予开除党(团)籍、劳动教养、开除公职、撤销职务、降职降薪等处分。由于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一批知识分子、党外人士和党内干部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造成了不幸后果。

1959年后,根据上级指示,本县陆续摘掉一批右派分子帽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拨乱反正。对在反右斗争中被错划错定了的人员,全部予以纠正,并逐个落实政策。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大跃进” 1958年1月,中共嘉定县第一届代表大会号召全县党员和人民“苦干、实干、千方百计争取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7月,根据中共八届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县委召开干部扩大会议,要求“认清跃进形势,扩大眼界,解放思想重新修订1958年农业生产指标”。会议期间首次组织“打擂台”活动,生产指标越订越高。8月,县委召开万人全面跃进誓师大会,再次组织“打擂台”、“放卫星”竞赛,并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等口号。还要求“土地深翻3尺,水稻密植50万穴”。水稻亩产指标由3500公斤上升到4.2万公斤,棉花亩产指标由1000公斤上升到6500公斤。10月,不少社队将已经抽穗灌浆的水稻10亩并1亩,导致颗粒无收。其时,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风泛滥成灾。是年,全县实际水稻亩产326公斤,皮棉亩产35公斤,但县上报水稻亩产458.5公斤,皮棉亩产55公斤。

在此期间,县委还贯彻上级指示,开展“全民动员,大炼钢铁”的热潮。县建立炼钢指挥部,要求各行各业紧急征集废钢铁、毛竹、电工器材等物资,“支援钢帅升帐”,炼钢指标1万吨。至1959年底,全县实炼劣质钢1500多吨,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大跃进”期间,亦兴修了水利和修筑了一批公路。全县投放劳力460.1万工日,投放资金534.6万元,疏浚干河6条和大量小型河道,累计完成土方639.5万立方米。辟建公路8条,全长50多公里。另外,还平整了一大批坟地和高亢地。在工业上,县属工业创办了几家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机械、化肥、农药工业企业,公社始办工业企业。是年底,全县工业产值上升为1.45亿元,比1957年增长五成。

2.人民公社化 1958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精神,在几天内全县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公社化初期,其组织形式根据“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的要求,以公社为团、管理区为营、大队为连、生产队为排。有的公社还按照农民年龄、性别分成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后勤部队和突击队。劳力统一调配,搞大兵团作战。同时,又实行生活集体化,一时建办农民食堂1901处。社员自留地收归集体种植,并实行“吃饭不要钱”,浪费大量粮食。据统计,在“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中,全县平调农民房屋(包括畜棚)2.81万间、耕地4413亩、农具9.80万件,家具2.32万件、农船275只、牲畜920头、奶牛68头、为了实现运载工具车子化,一时乱砍滥伐竹木的情况亦十分严重。还有332名农村干部因抵制“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命令风和干部特殊化风(简称“五风”)而遭错误批判,有的被视为“白旗”、“促退派”、“观潮派”、“秋后算帐派”等遭撤职。

3.纠正“五风”错误 1959年5月,县委贯彻中共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精神,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错误,清理退赔无偿占用基层单位和社员的生产、生活资料。翌年11月,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进一步纠正“共产风”错误。至1961年6月,除清退土地、房屋、家具、农具、牲畜等实物外,兑现退赔金额242万元,占应退赔数的97.2%。1961年4月,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六十条”),结合本县实际,继续纠正“五风”错误。着重办了以下几件事:尊重农民意愿,大部分农村集体食堂停办;根据中央“有错必纠,不错不纠,全错全纠,部分错部分纠”的原则,对在运动中被错误处分了的干部,进行甄别纠正;按照中央和市委规定,补分、补足社员自留田;恢复竹园由农民个人经营;继续清理清退“一平二调”财物;调整公社和生产队规模,进一步完善生产队的“三包一奖”生产责任制和改进评工记分方法;落实生产队自主权,纠正瞎指挥和统得过多过死的弊端;开放集市贸易,活跃城乡市场等。

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2~1966年,县委根据中央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先后组织过多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运动),其中以1964年和1965年开展的“小四清”运动和“大四清”运动影响最大。

1962年9月~1963年3月,进行以宣传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斗争,巩固农业集体经济,反对投机倒把、反对贪污盗窃、反对单干思想、反对干部多吃多占等不正之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整社运动(又称社教运动)。1963年3月,县委根据运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了《关于克服县级机关干部特殊化和铺张浪费的规定(草案)》。同月,中共嘉定县第三届代表大会对加强党支部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生产队工作等问题进行讨论,并通过了有关文件。1963年冬~1964年3月,县委又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开展以大讲阶级斗争形势为中心内容的社教运动。

1964年11月~1965年4月,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和《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简称“后十条”),在长征、方泰、安亭、朱桥、城西5个公社,进行以清理帐目、清理财务、清理仓库、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称“小四清”)。县社两级分别召开贫下中农代表会议和干部扩大会,通过回忆对比揭阶级斗争盖子和洗手洗澡放包袱等阶段,揭露社队干部在思想作风和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965年6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精神,开展以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大四清”)。6月初,中共上海市委派出以张文韬为团长的社教工作团进驻嘉定。社教工作队员初期为4000名,后逐步发展到6000余名。“四清”运动采取先上后下、由点到面地分期分批进行。县、社(镇)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朱桥、城东两个公社以及全县小学为第一批;其余17个公社为第二批。整个运动于6月中旬开始至翌年7月结束,历时1年1个月。一个单位的运动基本过程大体为:扎根串联,调查研究发动群众;干部洗手洗澡放包袱,解决一般“四不清”问题;回忆对比,进行群众自我教育;清政治、清组织、清理阶级成份,开展对敌斗争;以整党为中心的组织建设。运动一开始,首先集中一段时间解决县、社两级领导班子中的问题,使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参加运动,领导运动。运动后期,市社教工作团对某些当时认为“过头、过火”的问题,经过复核作了一些纠正。

在“大四清”运动中,全县共清出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多吃多占的金额289.40万元,粮食32.45万公斤,涉及各类干部1.32万名、群众1.25万名。经核实定案,列为应退赔的金额195.30万元,粮食15.3万公斤,其余作减免和缓退处理。全县查出隐藏的“四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645名,另有4900人交代了政治历史问题;清出各种枪支20支,枪弹、手榴弹8000余发(枚),刺刀、军刀500余把。

在“大四清”运动中,通过整党建党,吸收新党员3690名。有727名党员、干部受党纪、政纪处分。31.7%的支部书记和41.4%的支部委员因多种原因在改选中被更换。

“大四清”运动对于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和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以及商业企业的经营作风,均起了一定的作用,并总结了干部懒、馋、占、贪、变的经验教训。但由于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错误地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把大量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问题,简单地看成了阶级斗争,因而伤害了一部分党员和干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社教运动中887起政治案件进行复查,结果为:维持原处分或原结论的有397件,撤销或减轻处分的有142件,撤销原结论的有348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15
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其间,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工业建设方面,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棉纱、原煤、发电量、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到1965年已经实现原油的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原子能、航天等一批新兴工业逐步建设起来,初步改善了工业布局,形成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电等事业都有较大发展。十年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宁夏、青海、新疆等第一次通了火车。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十年的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高等院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前七年的4.9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果,国防科学技术的进展最为显著。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些成就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达到的新水平。

在这十年里,无论是建设事业的专门人才,还是党政干部队伍,都有较大发展。这期间成长起来的成千上万各类专门人才,大部分成为后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党的组织部门选拔了一批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并提拔一些人到省、部级领导岗位工作,其中大部分人经受住了后来政治运动的考验,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成就是在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困难,在国际上遭到战争威胁和巨大压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长期封锁禁运,苏联撕毁合同、撤销援助)的情况下取得的。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顶住压力,战胜困难,表现出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涌现出像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战士雷锋,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先进人物;还有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和三线建设中默默无闻地作出奉献的许许多多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同甘共苦,昂首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战胜严重困难后逐步地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十年里,党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党的八大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富于创造精神的方针政策,使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有了良好的开端。毛泽东在1957年春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进一步阐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和中国工业化道路。他还提出“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他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他提出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等观点。其他中央领导人也提出许多正确观点和主张。这些都是八大路线的继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党中央在六十年代调整国民经济过程中陆续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工作条例草案,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分别规定了适合当时情况的各项具体政策。所有这些,都是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由于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由于国内建设任务的艰巨繁重,由于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经验,使党在探索过程中难以避免曲折。这一时期的失误及其深刻教训,对党以后的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总之,我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十年工作中的主导方面。
第2个回答  2009-12-14
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
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4年底,陆续开工60多个重大工程,投资总规模达8500多亿元.
第3个回答  2019-05-2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就:建成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建设起来,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到1965年,石油已经全部自给,电力工业增长很快,十年中,农村用电量增长了近70倍。新建铁路八千多公里,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尖端科技方面,成功试验了第一个原子弹,研制成功了结晶牛胰岛素,并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英雄模范人物。
第4个回答  2009-12-14
1.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正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2.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3.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