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都有哪些叫法

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除了“蛮”、“夷”、“狄”、“匈奴”还有哪些叫法

戎、狄、蛮、夷、胡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
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不少戎、狄、蛮、夷和华夏
错杂在一起的。
戎和狄主要分布在今黄河流域或更北和西北地区。北戎、山戎分布在今河北和辽宁
等地。姜戎、陆浑之戎本在今甘肃一带,后来被迫迁徙到今豫西。在周的南面有扬拒、
泉皋、伊洛之戎。鲁的西境也有戎人。在卫都的城墙上可以望见戎人的村落。晋国的周
围都是戎狄人,故《左传》说:“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
狄分为白狄、赤狄和长狄。白狄在今陕西一带。赤狄中分布在今晋东南一带。长狄
之名见于《左传》,具体情况不详。
夷分布在今山东、安徽、江苏北部一带。莱夷在齐的东面,淮夷分布在淮河中下
游。《左传》中提到东夷,《论语》中提到九夷,大约都是居住在今山东一带的夷人。
见于《左传》的小国介和根牟,即东夷人所建立。诸夷中以淮夷为最强大,并不断和鲁
发生冲突。淮夷还参加楚主持的盟会,又随楚伐吴。莱夷和齐是世仇,《左传》中齐伐
莱的记载甚多,最后为齐所灭。
群蛮和百濮居于楚之南。楚与晋战于鄢陵,蛮人也出兵随楚。濮在江汉之南,或说
在今云南一带。
据古书记载,戎狄多为“披发左衽”。《左传》说姜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
不通,言语不达。”生活习惯、礼俗、语言的差异,把戎狄和华夏区分开来。但戎人中
有姜姓、姬姓之戎,显然他们和周人本为同族人,只是出于历史或文化的原因,使他们
分道扬镳。尽管戎狄和华夏在文明程度上有差距,但这对彼此交往并无太大妨碍,如周
王曾娶狄女为后,晋献公、文公都娶戎族女子为妻。
春秋早期,戎狄势力很盛,中原华夏诸小国受其威胁较严重,即使晋、齐等大国也
经常要遭到戎狄的侵袭。从春秋中期开始,华夏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通过称霸而
相互联合,增强了对戎狄的防御能力,不少的戎狄渐被华夏所征服。赤狄、白狄大部分
为晋所灭,齐灭莱夷,秦灭西戎,楚国吞并数量甚多的蛮人或濮人的小国。由于各族长
期和华夏聚居在一起,不断相互影响,文化礼俗等方面的差别日趋减少。到春秋末年,
原来散居于中原各地的戎狄蛮夷差不多都已和华夏融合在一起了。
参考资料:节选自OKOK《引还是引--春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20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是秦朝之前的叫法。满族的最早先民肃慎人早在舜时代就活动在黑龙江流域地区。其他如高原和西北部分地区诸民族的先民西戎、氏、羌,南方各民族的远源百越及以后分化出的骆越、瓯骆,苗、瑶的先民五溪蛮,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等,都是在先秦时就活动在各地的古老部族。哈萨克族最早的远祖先世,就是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后四世纪期间活动在今新疆伊犁河谷和伊塞克湖周围地区的乌孙人,及更早些时候就住在这里的塞种人、月氏人。随后有鲜卑,回纥(维吾尔族),室韦(蒙古族),巴人(土家族),吐蕃(藏族),
第2个回答  2006-09-20
异类,
鞑子,
蛮子,
蠢僚,
外国,
外国人。
等等...
第3个回答  2006-09-20
小国寡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