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时,是处于通货紧缩中吗?

1933年后罗斯福上台后推行的新政是在凯恩斯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吗?

不是通货紧缩 而是很严重的通货膨胀

1.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在经济发展的本身又潜伏着严重危机。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另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1929年10月,以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

2.这场经济危机的特点

这场经济危机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教材对此归纳了三点:第一,它范围特别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它持续的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第三,它破坏性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了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3.这场危机的影响

对这场经济危机的影响,教材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从局部看。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对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的背景

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美国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胡佛政府一筹莫展,只是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致使危机更加严重。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企业破产,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至1700万。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在这种形势下,罗斯福以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竞选宣言,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新政是指罗斯福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措施。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整顿财政金融体系。罗斯福上台伊始,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通过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保证存款人的存款,以恢复银行信用。到4月,存回银行的货币已达10亿美元。银行信誉的恢复,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第二,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拟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工业复兴法的中心是企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第三,凋整农业政策。奖励农民压缩产量,目的是限制农业生产,克服生产过剩,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第四,积极推行“以工代赈”。罗斯福政府在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救济失业的同时,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进而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同时还能造福于社会。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上的改变,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但它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材对此归纳了三点: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其次,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的信任,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第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加强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H对其他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06
不是通货紧缩造成的,是因为前总统克之芝为了表示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提升政绩;而宣言要让每个家庭拥有一辆汽车引发的。汽车生产商大量生产了汽车,可是国内的购买力有限,可是却消耗了大量的原材料设备,引起了油价,铁,及一个保值货币的大幅上涨。造成美元的严重贬值;最终波及到欧洲。
第2个回答  2006-09-08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国
一、缘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提供军火,不久又对协约国进行贷款。1916年,威尔逊当选连任。1917年,美国在德国潜艇击沉美国船只后,于4月6日对德宣战。大战期间由于国外移民中断,黑人大量北移,并人伍出国作战,开拓了视野。1918年11月,威尔逊签署对德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美国的经济繁荣。战后,美国由欠60亿美元的债务国而成为贷出100亿美元的债权国,美国成为最富有的国家。1921年共和党W.G.哈定执政,正值美国陷入全面经济萧条。他提出“工业正常化”和”抢救资本主义”政策;1923-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进人相对稳定时期。美国国内由于固定资本更新,建筑业兴起,汽车和钢铁工业等扩大以及商品和资本输出激增,1923年美国工商业出现了新高涨。再此同时,美国第二次企业“合并浪潮”(即进一步托拉斯化),遍及银行业、工业部门,特别是水、电、煤等公用事业,甚至扩展到零售商业部门。共和党人C,柯立芝执政时期是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私人垄断资本大为发展。但由于国内新兴工业畸形发展与生产过剩,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和消费脱节,农业长期陷于慢性危机,1929年10月美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随后资本主义各国陆续陷入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二、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
美国历史上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年10月股票行情猛跌,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260亿美元,严重削弱金融制度,动摇企业界信心,阻碍工、农业发展,缩小海外购买和投资,使经济陷入停滞状态。从1929年至1932年,银行破产101家,企业破产l09371家,全部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为1932年的34亿美元。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53.8%。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农业总产值从1929年的111亿美元,降到1932年的50亿美元。进口总值从1929年的近40亿美元,降到1932年的13亿美元,出口总值从53亿美元降到17亿美元。由于工、农、商业萎缩,到1933年3月,完全失业工人达1700人,约有101.93万农民破产,沦为佃农、分成制农民和雇农,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国民收人从1929年878亿美元,降到1933年的4皿亿美元,1933年的商品消费额,下降到1929年水平的67%。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商品积压,甚至销毁大量农产品和牲畜,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又缺衣少食。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全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200万人到处流浪。在这次大萧条中,工业、农业、信用危机同时并发,并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工业生产总产值下降36%,世界贸易缩减2∕3。
对这次大萧条,H.C。胡佛政府基本上是采取传统的放任主义的对策。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通过全国信贷公司(后改为“复兴金融公司”),拨款给工业和铁路公司,使其免于破产;采取收购农产品,举办信用贷款和实行保护关?nbsp| ,以维持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此外,责成银行信用协会以互相调节资金的方式,防止银行破产。但这些措施收效甚微。因此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危机停止后进人特种萧条阶段,未达繁荣又陷入1937年危机。

三、新政
F.D.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3月至1939年间为克服1929—1933年大萧条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1932年7月2日,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第一次使用这个名词。内容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

◎恢复陷人大萧条的经济;
◎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
◎ 限制垄断资本的某些弊端。

为实现这些目标,罗斯福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和1935-1939年。第一阶段著重调整与恢复,第二阶段著重改革,救济则贯彻始终。

第一阶段(1932-1935)
为挽救和重建濒于崩溃的金融货币体系,罗斯福于1933年3月6日暂时关?全国银行。三天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委托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纸币以解救货币荒,授权复兴金融公司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给全国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授权财政部整顿和资助银行,并禁止储存和输出黄金。5月27日和6月6日,国会又分别通过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政府对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实行管理。6月16日通过《格拉斯—斯蒂高尔银行法》,将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防止银行用储蓄者资金投机,还规定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小额存款实行保险。1933年4月间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以提高物价、刺激生产、鼓励出口和减轻债务人负担。为恢复工、农、商诸业,1933年5月12日通过《农业调整法》,授权农业调整管理局用政府津贴鼓励农民缩减耕地面积、销毁大 量农产品、屠宰大量幼畜,以控制基本农产品产量和牲畜饲养头数,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结果1936年农业总收入较1932年增长50%。6月16日通过《全国工业振兴法》,规定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则,对各该行业产品的产量和价格作出规定,希图实行某种程度的计划经济,但由于大企业的操纵,收效不大。该法还规定劳工有同企业主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并有关于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为紧急救济大批失业者和贫民,1933-1934年期间,先后建立平民自然资源保护队、联邦紧急救济署、房主贷款公司、联邦住房管理局、公共工程管理局、国民工程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和起码的救济。1933年5月18日,通过建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法案。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从事防洪、发展航运、保护环境、生产化肥和提供廉价电力等。新政给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第二阶段(1935-1939)
罗斯福政府从1935年1月起,提出加速改革步伐,先后成立工程振兴局、全国青年管理处以解决失业问题,并制订《社会保障法》规定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帮助无力养活自己的人,此法在1939年修订后,将美国推上“福利国家”的道路。为对垄断资本进行管理和略加节制,1935年8月23日通过新银行法,建立联邦储备委员会以管理各储备银行的贴现率、利息、兑换率、储备金额以及公开市场活动。8月28日的公用事业控股司法对那些公用事业帝国判处“死刑”,对其他控股公司进行管理。8月30日的财产?nbsp| 法使财产?nbsp| 增到70%的最高限度;公司所得?nbsp| 则以累进制代替单一制。有产阶级称此?nbsp| 为“敲诈富人”?nbsp| 。为加强劳工地位,7月5日总统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宣布公司工会为非法,进一步保证工会通过自选代表与资方集体谈判的权利。
由于1936年经济形势显著好转后,罗斯福政府紧缩信贷,大力削减联邦政府开支以平衡预算。1937年秋末起,又出现来势凶猛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不得己于1938年夏初起重新放松信贷,扩大联邦政府开支。1938年秋末起,经济又开始回升。罗斯福政府在1938年6月25日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1938年2月16日通过第二个农业调整法,以代替被判违宪的第一个《农业调整法》。到1939年,国际局势紧张,国家重点转向扩军备战。罗斯福注意力日益集中于国际事务,新政告一段落。
1929—1933年的大萧条是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一场噩梦,它给美国人留下了
痛苦的记忆。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创9年来的新高,美国又有人联想起70多年前
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
“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
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0年年中至1921年年末短暂的经济危机后,
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
这一繁荣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却又潜伏着深刻的矛盾。
美国农业长期不景气,农村购买力不足,农场主大量破产。此外,工业增长和
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在这个时代,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有组织犯罪愈演愈
烈,享乐主义和投机活动盛行,政治极端腐败。1920年,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离
任。继威尔逊之后的三届共和党总统哈定、柯立芝和胡佛先后执政,这段时间
是美国历史上贪污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哈定执政时期,政府内部贪污腐败成风。
柯立芝的财政部长梅隆自己就陷入投机行为中。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
莱辛格后来曾说,美国20年代的实利主义使人最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资本
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
股市崩盘引发危机
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导致了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增加和资本输出困
难,进一步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虽然金融巨头在投机行为中获得了高
额利润,但大量资金没有被投入再生产过程,而是被投向了能获得更高回报的
证券投资领域。
1927年,纽约股市掀起了第一轮狂潮。这一年,股票交易额达到了破天荒
的5.75亿股。在1928年年初的几周里,证券市场已成强弩之末,显现出崩盘的
隐患。但柯立芝总统和美国财政部采取欺骗宣传的方法,使得股市得以暂时平
静。
1928年3月初,随着纽约股市实力最强的一批投机商大批买进美国通用汽车
公司和无线电公司的股票,新一轮投机行为疯狂扩散,股票价格再次疯狂暴涨。
这轮狂涨直到1928年6月才略有回落。在此后16个月中,股市时有涨落,但始终
未能回到1928年3月以前的水平。
1929年初,股市的狂热已失去控制。9月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为停止黄
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将再贴现率和银行利率提高6.5%;9月
30日,伦敦又从纽约撤回数亿美元,从而诱发了美国股市大幅度下跌。10月15
日,纽约股市开始出现大量抛售,但由于大投机商抛售谨慎,市场反应较为平
和。
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发崩盘。当天的股票成交量达1289万股。股票
价格下降之快,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人们陷入恐慌之中。这一
天,有11名证券市场投机的老手相继自杀。
当天下午,摩根财团联合其他银行业巨头,拿出2.4亿美元联合基金护盘,
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股票。在这以后几天里,股票行情逐渐稳定,美国财政
部和一些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大城市报纸纷纷向公众保证:股票价格的下跌问
题不大,应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资,这样对国家经济是有好处的。10月25日,
胡佛总统也发表文告:“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
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
10月28日,也就是胡佛发表文告的第三天,美国股市再次惨跌。1929年10
月29日,星期二,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度崩盘。据《纽约时报》统计,纽
约股市50种股票的平均价格几乎下挫了40档。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
易所内失去的财富竟达100亿美元!
萧条中的美国
股票价格的大幅“跳水”引起美国经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谷物等交易的
价格也一路下滑;铁路货运量大幅减少;钢材价格大跌、棉花价格大跌……
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
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在“大萧条”中,企业破产l09371家,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
元降为1932年的34亿美元。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53.8%。
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作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
筑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
1933年初,前总统柯立芝在死前4天还在哀叹:“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
望。”连一向处世乐观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眼见马里兰银行倒闭时也惊呼道:
“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会不会倒塌?”
由于工、农、商业萎缩,到1933年3月,美国完全失业工人达1700万,半失
业者不计其数。农民的现金收入从每年162美元下降到48美元,约有101.93万农
民破产,沦为佃农、分成制农民和雇农,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
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商品积压;另一方面普通美
国人却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
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
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
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
凶杀案件层出不穷。胡佛总统曾经要求喜剧演员通过给人们以欢笑减轻大家的
心理压力,但结果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大批取笑他的笑话。如:城市中的无
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种小屋
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
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
身上盖的报纸被叫做“胡佛毯”。纽约大街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
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
总人口的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流浪人口达20
0万,仅纽约一地1931年一年中记录在案的倒毙街头的案件就有2000余起。这一
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全美有33万儿童失学,
女孩子为了养家糊口冒着怀孕的危险以10美分一次的价格到街上卖淫。由于长
期的营养不良,当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
达40%!
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
我们无能为力了。”
应对危机的两条道路
这场持续4年之久的“大萧条”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英国著
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
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
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
面对“大萧条”,西方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德、日、美、英、法
等国都出现了法西斯组织。德国纳粹党还在希特勒的策划下夺取了政权。日本
也发生了多次军人政变,最终建立了军部法西斯统治。德、日两国再加上“大
萧条”前不久登台的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将世界引入了战争的边缘。
“大萧条”引发了美国社会一系列阶级矛盾,斗争浪潮遍布全国。有部分
工人、农民和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喊出了“学习俄国佬”的口号,极少数人还
在国内煽动法西斯化恶浪。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
国英雄”。他在竞选演说中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
,“要让贫穷从这个国家消失”。但由于胡佛在经济领域顽固奉行自由资本主
义经典理论,在随后到来的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从而使他的诺言成了一张永
远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
从1929年担任纽约州长开始,罗斯福便实施了一系列代表美国前进方向的
政策,这些政策后来被一并称作“新政”。1933年3月4日,罗斯福终于成为美
国第三十二任总统。罗斯福在他的总统就职演说中告诉美国人:“我坚决相信,
我们唯一引为恐怖的只是恐怖本身。”
罗斯福洪亮的声音,通过广播网响遍了水深火热的美国:从血汗工厂到凄
凉客站;从“胡佛村”到流浪汉的栖身地;从佃农辛苦耕耘的不毛之地到在工
厂寒风中哆嗦的衣衫褴褛的人群。加利福尼亚州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记下这样
一句话:就是罗斯福一把火烧了国会,我们也会大声欢呼说:“好哇,火到底
点着了!”
图片:
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排队领取日用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