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动物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如果是按体重 最大的是蓝鲸 ;如果是按面积 体积 毫无疑问是北极霞水母 :) 虽然他去了水没有几斤. 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 :地球上现存的最大、最重的动物是蓝鲸。蓝鲸不属于鱼类,而是生活在太平洋中的一种哺乳动物. 界上最长的动物是霞水母;1865年,在美国麻萨诸塞州海岸,有一只霞水母被海浪冲上了岸,它的伞部直径为2.28米,触手长36米。把这个水母的触手拉开,从一条触手尖端到另一条触手的尖端,竟有74米长。因此,可以说霞水母是世界最长的动物了。 世界上最小的动物是尘虱。尘虱非常小,肉眼根本无法看到。尘虱生活在居室的每一个地方,只要有尘埃的地方就有尘虱,因此也就有了这个和尘埃有关的名字。它的食物是从人体皮肤上分解出来的死亡的细胞。这些细胞比尘虱更加细小,因此人类自身根本觉察不到。尘虱只有放在显微镜下扩大许多倍后才能看到。尽管如此,却有许多人对尘虱有过敏反应,会引起丘疹或打喷嚏。 参考资料:GOOGLE里搜下出来超多的,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26
种名:蓝鲸

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Linnaeus,1758)

英文名:Blue whale

别名:剃刀鲸、白长须鲸

濒危信息:CITES:附录I
IUCN:濒危
中国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最长者是1904到1920年间捕于南极海域的一头雌鲸,长33.58m,体重170吨。。

雌大于雄,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背鳍小,高约0.4m,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后缘直线形。蜇沟55~88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270~395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谈,口部和须黑色。

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4t食物。摄食时游速2~6km/h,洄游中5~33km,被迫逐时最大20~48km。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种。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蓝鲸大约10岁性成熟,北蓝鲸于秋末冬初产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个月,仔鲸长6~7m,重约6吨。哺乳期半年,断奶时长可达16m。对最高年龄的估计从30年到80~90年不等。

世界性分布,以南极海域效量为最多,主要是水温5~20℃的温带和寒带冷水域,有少数鲸曾来游于黄海和台湾海域。蓝鲸是最重要经济种之一,脂肪量多。国际上规定用蓝鲸产油量作换算单位,即1蓝鲸=2长须鲸=2.5座头鲸=6大须鲸。从现代捕鲸开始的年代起,就对蓝鲸竞相滥捕,在高峰期的1930~31年度,全世界一年就捕杀蓝鲸近3万头。196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蓝鲸为禁捕的保护对象。未开发前蓝鲸至少有20多万头,现在估计最多有13000头。根据国际捕鲸委员会1989年发表的统计报告说,蓝鲸现在只有200~453头幸存者。这是根据在南半球经过8年的调查得出的,已经濒临灭绝。

分为以下3个亚种:
南蓝鲸(B.m intermedia Burmeister,1871)南蓝鲸分布于南半球;南蓝鲸雌性长23~24M,雄性22米性成熟,身体成熟的体长分别为26~27M和24~25m;
北蓝鲸(B.m musculus Linnaeus,1958)北蓝鲸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北蓝鲸雌性长21~23m,雄性20~21m性成熟,分别在25和24米长时身体成熟;
小蓝鲸(B.m brevicaukta Ichihara,1966)小蓝鲸分布印度洋和东南大西洋的亚南极海域。小蓝鲸雌性长19m,雄性略小于19m性成熟,雌雄长分别为22和21m时身体成熟。

蓝鲸不但是最大的鲸类,而且比地球上曾经生活的最大的恐龙还要大,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般体长为2400-3400厘米,体重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个人的重量的总和。所幸的是,由于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费力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另外庞大的身躯还有助于保持恒定的体温。蓝鲸全身体表均呈淡蓝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细碎斑纹,胸部有白色的斑点,褶沟在20条以上,腹部也布满褶皱,长达脐部,并带有赭石色的黄斑。雌兽在生殖孔两侧有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头相对较小而扁平,有2个喷气孔,位于头的顶上,吻宽,口大,嘴里没有牙齿,上颌宽,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须板,每侧多达300-400枚,长90-110厘米,宽50-60厘米。在耳膜内每年都积存有很多蜡,根据蜡的厚度,可以判断它的年龄。在它的上颌部还有一块白色的胼胝,曾经是生长毛发的地方,后来,毛发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块疣状的赘生物,成了寄生虫的滋生地。由于这块胼胝在每个个体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着不同形状的“帽子”,所以可以据此区分不同的个体。背鳍特别短小,其长度不及体长的1.5%,鳍肢也不算太长,约为4米左右,具4趾,其后缘没有波浪状的缺刻,尾巴宽阔而平扁。整个身体呈流线形,看起来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称为“剃刀鲸”。

蓝鲸的身躯是如此的巨大,以致于一条舌头就有2000千克,头骨有3000千克,肝脏有1000千克,心脏有500千克,血液循环量达8000千克,雄兽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装下一个小孩,脏壁厚达60多厘米,雄兽的阴茎长达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惊人,所发出的功率约为1500-1700马力,堪称是动物世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蓝鲸分布于从南极到北极之间的南北两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极附近的海洋中数量较多,但热带水域较为少见。在我国见于黄海、东海、南海,包括台湾南部及西南部水域。尽管体型巨大,平时行动缓慢,常常静止不动,却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灵活地摆动,既是前进的动力,也起着舵的作用,前进的时速高达28公里。

蓝鲸栖息的海湾大多由陆地的河水中冲入了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使水质十分肥沃,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来了身体闪耀着钻蓝色光芒的大群磷虾。不可思意的是,蓝鲸这种超大型的动物竟然就是以鳞虾这种微小的动物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个,第一胃为食道部分膨大而变成的,所以胃口极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虾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会有饥饿的感觉。磷虾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动物,广泛分布于南北极海区,正是由于如此丰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里没有支持体重的限制,所以蓝鲸才能发育得这样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时间张开大口游弋于稠密的浮游生物丛中,嘴巴上的两排板状的须像筛子一样,肚子里还有很多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的褶皱,能扩大又能缩小,这样它就可以将海水和磷虾一齐吞下,然后嘴巴一闭,使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小虾小鱼,吞而食之。蓝鲸的食物还有其他虾类、小鱼、水母、硅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蓝鲸,体型比生活于南极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认为这与其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1000多千克,能容纳1000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10-15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时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从鼻孔逐出体外,然后再吸进新鲜氧气。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先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逐出体外,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时,喷射的高度可达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人们可以根据蓝鲸喷气时发出的声音、喷潮的高度和形状,来确定它的位置。蓝鲸生活在各大洋中。我国海域极为少看到,黄海和南海曾有出现过蓝鲸的记录,一般不超过100米。但有的个体可潜至500米深,潜水时间可持续10~20分钟,随后是连续8~15次喷气,喷出的水柱可高达9.1米。

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虽然有人曾见到50-60只蓝鲸成群活动,但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左右。

蓝鲸在冬季繁殖,雌兽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0-12个月,每胎只产1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长就达6-8米,体重约为6000千克,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兽要将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气,以后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兽的一对乳头长在生殖孔的两侧,哺乳的时候游在海水的上层,幼仔则紧跟在雌兽后方的下面,因为幼仔没有能动的嘴唇,不能自己衔着乳头吮乳汁,雌兽就凭借肌肉的收缩,将乳汁直接喷射到幼仔的嘴里,这也是它对水中主活的一种很好的适应。蓝鲸乳汁中的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发育得很快,8个月以后,可增加到15米,体重增长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张嘴吃各种浮游生物了。到了2岁半至3岁时,体长即可超过20米。性成熟的年龄约为8一10岁,寿命一般都在50岁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

在所有动物中, 蓝鲸发出的声音最大,.蓝鲸在与伙伴联络时使用一种低频率,震耳欲聋的声音。这种声音有时能超过180分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听到的喷气式飞机起飞时发出的声音还要大,灵敏的仪器曾在80千米经外探测到蓝鲸的声音。

蓝鲸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鲸目、长须鲸科、长须鲸属。由于多年来世界各国在各大海洋中竞相猎捕,现在体长在25米以上的蓝鲸已经很少见了。另外,鳞虾的大量捕捞,也使蓝鲸的觅食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半个世纪以前,全世界的蓝鲸大约还有30万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只,而现在仅剩有大约2000只了。尽管自1932年以来,国际上就已经对每年捕杀蓝鲸的数量作了限制,但是这种世界上最大动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

参考资料:脑袋

第2个回答  2009-10-26
种名:蓝鲸

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Linnaeus,1758)

英文名:Blue whale

别名:剃刀鲸、白长须鲸

濒危信息:CITES:附录I
IUCN:濒危
中国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最长者是1904到1920年间捕于南极海域的一头雌鲸,长33.58m,体重170吨。。

雌大于雄,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背鳍小,高约0.4m,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后缘直线形。蜇沟55~88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270~395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谈,口部和须黑色。

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4t食物。摄食时游速2~6km/h,洄游中5~33km,被迫逐时最大20~48km。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种。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蓝鲸大约10岁性成熟,北蓝鲸于秋末冬初产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个月,仔鲸长6~7m,重约6吨。哺乳期半年,断奶时长可达16m。对最高年龄的估计从30年到80~90年不等。

世界性分布,以南极海域效量为最多,主要是水温5~20℃的温带和寒带冷水域,有少数鲸曾来游于黄海和台湾海域。蓝鲸是最重要经济种之一,脂肪量多。国际上规定用蓝鲸产油量作换算单位,即1蓝鲸=2长须鲸=2.5座头鲸=6大须鲸。从现代捕鲸开始的年代起,就对蓝鲸竞相滥捕,在高峰期的1930~31年度,全世界一年就捕杀蓝鲸近3万头。196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蓝鲸为禁捕的保护对象。未开发前蓝鲸至少有20多万头,现在估计最多有13000头。根据国际捕鲸委员会1989年发表的统计报告说,蓝鲸现在只有200~453头幸存者。这是根据在南半球经过8年的调查得出的,已经濒临灭绝。

分为以下3个亚种:
南蓝鲸(B.m intermedia Burmeister,1871)南蓝鲸分布于南半球;南蓝鲸雌性长23~24M,雄性22米性成熟,身体成熟的体长分别为26~27M和24~25m;
北蓝鲸(B.m musculus Linnaeus,1958)北蓝鲸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北蓝鲸雌性长21~23m,雄性20~21m性成熟,分别在25和24米长时身体成熟;
小蓝鲸(B.m brevicaukta Ichihara,1966)小蓝鲸分布印度洋和东南大西洋的亚南极海域。小蓝鲸雌性长19m,雄性略小于19m性成熟,雌雄长分别为22和21m时身体成熟。

蓝鲸不但是最大的鲸类,而且比地球上曾经生活的最大的恐龙还要大,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般体长为2400-3400厘米,体重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个人的重量的总和。所幸的是,由于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费力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另外庞大的身躯还有助于保持恒定的体温。蓝鲸全身体表均呈淡蓝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细碎斑纹,胸部有白色的斑点,褶沟在20条以上,腹部也布满褶皱,长达脐部,并带有赭石色的黄斑。雌兽在生殖孔两侧有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头相对较小而扁平,有2个喷气孔,位于头的顶上,吻宽,口大,嘴里没有牙齿,上颌宽,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须板,每侧多达300-400枚,长90-110厘米,宽50-60厘米。在耳膜内每年都积存有很多蜡,根据蜡的厚度,可以判断它的年龄。在它的上颌部还有一块白色的胼胝,曾经是生长毛发的地方,后来,毛发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块疣状的赘生物,成了寄生虫的滋生地。由于这块胼胝在每个个体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着不同形状的“帽子”,所以可以据此区分不同的个体。背鳍特别短小,其长度不及体长的1.5%,鳍肢也不算太长,约为4米左右,具4趾,其后缘没有波浪状的缺刻,尾巴宽阔而平扁。整个身体呈流线形,看起来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称为“剃刀鲸”。

蓝鲸的身躯是如此的巨大,以致于一条舌头就有2000千克,头骨有3000千克,肝脏有1000千克,心脏有500千克,血液循环量达8000千克,雄兽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装下一个小孩,脏壁厚达60多厘米,雄兽的阴茎长达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惊人,所发出的功率约为1500-1700马力,堪称是动物世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蓝鲸分布于从南极到北极之间的南北两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极附近的海洋中数量较多,但热带水域较为少见。在我国见于黄海、东海、南海,包括台湾南部及西南部水域。尽管体型巨大,平时行动缓慢,常常静止不动,却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灵活地摆动,既是前进的动力,也起着舵的作用,前进的时速高达28公里。

蓝鲸栖息的海湾大多由陆地的河水中冲入了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使水质十分肥沃,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来了身体闪耀着钻蓝色光芒的大群磷虾。不可思意的是,蓝鲸这种超大型的动物竟然就是以鳞虾这种微小的动物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个,第一胃为食道部分膨大而变成的,所以胃口极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虾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会有饥饿的感觉。磷虾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动物,广泛分布于南北极海区,正是由于如此丰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里没有支持体重的限制,所以蓝鲸才能发育得这样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时间张开大口游弋于稠密的浮游生物丛中,嘴巴上的两排板状的须像筛子一样,肚子里还有很多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的褶皱,能扩大又能缩小,这样它就可以将海水和磷虾一齐吞下,然后嘴巴一闭,使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小虾小鱼,吞而食之。蓝鲸的食物还有其他虾类、小鱼、水母、硅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蓝鲸,体型比生活于南极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认为这与其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1000多千克,能容纳1000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10-15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时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从鼻孔逐出体外,然后再吸进新鲜氧气。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先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逐出体外,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时,喷射的高度可达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人们可以根据蓝鲸喷气时发出的声音、喷潮的高度和形状,来确定它的位置。蓝鲸生活在各大洋中。我国海域极为少看到,黄海和南海曾有出现过蓝鲸的记录,一般不超过100米。但有的个体可潜至500米深,潜水时间可持续10~20分钟,随后是连续8~15次喷气,喷出的水柱可高达9.1米。

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虽然有人曾见到50-60只蓝鲸成群活动,但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左右。

蓝鲸在冬季繁殖,雌兽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0-12个月,每胎只产1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长就达6-8米,体重约为6000千克,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兽要将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气,以后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兽的一对乳头长在生殖孔的两侧,哺乳的时候游在海水的上层,幼仔则紧跟在雌兽后方的下面,因为幼仔没有能动的嘴唇,不能自己衔着乳头吮乳汁,雌兽就凭借肌肉的收缩,将乳汁直接喷射到幼仔的嘴里,这也是它对水中主活的一种很好的适应。蓝鲸乳汁中的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发育得很快,8个月以后,可增加到15米,体重增长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张嘴吃各种浮游生物了。到了2岁半至3岁时,体长即可超过20米。性成熟的年龄约为8一10岁,寿命一般都在50岁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

在所有动物中, 蓝鲸发出的声音最大,.蓝鲸在与伙伴联络时使用一种低频率,震耳欲聋的声音。这种声音有时能超过180分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听到的喷气式飞机起飞时发出的声音还要大,灵敏的仪器曾在80千米经外探测到蓝鲸的声音。

蓝鲸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鲸目、长须鲸科、长须鲸属。由于多年来世界各国在各大海洋中竞相猎捕,现在体长在25米以上的蓝鲸已经很少见了。另外,鳞虾的大量捕捞,也使蓝鲸的觅食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半个世纪以前,全世界的蓝鲸大约还有30万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只,而现在仅剩有大约2000只了。尽管自1932年以来,国际上就已经对每年捕杀蓝鲸的数量作了限制,但是这种世界上最大动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

参考资料:脑袋

第3个回答  2009-11-05
双腔龙

双腔龙(学名Amphicoelias)是草食性梁龙科下的一个属,当中包括了已知体型最大的易碎双腔龙(A. fragillimus)。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amphi」(意即「两面」)及「koilos」(意即「空腔」或「空洞」)而来,故中文取名双腔龙。基于唯一的骨头化石,易碎双腔龙的长度达40-60米,而质量可能有122公吨,可比现今最重的动物蓝鲸。但是这块唯一的骨头却在1870年代描述这种恐龙后不久遗失了,存有的证据就只有一些插图及纪录。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chinese)→ 双腔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学名( name)→ amphicoelias
发音( pronounced)→ am-fi-seel-yas
含义( meaning)→ 双重的腔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sauropodomorpha 蜥脚型亚目
类( infraorder)→ sauropoda 蜥脚类
eusauropoda 真蜥脚类
neosauropoda 新蜥脚类
diplodocimorpha 梁龙形类
属( genus)→ amphicoelias 双腔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a. altus 长双腔龙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a. fragillimus 易碎双腔龙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a. latus= camarasaurus supremus
时代( period)→ 侏罗纪晚期 kimmeridgian to tithonian
分布( found in)→ 美国科罗拉多州
发现地层( stratum)→ ...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体长( length)→ 长20米 易碎双腔龙-45米?
推测体重( mass)→ ...
发现者( discoverer)→ cope, 1877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cope, 1877
[编辑本段]概述
双腔龙的模式种高双腔龙(A. altus)是由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于1877年12月根据一个不完整的骨骼,包含了2节脊骨、耻骨及大腿骨所命名,但要到1878年才公布。于1921年,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与C.C. Mook将一块肩胛骨、一块鸟喙骨、尺骨及一只牙齿被编入于高双腔龙。这些化石显示了双腔龙与梁龙的紧密相似性,及一些主要的分别,如双腔龙的前肢在比例上较梁龙为长。双腔龙的大腿骨亦是不正常的长、修长,及在横切面呈圆形,但这种曾一度是双腔龙独特的圆形特征,在一些梁龙标本中亦有出现。高双腔龙在体型上与梁龙差不多,估计约有25米长。
另一种双腔龙的种易碎双腔龙(A. fragillimus),只是一个不完整1.5米高的神经弓,位于脊骨的最末或末二节(D10或D9),在生前这骨头应有2.7米长。随了这部分脊骨,科普的纪录中亦有一块「大腿骨的末端」,位于该巨大脊骨数十米之外,而这个没有被描述的大腿骨相信也是来自于同一个体。
[编辑本段]发现过程
双腔龙是由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所聘请的化石收藏家Oramel Lucas于1877年所采集的。Lucas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卡农城北方的花园公园发现这个新种的部分脊骨(即神经弓及脊椎),接近发现圆顶龙的矿场。这个脊骨的状况很差,但却异常的大,量度出有1.5米高,估计完整的脊骨可达2.7米高。他于1878年把这个标本运送给科普,而科普以此作为新种双腔龙的完模标本(编号AMNH 5777),并于同年8月公布。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fragillimus」而来,即「非常易碎」,意指神经弓的椎板的纤巧。从科普基于发掘时的纪录得知,这个标本从发现圆顶龙的矿场南面的山上被发现。科普指该位置是属于达科他地层(Dakota Formation)(年代为白垩纪中期),而在同一地层的圆顶龙显示它们都是属于莫里逊组(Morrison Formation),年代追溯至晚侏罗纪的提通阶。一块巨大的大腿骨化石亦在附近被发现,估计可能也是属于易碎双腔龙。
当讨论最大的恐龙时,一般都会忽略双腔龙的巨大骨头,这是因由于不同的报告都指其脊骨及大腿骨的来历不明,而尝试寻找的计划都失败。于2006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指出双腔龙标本失踪的可能情况:由于科普在其描述中指该神经弓非常易碎,而使骨头硬化及保存化石的技术亦未被开发;科普的对手,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80年代首次采用此一技术。而保有双腔龙化石的石矿都是严重侵蚀的泥岩,使得该化石容易被粉碎及形成小型、不规则的碎片。所以,它可能在科普描绘完后就被粉碎了,所以科普的插图就只有一个视图,而不是一般的多个视图。
于1994年,有科学家尝试去找出双腔龙的原有石矿,当中使用了雷达来探测地下藏有的骨头影像。这个尝试最后失败,是由于化石化的泥岩与外围的岩石同一密度,致使不能将两者分辨。另一个地形研究指出藏有化石的地层经已受严重侵蚀,可能是当发掘易碎双腔龙时开始,在发现脊骨及大腿骨后大部分的骨骼都已经失去。
由于双腔龙化石的特殊尺寸及神秘失踪,科普的描述就引来了怀疑,有些人更指科普可能是在量度上出现了排版印刷之误。但是卡彭特指出科普的文章充满根据,显示他是一位如何出色的古生物学家。发现化石的时间正好是化石战争,当时科普的竞敌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C. Marsh)却从没有提出以上怀疑。而马什亦曾雇用侦探监视科普的发现,可能对双腔龙骨头的巨大有了确定。而奥斯本、C.C. Mook、 John S. McIntosh等不同的学者亦都接受科普的数据。
若要估计双腔龙的大小,就须假设它与梁龙科的相对比例相似,以较多了解的梁龙科的骨头作缩放比例。在科普原先的纪录,他以此来估计双腔龙的大腿骨大小。科普发现在其它的蜥脚下目恐龙,尤其是高双腔龙及至高圆顶龙,它们的大腿骨都是背部最高脊骨的两倍高度,因而估计双腔龙的体型为3.6米高。于1994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利用相关的梁龙作为参考,估计双腔龙的大腿骨大小为3.1-4米长。于2006年,卡彭特就同样利用梁龙重新评估双腔龙的大腿骨为4.3-4.6米。卡彭特尝试就整头双腔龙的体型作出评估,但发现梁龙不同种的体型差异,会影响其估计结果。假设双腔龙与梁龙有着同一的比例,它的体型就是58米,与保罗在1994年的估计范围(40-60米)吻合。
卡彭特也指出双腔龙的最小估计值,亦比其它蜥脚下目更为巨大,如高龙(32.5米)、腕龙科的波塞东龙(34米)及泰坦巨龙类的阿根廷龙(30米)。卡彭特版本的易碎双腔龙身体比例中,颈部长16.75米,体长9.25米,尾巴长32米。整个前肢高达5.75米,而后肢高7.5米,背部最高点的高度为9.25米。而现时平均最长的生物蓝鲸,则长约30-33米。
双腔龙是相当的瘦,但其体型大小却使它依旧的巨大。体重是较长度更难去估计,因为要使用更为复杂的方程式,比例上小型的差异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以卡内基梁龙(Diplodocus carnegii)的估计质量为11.5公吨,双腔龙的体重就可以是122.4公吨。纪录上最重的蓝鲸约为195公吨,而有足够化石数量的最重恐龙为:阿根廷龙重约80-100公吨。虽然其尺寸仍须验证,但它都依然比巨体龙的175-220公吨为轻。
科普将他的发现于1878年两度公布,并分类在新的双腔龙属下。他把这个属编入梁龙科内,虽然只有部分的化石碎片,有些学者则将它分类在梁龙超科下,或是梁龙科的「分类未定属」。双腔龙属中首先被命名的种是高双腔龙(完模标本AMHD 5764),是由科普于1877年发现。虽然只有部分的骨骼,但有足够特征可以确定此属的一些特征。高双腔龙的化石较为完好,但就比易碎双腔龙为小。在1921年,奥斯本与C.C. Mook指出双腔龙其实只是非常大的高双腔龙,是高双腔龙的异名。但是卡彭特指出,它们在脊骨的构造上有所差异,足以显示它们是不同的种,或甚至不同的属。可以,卡彭特也提出只凭其原有的标本很难去确定双腔龙的有效性。
[编辑本段]特点
包括双腔龙在内的巨大蜥脚下目恐龙,为何它们会有着这么巨大的体型?这种体型是在蜥脚类恐龙的早期演化阶段出现的,而在晚三迭纪时期都存在着巨大的物种,显示蜥脚类恐龙的祖先有着巨大化的演化压力。如巨大的草食性哺乳动物,如象及犀牛,都显示巨大的草食性动物会有较高的消化效率。由于大型的动物有较长的消化系统,食物会留在身体较长时间,容许它们在低质素的食物来源下生存。在小肠内亦会有大量的发酵室,容许微生物积聚及发酵植物,协助消化。在其演化的历史中,蜥脚下目主要都是在半干燥及干焊的环境发现,而在旱季有着季节性的食物质素下降。双腔龙的环境是大草原,而现今巨大草食性动物生存于干燥环境,支持了以上的说法。其它巨大体型的优势则被认为是次要的,如对猎食者的相对抵抗力、低能量消耗、或长寿等。
双腔龙生活的莫里逊组环境类似现今的大草原,虽然草要到上白垩纪才出现,而蕨类可能是莫里逊组的主要植物及双腔龙的食物来源。虽然有研究指出蕨类的低卡路里不适合作为食物,但是蜥脚下目恐龙的消化系统是适合大量处理这些低质素食物。而这些恐龙的巨大体型,显示应有达20-30米高的巨大树木食物来源,与大草原环境有所矛盾。但是,由于巨大的树木需要更多的水份,它们可能只有很少数量,及沿河流及小峡谷生长。而更有研究指出双腔龙是以这些树木作为遮荫,日间可以令身体凉快,而夜间才在草原摄食。
[编辑本段]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脚下目 Sauropoda
科: 梁龙科 Diplodocidae
属: 双腔龙属 Amphicoelias
第4个回答  2009-10-23
蓝鲸,重达30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