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汉字是从右向左写的?

如题所述



如果我们读一本中国古代装帧的书,最直观的感受大概就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阅读顺序。那么,为什么古代汉语的书写和阅读顺序与现代汉语如此不同呢?




根据台湾省文献学家许的《简明中国文字学》记载,竹简用作书写材料后,由于质地原因,切割后的竹简适合自上而下书写。同时,对于卷成筒状的竹简,竖拿横摊是最适合人们阅读的装订方式。所以汉字上下垂直排列最适合竹简。


而从右到左的行序也与竹简特殊的装帧形式有关。用右手写字时,左手向左展开竹简是写字的恰当动作。一行写完,下一行自然从左边开始。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汉字从下到左的书写和阅读顺序。后来虽然用纸代替了竹简,用毛笔代替了刻刀,但是长期以来的习惯让这种书写方式延续到了现代。直到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才改为横排汉字,中国书写汉字的习惯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右下横排。而港澳台和日本则继续使用古代汉语的排列方法。


此外,许多学者试图从中国古代的尊卑观念来解释汉字的排列。但是,这些说法只是猜测,不是结论。


除了现代汉语的右线和古代汉语的下行线向左外,在阿拉伯语国家和以色列也有向左的水平线和下行线。中国的蒙古族同胞写蒙古语时,字是竖着写的,行是向右排的。最后,我要介绍一种奇特的写作安排,叫做耕牛写作法。这是一种类似耕牛耕田的书写方法,左一行,右一行,左一行。这种书写方法在古希腊和中东短暂出现过。但因为方便盲人朋友转读,所以今天的盲文采用了这种排列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