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散文的体制。

如题所述

【答案】:解析:先秦历史散文的主要文献有:《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历史散文的体制变迁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他以玄深的哲理思辨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
(3)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