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题所述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主要是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较为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互相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意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人们都说生活处处皆语文,然而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生活中其实也能折射出很多数学问题。教学中,数学教师选择数学问题的素材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数学材料生活化,生活素材数学化,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部分学生不会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能意会题目中所表达的意思,如果教师带领学生学会看题、审题,把自己当作情景中“主角”,让自己切身去体会题目中所展示的生活中情景,这样就会形象鲜明地展示出题目中的寓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过程中,要立足于生活情景的创设,使学生能够融入生活情境理解题意,以准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图解分析问题,辅助学生理解题意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多数都还处在形象直观上,对于很多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和接受,难以把具体的事物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所以有些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本质和规律需要借助教学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最后达到能够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
  效果。
  低年级数学分析题意有一主要的分析方法就是图解法,也就是利用图的形式来对数学题进行分析、解释或推演。一般,我们常用的图解有实物图和线段图,比如说在应用题中,我们多半都会采用线段图的方式来分解题目中的复杂条件,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条件简单化,隐蔽的关系明朗化,清晰呈现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以帮助学生顺利解答数学题。培养学生巧用图解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理清题意,明白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知道题目所知所求,有助于学生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三、加强对学生解题思维错误的分析和纠正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事物的认识期,逻辑性较差,思维也比较单一,在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时候不会对题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列式计算,而是抓住单一的数量条件或是个别因素为依据,套用自己原有的思维和方法进行不全面的解答。比如,小明和小红都有卡片20张,小明送了5张给小红,问小红比小明多多少张卡片?就有不少学生错误的列式为20-5=15(张)。针对这种学生的错误思维,教师就需要借助直观手段,利用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物演示中理解其“真谛”,明了其中的意义。有的题目的条件则是被隐藏起来的,也有一些条件是多余的,是用来干扰学生思维的,这种情况就要学生反复读题,反复审题,全面把握及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所知所求,懂得挖掘被隐藏的条件,学会过滤多余的干扰条件,让学生正确解题。
  低年级教师应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把生活常识带到数学上,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对常见事物的理解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同时要教会学生在解题时巧用图解的方法来分析相关问题,以理解题意;再者,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错误思维的分析和纠正,以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提升学生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