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 属于什么动物

如题所述

蚊子属于昆虫类动物。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

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

昆虫身体和脚皆细长。蚊子是多细胞生物。大小随种类不同,不过大部分小于15mm。体重约为2~2.5mg,一条后腿仅重约0.25mg。蚊子有22颗牙齿。


扩展资料

蚊子的上唇和下颚都表现出明显的梯度性,而且离尖端越近,弹性模量和硬度值越高,这种力学性能上的梯度分布有助于提高蚊子口针刺入皮肤的能力。

数值模拟分析发现,蚊子口针发生失稳破坏的形式主要为尖端局部失稳破坏,尖端局部材料的力学性对失稳临界压力的大小起决定性的作用。蚊子口针所表现出来的梯度性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是一种自然优化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蚊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3

吸食类昆虫

蚊子(mosquito),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

形态特征

蚊子的身体结构

昆虫身体和脚皆细长。蚊子是多细胞生物。大小随种类不同,不过大部分小于15mm。体重约为2~2.5mg,一条后腿仅重约0.25mg。蚊子有22颗牙齿。只有一对翅膀,另一对退化为平衡杆。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1.5到2.5公里,一般蚊子飞行时每秒翅膀震动594次左右;这样的振动,使我们在蚊子飞行时会听到“嗡嗡”的声音。口器为刺吸式,像一根极细的注射器针头。大部分种类雌蚊的口器都适合刺吸血液。蚊体表覆盖形状及颜色不同的鳞片,使蚊体呈不同的颜色。这是鉴别蚊类的重要依据之一。翅脉上也有鳞片,翅后缘有缘鳞。多为夜行性动物。

头部:似半球形,有复眼和触角各1 对,喙1 支。触角(Antenna)有15 节:第一节称柄节(Scape),第二节称梗节(Torus),第三节以后各节均细长称鞭节(Flagellum)。各鞭节轮生一圈毛,雌蚊的轮毛短而稀,雄蚊的轮毛长而密。在雌蚊触角上,除轮毛外,还有另一类是短毛,分布在每一鞭节上,这些短毛对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产生反应,对二氧化碳、乳酸等化合物和湿度尤其敏感,起寻找吸血对象作用的是短毛,而不是复眼。

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节有足1 对,中胸有翅1 对,后胸有1 对平衡棒,中胸、后胸各有气门 1 对。中胸特别发达,其背板几乎占据全胸背,由前而后依次为盾片、小盾片及后背片。库蚊和伊蚊的小盾片呈叶状,缘毛在凸叶上,按蚊的小盾片后缘呈弧形,缘毛分布均匀。蚊翅窄长,膜质。翅脉简单,纵脉(V)2 .4 .5 各分两支,其余纵脉均不分支。翅脉上覆盖鳞片,翅的后缘有较长的鳞片,称翅繸。翅鳞可形成麻点、斑点或条纹,在按蚊的分类方面是一重要依据。蚊足细长,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足上常有鳞片形成的黑白斑点和环纹,为蚊种分类特征之一。

蚊子(9张)

腹部:分11 节,第一节不易查见;2~8 节明显可见,有的蚊种在其背面具有由淡色鳞片组成的淡色横带、纵条或斑;最末3 节变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有尾须一对,雄蚊则为钳状的抱器,构造复杂,是鉴别蚊种的重要依据。

内部结构

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及肛门。胃是消化道的主要部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均在胃内进行。在前胸内有1 对唾腺,每一唾腺分3 叶,每叶有一小唾腺管,最后汇合成总唾腺管,通入舌内。唾腺管能分泌和贮存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酶,例如能阻止被叮刺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凝聚的抗血凝素(Anticoagulin ),破坏吸入的红细胞的溶血素(Haemolysin )和使破坏的红细胞凝集的凝集素(Agglutinin )。

蚊喙为刺吸式口器, 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构造。由上内唇(上唇咽)、舌各1 个,上、下颚各1 对,共同组成细长的针状结构,包藏在鞘状下唇之内。上内唇细长,腹面凹陷构成食物管的内壁,舌位于上内唇之下,和上颚共同把开放的底面封闭起来,组成食管,以吸取血液。舌的中央有一条唾液管。上颚末端较宽如刀状,其内侧具细锯齿,是蚊吸血时首先用以切割皮肤的工具。下颚末端较窄呈细刀状,其末端具有粗锯齿,是随着皮肤切开以后,起锯刺皮肤的功用。下唇的表面被覆鳞片,多呈暗色,其末端裂为二片,称唇瓣(Labellae)。当雌蚊吸血时,针状结构刺入皮肤,而唇瓣在皮肤外挟住所有刺吸器官,下唇则向后弯曲而留在皮外,具有保护与支持刺吸器的作用。但雄蚊的上、下颚已退化或几乎消失,不能刺入皮肤,因而不适于吸血。在喙的两旁有触须(下颚须)1 对,为下颚的附肢。按蚊的雌、雄蚊触须与喙等长,但雄蚊触须的末两节膨大而向外弯曲;库蚊、伊蚊的雌蚊触须比喙短,雄蚊的触须则较缘长或等长(少数蚊种例外)。触须是刺吸时的感觉器官。

生殖系统

雄蚊有睾丸1 对,自每一睾丸发出的输精管在远端膨大为储精囊,两者会合成射精管。射精管远端为阴茎,阴茎两侧有抱器。雌蚊有卵巢1 对,输卵管在汇成总输卵管前的膨大部称壶腹,总输卵管与阴道相连。在阴道的末端有受精囊(按蚊1 个,库蚊和伊蚊3 个)和1 对副腺的开口,阴道则开口于第八、九腹节交界处的腹面。每个卵巢由几十个至二百多个卵巢小管组成。每个卵巢小管包括3 个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囊(F0llice ),顶端的为增殖卵泡囊,中间为幼小卵泡囊,靠近输卵管的为成卵卵泡囊。当成卵卵泡囊中的卵成熟排出后,幼小卵泡囊又发育为成卵卵泡囊,卵泡囊依次逐个发育成熟。每排出一次卵,顺卵巢小管上就留有1个膨大部。此外,呼吸系统中的微气管在卵巢上的分布成卷成细密的丝状,卵巢在妊娠后膨大,微气管也因而伸直,故可鉴别雌蚊是否经产。

生活习性

编辑

成长

蚊子的一生经过卵,幼虫(孑孓),蛹、成虫四个时期。蚊喜欢把卵产在

清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涧流水等处;在温暖的季节里,卵大约三天就可孵化为孑孓并开始吃水里生长的极小的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等。它们靠着身体尾端的两个气孔靠近水面吸取空气。孑孓经过蜕皮,最后停止吃东西、活动减少而变为蛹。大约两三天后,蛹又来到水面蜕去皮而羽化为成虫飞出来。雌雄交配大多在清晨或傍晚,先是雄蚊围绕矮树顶,屋檐、窗口或空旷处成群结队地飞,雌蚊看准机会加入队伍,在飞行中很快进行交配。雄蚊只吸草汁,花蜜过活,不吸血。雌蚊在交配后必须吸血(人或动物的血)卵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只有雌蚊才能传播疾病。雌蚊饱吸一次血能产一次卵,一生可产卵六至八次,每次200~300粒,所以早期消灭一只蚊子,等于消灭了几百只,上千只。 [2] 

生活史

1.卵:蚊子的卵根据种类的不同可能产在水面、水边或水中三种不

蚊子幼虫

同的位置,水面上的如按蚊和家蚊,水边的如伊蚊。按蚊和家蚊约在二天内孵化,而伊蚊则在三至五天。每只雌蚊子一生产卵总数约为1000~3000个。

2.幼虫:孑孓就是幼虫,其用吸管呼吸。摄食有机物及微生物,口的刷毛会产生水流,流向嘴巴。这个时期约维持10~14天,经4次蜕皮后变成蛹。

3.蛹:蛹的形状从侧面看起来成豆点状。不摄食,但可在水中游动。靠第一对呼吸角呼吸。经二天完全成熟。

4.成虫:新出生的蚊子在翅膀没有硬(羽化)之前无法起飞。雄蚊在羽化后24小

蚊子成虫

时之内其腹节第八节以后全部反转180°完成交配姿势。交配的动作因种类而有不同,有的黄昏时刻在田野广旷或草地之处形成蚊柱作群舞。蚊柱不一定单纯由一种雄蚊聚集而成,往往有几种不同蚊种集合而成。此时雌蚊见到群舞光景,就飞近蚊柱与同种雄蚊交配离去。交配通常需要10~25秒。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交配后由雄性副腺分泌的液体,形成交配栓于雌性交配孔内,但逐渐溶解,约于24小时后完全消失。一生只交配一次,后其一生(90多天后)产下的卵尚可受精。 [3] 

习性

1.孳生习性:

蚊虫都孳生于水中,不同性质的水质和积水类型孳生不同种类的蚊虫。

2.吸血习性:

蚊子嗜血,其对血液的执着从未改变,不死不休。

只有雌蚊才吸血,雄性不会吸血。雌蚊必须吸血其卵巢才能发育,繁衍后代

库蚊 [4]

。雌蚊多在羽化后2-3天开始吸血,温度、湿度、光照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蚊的吸血活动。气温在10℃以上时开始吸血;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库蚊多在夜晚吸血;有的偏嗜人血,有的蚊则爱吸家畜的血,但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因此蚊可传播人兽共患病。

3.栖息习性:

掌握蚊的栖息习性是制定灭蚊措施的依据。

蚊羽化后和吸血后均须寻找地方栖息,一般讲蚊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栖息,如屋内多在床下、柜后、门后,墙缝以及畜舍、地下室等,室外多在草丛、山洞、地窖、桥洞、石缝等处。

据吸血后栖息习性不同把蚊分为以下三种:家栖型: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半家栖型:如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等吸血后有些在室内,有些到室外栖息。野栖型:如大劣按蚊、白纹伊蚊等吸血后要飞到室外消化胃内的血液。

4.过冬

一般蚊子每年4月开始出现,至8月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秋天气候变冷温度降到10℃以下时,蚊子就会停止繁殖,大量死亡,有极少的蚊子会存活,它们在墙缝等可以避风避寒的地方,比如躲藏在室内较温暖、且较隐蔽处,如衣柜背后等。但会躲开较热的地方,如暖气等。这样既可以躲过严冬,又可以降低新陈代谢速度,避免饥饿而死。有点儿像冬眠。

在室外,蚊子一般躲藏在暖气管道内等较温暖处,第二年出现的蚊子更多的是卵孵化出来的。

寿命

蚊子的寿命,在自然条件下雄蚊交配后约7~10天死亡,但在实验室可活到1至2个月。雌蚊一般可活1至2个月,在实验室曾活到四个月。

食量

血压的存在导致血液快速进入蚊子胃部,一些人认为血压也会让蚊子走向毁灭。如果收缩叮咬位置附近的肌肉或者拉伸皮肤,蚊子便无法拔出喙,你的血压最终会让蚊子一命呜呼。绝大多数昆虫学家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为了制作“血液炸弹”,你需要切断蚊子负责传送过饱信息的腹神经索。切断之后,腹神经索无法通知大脑,胃已经吃饱了,因此蚊子会继续吸血,直至将自己撑死。一名研究人员发现,蚊子不知道自己是否吃饱,即使在内脏爆裂之后仍继续吸血。并非所有蚊子都叮咬人类并吸食血液,也并非所有蚊子都传播疾病,公蚊子便是这样的“善类”。公蚊子完全以花蜜和其它植物液体为食。 [5] 

口针的力学性能

编辑

蚊子的上唇和下颚都表现出明显的梯度性,而且离尖端越近,弹性模量和硬度值越高,这种力学性能上的梯度分布有助于提高蚊子口针刺入皮肤的能力。数值模拟分析发现,蚊子口针发生失稳破坏的形式主要为尖端局部失稳破坏,尖端局部材料的力学性对失稳临界压力的大小起决定性的作用。蚊子口针所表现出来的梯度性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是一种自然优化的结果。 [6] 

种群分布

编辑

在1.7亿年前的侏罗纪就已经演化出蚊子的始祖。而最早的化石证据则发现于白垩纪的岩层当中。最初演化出蚊子的区域是在现今的南美洲,接着逐渐往北迁徙到劳亚古陆,接着再度往南迁徙到热带地区。蚊子的祖先大约有现存种类的三倍大,与幽蚊科(Chaoboridae)有密切的关系。

分类学

编辑

蚊子的种类蚊属昆虫纲,约3,300种及亚种,中国有15属33种及亚种。蚊媒疾病的重要媒介,是总的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按蚊,一类是库蚊,另一类是伊蚊。

按蚊:

中华按蚊

第一大类是按蚊,按蚊成虫的特征是翅大多有斑,身体大多是灰色的,身体在停留的时候,与停留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它大多在夜间活动;中华按蚊的幼虫孳生在大型积水中,如水稻田、沼泽、芦苇塘、缓流沟渠等地方。

库蚊:第二大类是库蚊,库蚊成虫的特征是翅大多无斑,

体色是棕黄色,身体在停留的时候,往往与停留面保持平衡状态,平行状态,它的活动也大多在夜间;蚊科库蚊亚科的一属。通称库蚊。广布全世界,是蚊科的第二大属,已知800余种和亚种。中国已知达70余种。幼虫孳生于各类水体或容器积水中。它们是室内最常见的蚊子,一般称为家蚊。

伊蚊:第三大类是伊蚊,伊蚊成虫的特征是翅没有斑,

身体大多黑色,且有白色斑纹,它们喜欢在白天活动,喜欢阴凉的地方,白天经常有这类蚊子来袭扰。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主要在白天吸食人血,叮人凶猛,但飞行距离短,主要集中在繁殖地100米内 [1]  ,可传播登革热、乙型脑炎、基孔肯雅热等疾病,有“亚洲虎蚊”之称。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天然积水和小型容器中,如缸、罐、罐头盒、花坛、竹筒、树洞、饭盒、废旧轮胎、盆景、堵塞的楼顶笕沟等处。花斑蚊飞行速度极快,可随心所欲地做前后滚翻、俯冲、急转弯、突然加速或减速等“高难动作”。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嗜吸人血的“家蚊”,白天吸血,习性类似白纹伊蚊。喜欢在水缸及其他器皿里产卵,孳生幼虫。

中国蚊类:

按蚊亚属

1.中华按蚊2.拟中华按蚊3.小宽按蚊4.八代按蚊5.黑河按蚊6.长浮按蚊7. 大窄按蚊

8.白跗按蚊9. 最黑按蚊10.带足按蚊11. 蚊银足按12.克劳按蚊13.贵阳按蚊14.嗜人按蚊

15.小洁按蚊16.赫坎按蚊17.朝鲜按蚊18.付氏按蚊19.库形按蚊20.宽鳞按蚊21. 林氏按蚊

22.勐朗按蚊23.巨型按蚊贝氏亚种24. 巨型按蚊西姆拉亚种25.小五斑按蚊26. 米赛按蚊

27.萨氏按蚊28须喙按蚊29.须荫按蚊30.平原按蚊31.艾肯按蚊32.孟加拉按蚊33.花岛按蚊

34. 棕毛按蚊35.带棒按蚊36. 间断按蚊

塞蚊亚属

谠虢维蚊

37.不吉按蚊38.簇腹按蚊39.高砂按蚊40.棋斑按蚊

41.乌头按蚊42.库态按蚊43.溪流按蚊44.杰普尔按蚊

45.微小按蚊46.瓦容按蚊47.无定按蚊48.劳氏按蚊

49.浅色按蚊50.迷走按蚊51.环纹按蚊52.詹氏按蚊

53. 卡瓦按蚊 54.多斑按蚊55.帕氏按蚊56.菲律宾按蚊

57.阔鳞按蚊58.美彩按蚊59.斯氏按蚊

危害性质

编辑

蚊子属四害之一;其平均寿命不长,雄性为3~10天,雌性为10~20天。世界上最致命的动物排名NO.1蚊子,每年致死人数超过72.5万人。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它使血液更容易

蚊子

汇流到被叮咬处。被蚊子叮咬后,被叮咬者的皮肤常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有被蚊子叮“咬”的不愉快经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被蚊子“刺”到。蚊子无法张口,所以不会在皮肤上咬一口,它其实是用6枝针状的构造刺进人的皮肤,这些短针就是蚊子摄食用口器的中心。这些短针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针一样;蚊子还会放出含有抗凝血剂的唾液来防止血液凝结,这样它就能够安稳地饱餐—顿。当蚊子吃饱喝足、飘然离去时,留下的就是一个痒痒的肿包。但是,痒的感觉并不是因为短针刺入或唾液里的化学物质而引起的。我们会觉得痒,是因为体内的免疫系统在这时会释出一种称为组织胺的蛋白质,用以对抗外来物质,而这个免疫反应引发了叮咬部位的过敏反应。当血液流向叮咬处以加速组织复原时,组织胺会造成叮咬处周围组织的肿胀,此种过敏反应的强度因人而异,有的人被蚊子咬后的过敏反应比较严重。

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约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鲜血,每次饱餐一顿之后,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范围内活动,不过最远活动距离可达180公里。

具体分析

蚊子危害

在蚊子中,最可恶的要算吸人血的雌蚊子。雌雄蚊的食性本不相同,雄蚊“吃素”,专以植物的花蜜和果子、茎、叶里的液汁为食。雌蚊偶尔也尝尝植物的液汁,然而,一旦婚配以后,非吸血不可。因为它只有在吸血后,才能使卵巢发育。所以,叮人吸血的只是雌蚊。

蚊子的一对触须和三对步足上,分布着很多轮生的感觉毛,每根感觉毛上密集地排列着圆形或椭圆形细孔。黑夜里,蚊子可以凭着这种传感器感知空气中人体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碳,在1秒内作出反应,就能正确敏捷地飞到吸血对象那里。蚊子在吸血前,先将含有抗凝素的唾液注入皮下与血混和,使血变成不会凝结的稀薄血浆,然后吐出隔宿未消化的陈血,吮吸新鲜血液。假如一个人同时给1万只蚊子任意叮咬,就可以把人体的血液吸完。

蚊子吸人血,还会“挑肥拣瘦”,专门寻找合乎“口味”的对象。蚊子在熟睡的人们的枕边“嗡嗡”盘旋时,依靠近距离传感器来感应温度、湿度和汗液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所以雌蚊首先叮咬体温较高、爱出汗的人。因为体温高、爱出汗的人身上分泌出的气味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极易引诱蚊子。

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昆虫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蚊子是怎样把病原传入人体的呢?当疟蚊吸食患有疟疾病人的血液,也把其中的疟原虫(疟疾的病源)吸进体内。它们再咬人时,疟原虫又从蚊子的口中注入被咬者的体内了。十天以后,疟原虫开始在接近皮肤的血管内出现。它们在患者的红血球内繁殖,分裂成大量的小原虫,这些小原虫破坏红血球并释放一种毒素。每个小疟原虫又侵入其它红血球而继续繁殖,使得病人体内疟原虫和毒素越来越多,引起患者发冷和发烧。得了疟疾的病人首先发冷,全身抖个不停,但体温表测验体温是高的。大约经过一小时,病人才觉得发烧,这时体温继续上升,三、四小时之后开始出汗、体温下降,再过几小时病人觉得松快,病好像过去了,其实这时小原虫已侵入新的红血球,又开始繁殖。当疟原虫再次破坏红血球而出时病人又发病而形成第二回合。除非获得适当的治疗否则这种发作将有规律地继续下去而令人痛苦不堪。疟疾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病人身体衰弱,工作效率低,严重时还会丧失生命。用药品已可治疗和预防此病,但最好的办法是消灭传染这种疾

白纹伊蚊 [4]

病的蚊子——疟蚊。

流行性乙型脑炎(这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做大脑炎。患者有发烧、头疼、呕吐,抽风、昏睡、昏迷等现象。治疗上没有特效药品,所以病死率相当高。

蚊子咬吸了含有本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后,经过一个相当时期就具有了感染性,再叮咬没有免疫力的人时可以使被咬者发病。传染这种病的蚊子叫库蚊和伊蚊。防治本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注射疫苗、防治传染外,必须大力进行灭蚊,消灭传播者。此外,库蚊和按蚊还传播丝虫病(象皮肿)。

科学家们从很早以前就发现二氧化碳对蚊子有很强的吸引作用,但是,仅仅是二氧化碳还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因为事实表明毕竟蚊子更爱叮咬人们的手臂和腿脚。因此,二氧化碳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是皮肤肯定还释放了其他对蚊子更充满诱惑力的物质。

科学家发现蚊子对一些混合物的反应非常剧烈,在他们所实验的346种物质中有三种特殊化学物质的混合在实验中每次都能吸引90%的蚊子。而伯尼尔发现他自己的胳膊和手却只吸引7只蚊子。“而有时候将30种物质混合蚊子却一点都不被吸引”,伯尼尔说。但是,在这项实验中科学家们始终没有发现任何可以100%吸引蚊子的引诱剂。

研究人员还发现可以释放出类似人的体味的混合物对蚊子有更高的吸引力。但是,这离制造出更好的引诱剂还差得很远。因为引诱剂必须得比在它附近的人体对蚊子更具吸引力才能达到效果,伯尼尔等人说“接近人体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我们还无法做到。”

叮咬目标

蚊子的确有这种“趋食性”,这并非是人们想象的某些人皮肤细嫩、血液甜招惹蚊子,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其身上的某些气息吸引蚊子的缘故。一般来说,下面几种人蚊子会对其“情有独钟”:

一是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

喜欢流汗的人,血液中的酸性增强,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对蚊子产生吸引力。此外,蚊子的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得到,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也会对蚊子产生吸引力。

二是劳累或呼吸频率较快的人。

人在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呼吸会加快,有些人肺活量较大,或呼吸节奏本身较快。这样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二氧化碳会在头上约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气流,蚊子对此比较敏感,会闻味而至。

三是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

蚊子之所以昼伏夜出,主要是因其具有趋暗的习性,如果穿着深色衣服,在夜间便会呈现一团黑影,蚊子会向着更暗的地方追逐而去。衣服颜色如黑色是蚊子进攻的首选对象,其次是黄、蓝紫、蓝、红、绿等,蚊子不爱叮白色。同理,蚊子爱叮肤色较黑或肤色发红的人。

四是新陈代谢快的人。

因此小孩易遭蚊叮,老人正相反。

五是化过妆的人。

为了验证气味对蚊子的诱惑力,美国科学家们利用嗅觉仪器对3900多种物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发现,许多种类的发胶、护手霜、洗面奶等化妆品对蚊子的诱惑力都非同寻常。大多数化妆品都含有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种),所以化妆的人更受蚊子“青睐”。

当然,也有一些气味是蚊子所讨厌的,月桂叶、柠檬草油、香茅、大蒜和香叶醇的气味会使蚊子退避三舍。

六是孕妇。

孕妇特别容易招蚊子。一项美国的医学研究显示,孕妇特别招蚊子,她们遭蚊子叮的机会比其他女性高一倍。

七是饮酒的人。

人们在饮酒、吃了牛羊肉或服用了降压药之后,也会变得易受蚊子的叮咬。

注意:目前科学无法证明蚊子对某些血型有趋向性。 [7] 

止痒方法

1.一般人被蚊子叮咬后,都会出现红肿、痒、痛等症状,这时可用碱性物质进行缓解,比如,可用氨水止痒,也可将香皂蘸水在红肿处涂抹,这样能在数分钟内止痒。

2.如果叮咬处很痒,可先用手指弹一弹,再涂上花露水、风油精等。

3.用盐水涂抹或冲泡痒处,这样能使肿块软化,还可以有效止痒。

4.可用芦荟叶中的汁液止痒。被蚊子叮咬后红肿奇痒时,可切一小片芦荟叶,洗干净后掰开,在红肿处涂擦几下,就能消肿止痒。

5.用切成片的大蒜。在被蚊虫叮咬处反复擦一分钟,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作用,即使被咬处已成大包或发炎溃烂,均可用大蒜擦,一般12时后即可消炎去肿,溃烂的伤口24小时后可痊愈。皮肤过敏者应慎用。

6.用西瓜皮反复擦拭蚊虫叮咬处,即可止痒。 [8] 

7.取少量藿香正气水,涂抹于被叮咬处,半小时左右,瘙痒既可减轻或消除。

8.取少许牙膏,或碾碎的薄荷敷在被叮咬处,立刻会感到清凉惬意,痒意顿消。

9.取一两片阿司匹林,碾成粉末,用凉水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也可减轻或消除瘙痒。

10.喝粥的时候,不妨等上几分钟,等粥的表面凝成了一层薄膜后,将其涂在蚊虫叮咬处,亦可止痒。

11.肥皂涂抹止痒。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这种物质可引起肌肉酸痒,肥皂含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这种脂肪酸的钠盐水解后显碱性。肥皂的碱性与蚁酸的酸性中和后迅速消除痛痒。

12.洗衣粉去痒。用清水冲洗被咬处,不要擦干,然后用一个湿手指头蘸一点洗衣粉涂于被咬处,可立即止痒且红肿很快消失,待红肿消失后可用清水将洗衣粉冲掉。

13.用蒜泥敷,也可快速消肿止痒。肿和痒是蚊子唾液里的毒素侵入皮肤后所引起的炎症,而大蒜有较强的消毒杀菌作用,不需要敷太多,懒得捣蒜泥的也可将蒜瓣切开,直接擦,效果非常好。 [9] 

14.如果你一不小心还是被蚊子给咬了,也不要急着用手抓。来一点盐水或牙膏,涂在患处可以迅速帮你止痒。蚊毒遇到高温即可解,被蚊子咬过后,蚊毒最怕高温,立即用热毛巾敷5分钟就可以了。或者用热水瓶瓶塞(瓶里面当然要有热水)稍烫,点敷小包,以不烫伤为准。3~5分钟即可。

第2个回答  2018-06-14

蚊子属于昆虫。

蚊子属昆虫纲,约3,300种及亚种,中国有15属33种及亚种。蚊媒疾病的重要媒介,是总的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按蚊,一类是库蚊,另一类是伊蚊。蚊子的寿命,在自然条件下雄蚊交配后约7~10天死亡,但在实验室可活到1至2个月。雌蚊一般可活1至2个月,在实验室曾活到四个月。

蚊子(mosquito),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

蚊子的身体结构:

蚊子的一生经过卵,幼虫(孑孓),蛹、成虫四个时期

1.卵:蚊子的卵根据种类的不同可能产在水面、水边或水中三种不同的位置,水面上的如按蚊和家蚊,水边的如伊蚊。按蚊和家蚊约在二天内孵化,而伊蚊则在三至五天。每只雌蚊子一生产卵总数约为1000~3000个。

2.幼虫:孑孓就是幼虫,其用吸管呼吸。摄食有机物及微生物,口的刷毛会产生水流,流向嘴巴。这个时期约维持10~14天,经4次蜕皮后变成蛹。

3.蛹:蛹的形状从侧面看起来成豆点状。不摄食,但可在水中游动。靠第一对呼吸角呼吸。经二天完全成熟。

4.成虫:新出生的蚊子在翅膀没有硬(羽化)之前无法起飞。雄蚊在羽化后24小时之内其腹节第八节以后全部反转180°完成交配姿势。交配的动作因种类而有不同,有的黄昏时刻在田野广旷或草地之处形成蚊柱作群舞。蚊柱不一定单纯由一种雄蚊聚集而成,往往有几种不同蚊种集合而成。此时雌蚊见到群舞光景,就飞近蚊柱与同种雄蚊交配离去。交配通常需要10~25秒。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交配后由雄性副腺分泌的液体,形成交配栓于雌性交配孔内,但逐渐溶解,约于24小时后完全消失。一生只交配一次,后其一生(90多天后)产下的卵尚可受精。

习性

1.孳生习性:

蚊虫都孳生于水中,不同性质的水质和积水类型孳生不同种类的蚊虫。

2.吸血习性:

蚊子嗜血,其对血液的执着从未改变,不死不休。

只有雌蚊才吸血,雄性不会吸血。雌蚊必须吸血其卵巢才能发育,繁衍后代。雌蚊多在羽化后2-3天开始吸血,温度、湿度、光照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蚊的吸血活动。气温在10℃以上时开始吸血;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库蚊多在夜晚吸血;有的偏嗜人血,有的蚊则爱吸家畜的血,但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因此蚊可传播人兽共患病。

3.栖息习性:

蚊羽化后和吸血后均须寻找地方栖息,一般讲蚊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栖息,如屋内多在床下、柜后、门后,墙缝以及畜舍、地下室等,室外多在草丛、山洞、地窖、桥洞、石缝等处。

据吸血后栖息习性不同把蚊分为以下三种:家栖型: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半家栖型:如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等吸血后有些在室内,有些到室外栖息。野栖型:如大劣按蚊、白纹伊蚊等吸血后要飞到室外消化胃内的血液。

4.过冬

一般蚊子每年4月开始出现,至8月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秋天气候变冷温度降到10℃以下时,蚊子就会停止繁殖,大量死亡,有极少的蚊子会存活,它们在墙缝等可以避风避寒的地方,比如躲藏在室内较温暖、且较隐蔽处,如衣柜背后等。但会躲开较热的地方,如暖气等。这样既可以躲过严冬,又可以降低新陈代谢速度,避免饥饿而死。有点儿像冬眠。在室外,蚊子一般躲藏在暖气管道内等较温暖处,第二年出现的蚊子更多的是卵孵化出来的。

第3个回答  2018-06-01

蚊子的品种 蚊属昆虫纲,约3,300种及亚种,中国有15属33种及亚种。蚊媒疾病的紧张前言,大多属于三属: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蚊子的品种好多,但是总的分别为三大类,一个是按蚊,一类是库蚊,另一类是伊蚊。 第一大类是按蚊 按蚊成虫的特性是翅大多有斑,身材大多是灰色的,身材在逗留的时候,与逗留面保持肯定的角度,它大多在夜间运动; 第二大类是库蚊 库蚊的成虫它的特性是翅大多无斑,它的体色是棕黄色,身材在逗留的时候,往往与逗留面保持平衡形态,平行形态,它的运动也大多在夜间; 第三大类是伊蚊 伊蚊成虫的特性是翅没有斑,体是大多是黑色的,并且有白斑,它由于喜好白天运动,因而我们经常在室内,在阴凉的地方,白天经常有这类蚊子来袭扰,能够大众都市有印象,它的身材是黑色的,有白色的花纹。 环球传达病毒和疟疾的种种蚊子 美国库蚊 埃及伊蚊 非洲疟蚊 热带家蚊 三带喙库蚊 白线斑蚊 

固然蚊子的品种繁多,但黎民家中多见的只要伊蚊、库蚊和按蚊三类。 

1、库蚊 

蚊科库蚊亚科的一属。通称库蚊。广布全天下,是蚊科的第二大属,已知800余种和亚种。中国已知达70余种。幼虫孳生于各种水体或容器积水中。它们是室内最多见的蚊子,普通称为家蚊。 

2、白纹伊蚊 

俗称“花蚊子”,主要白天吸血,叮人猛烈,传达登革热,有“亚洲虎蚊”之称。孳生在自然积水和小型容器中,如缸、罐、罐头盒、花坛、竹筒、树洞、饭盒、废旧轮胎、盆景、堵塞的楼顶笕沟等处。花斑蚊不论黑夜白天都市叮人吸血。花斑蚊不只凶横,并且善飞。普通蚊子飞程只要数十至数百米,最远不超越1-2公里,但花斑蚊能飞行5-7公里,并且速率极快,还可以为所欲为地做前后滚翻、下冲、急转弯、忽然加速或减速等“高难动作”。 

埃及伊蚊 

是典范的嗜吸人血的“家蚊”,白天吸血,习性相似白纹伊蚊。喜好在水缸及其他器皿里产卵,孳生幼虫。 

3、中华按蚊 

中华按蚊的幼虫孳生在大型积水中,如水稻田、沼泽、芦苇塘、缓流水渠等。

第4个回答  2018-06-02
蚊子当然是属于昆虫了。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蚊子的种类:蚊属昆虫纲,约3,300种及亚种,中国有15属33种及亚种。蚊媒疾病的重要媒介,是总的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按蚊,一类是库蚊,另一类是伊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