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教)中五种法身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佛教中五种法身分别是法性生身、功德法身、变化法身、虚空法身、实相法身。五种法身具体的含义如下:

1、法性生身的含义:法性生身谓此法性,体本圆常,该通万有,如来之身,由此出生,故名法性生身。

2、功德法身的含义:功德法身谓如来以万行功德为因,而成法身之果,故名功德法身。

3、变化法身的含义:变化法身谓如来法身,无感不形,无机不应,如千江月,随水现影,影虽有殊,月本是一,故名变化法身。

4、虚空法身的含义:虚空法身谓如来法身,融通三际,包括大千,一性圆明,诸尘不染,故名虚空法身。

5、实相法身的含义:实相法身谓如来法身,离诸虚妄,会极真如,不生不灭,故名实相法身。

扩展资料:

法身代表着佛法,绝对真理,也指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佛性,法身不现。 报身:经过艰苦修行,证得真理而成佛,他是佛的一种客观存在相,行态圆满福态,极为高大,常为诸菩萨说法,报身时隐时现。 化身:是佛的变化身,佛为了教化众生,可现为六道众生,以各种生命形式显现,活佛就是佛以人体的形式显现来教化众生。

小乘所立之五分法身。戒法身,谓如来三业,离一切的过失;定法身,谓如来真心寂灭,离一切的妄念;慧法身,谓如来真智圆明,通达诸法的性相;解脱法身,谓如来的身心,解脱一切的系缚;解脱知见法身,谓如来具有了知自己实已解脱的智慧。

指佛所说之正法、佛所得之无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来藏。二身之一,三身之一。又作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身、法性身、如如佛、实佛、第一身。据大乘大义章卷上、佛地经论卷七等载,小乘诸部对佛所说之教法及其所诠之菩提分法、佛所得之无漏功德法等,皆称为法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种法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9
佛学(教)中五种法身是什么意思?:
【五种法身】
(名数)有四种(一)菩萨璎珞经所说。一如如智法身,证如如之理之实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也。三自法身,地上菩萨应现之应身也。天台谓之为胜应身,法相谓为报身中之他受用身。四变化法身,台家所谓劣应身,法相家所谓变化身也。五虚空法身,如虚空离诸相之如如理也。此中如如智法身与功德法身为报身,报德分智慧与功德之二者。又自法身与变化法身为应身,应德分地上地前之胜劣也。虚空法身即法身。总名之为法身者,以皆为法身之德相故也。(二)密教所立。于上之四种法身加法界身为五种。法界身者,六大法界也。分别圣位经偈曰:‘自性及受用,变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并法界身故,成三十七也。’又礼忏经于自性身之外立法界身,依此等证文而知四身之外有法界身。见五轮九字明秘释。(三)华严宗所立。一法性生身,其言生者,如来之身由法性出生,故名法性身。二功德法身,推其目,则为如来万德所成之身,故名功德法身。三变化法身,就其应言之,则有感无不形,有机无不应,故名变化法身。四实相法身,言其妙,则无相无为,故名实相法身。五虚空法身,称其大,则弥满虚空,包括万有,故名虚空法身。见华严大疏钞四。(四)小乘所立。五分法身也。见五分法身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19

    依《菩萨璎珞经》所说,五种法身是指:如如智法身,即证如如之理的实智;功德法身,即十力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自法身,即地上菩萨所应现的应身,天台谓之为胜应身,法相谓为报身中之他受用身;变化法身,即天台所说的劣应身,法相所说的变化身;虚空法身,即如虚空离相之如如理。

    依密教所说,五种法身是指:自性法身,即诸佛的真身,法性理智,自然具足,三世常恒,流出三密之法,以教菩萨,有理法身和智法身之别;受用法身,诸佛的受用身有二种,一种是自受用身,是自受法乐之身,与理相应,一种是他受用身,是为十地菩萨所现的身,与智相应;变化法身,诸佛为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所现的丈六应身,说内证法,属于变化所作,亦是法尔而有;等流法身,此身系为九界平等流出,故名等流,乃至为六道含灵,示现同类的身形,随机化变;法界身,如来法身,具六大体性,周遍法界,故名法界身。

    依华严宗所说,五种法身是指:法性生身,其言生者,如来之身,由法性出生,故名法性身;功德法身,即如来万德所成之身;变化法身,即诸佛应机而示现之身;实相法身,即诸佛无相无为之身;虚空法身,即诸佛广大弥满虚空包括万有之身。

    小乘所立之五分法身。戒法身,谓如来三业,离一切的过失;定法身,谓如来真心寂灭,离一切的妄念;慧法身,谓如来真智圆明,通达诸法的性相;解脱法身,谓如来的身心,解脱一切的系缚;解脱知见法身,谓如来具有了知自己实已解脱的智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03
叫此名不应在网上发文,应在西藏或东南亚一带活功。是否显疫情不够严重呀?
相似回答